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故而节日也非常丰富,几乎天天都有人在过节。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分就是节日的记忆。
人生一世,多年以后,也许许许多多的往事都慢慢淡忘了,但过节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同时,节日具有广泛覆盖、不断重复、寓教于乐的特点,对人影响至深。
所以,重大的人伦节日对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是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仁爱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许多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女性形象。
于是,便有了专门为女性而设的节日,比如全体女性的“妇女节”、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姑娘节”、汉族等所过的“母亲节”(当然这是外来节日)等。
这样的节日,让尊重女性的爱心得以彰显,让子女善待长辈的孝心得以表达!
一直以来,在民间有一种“回娘家”(在北方又称“走娘家”)的习俗。
出嫁的女儿常常会选一个好日子回到娘家,回去的时候不能空手而归,必须要携带一些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以前,必备的礼物是糖类、水果、肉品等,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也不重,或许只有几块饼干而已。
但是,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是“礼轻情意重”,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深情和厚谊,对父母的思念和报答!
只是,在古代,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女子的地位相对较低,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出嫁之后就要依附在夫家,想要回一趟娘家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回娘家”的日子却有一个定期的时间、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风俗,叫“四月八姑娘节”。
四月八姑娘节,因必不可少要吃一种黑米饭,所以又称“乌饭节”。
顾名思义,也就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和家人一起吃黑米饭,热热闹闹、开开心心过节。
这一奇特的习俗,主要流传在湘黔桂边界地区的绥宁、城步、靖州、通道、会同、麻阳等地的苗族、侗族人家。
“姑娘节”来源于杨金花(杨八妹)拯救哥哥杨文广的传说,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这一天,当地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并吃黑米饭。时至今日,已经演变成一个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了。
相传,宋代杨家将的后人杨文广在战斗中被敌军俘虏,关在牢房里吃不上饭。其妹杨金花每天给兄长送饭,但每次送的饭都被狱卒抢吃了。
于是,杨金花心生一计,爬到山上尝遍树叶草根,发现黑饭树的叶汁是黑色的,且气味芳香,便取其叶片,拌和糯米蒸煮,在农历四月八日这天给哥哥送去。
狱卒看到米饭是乌漆墨黑的,没有食欲,生怕中毒,不敢抢食。而杨文广吃了黑米饭后,力大无穷,砸破牢笼逃出,但杨金花却在救援中牺牲了。
从此,人们就把四月八日这天定作纪念杨金花的日子,在外的姑娘都要回家看望父母、合家团聚,俗称“姑娘节”,也就是“回娘家”。
“姑娘节”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集祭祀活动、饮食习俗、歌舞表演、情爱婚俗、服饰展示等于一体,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作为一个民族的习俗,它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大量古代的祭祀仪式、民俗风情、口头文化、古代音乐,是一部少数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对于激发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仅从“姑娘节”的由来和过节的内容来看,就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善良淳朴、热情好客和勇敢担当,尤其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和赞美,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让至孝笃亲的伦理观得以发扬光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女性的地位逐步提高,现在已经男女平等了,女性成为了“半边天”,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还大张旗鼓地过“母亲节”。
“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初起源于美国,日期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一天,母亲们通常会收到自己孩子送的礼物。
这个节日的发起人,是费城人安娜·贾维斯。
1906年5月9日,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她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因为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
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她的呼吁,获得了热烈响应。
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而中国人过“母亲节”,是先在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日益接轨,过“母亲节”在全国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同并接受“母亲节”的概念。
于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样,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大家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诠释浓浓的亲情。
每到“母亲节”这天,人们往往都会陪伴在母亲身边,不但送给母亲鲜花、蛋糕等礼物,还亲自下厨办一桌丰盛的饭菜,以向母亲敬酒、劝菜等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以前,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观念守旧,人们是不过“洋节”的,也不知道有什么“母亲节”。
这些年,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水平越来越改进,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解放了思想,接受了外来文化。许多人也在与时俱进中过“母亲节”了!
像“姑娘节”这样的节日,实质上是“孝亲日”。这一天,女儿们总是如期而至“回娘家”,就是一种回家团圆、回去敬孝,不就相当于跟母亲过节吗?
今年有些特别,非常凑巧,“姑娘节”恰逢“母亲节”,这让“回娘家”更加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况且,今天又是周末,时间也允许我们行动。所以,出门在外的儿女,尽孝要趁早,请赶快回家看望家人、陪伴母亲,一家人其乐融融过节吧。
不管你身份如何、地位怎样,也不管你混得好不好,都不要觉得没有拿得出手的礼物,而不好意思回去。
其实,家人在乎的不是这些,而是真情,因为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最好的礼物!
下一篇:难忘童年翻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