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首歌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悉。
但大家知道吗?农历三月初三,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可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日子,是相当隆重和喜庆的节日。
千百年来,“三月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从仡佬族的祭山神、布依族的仙歌节,到苗族的团圆日和情人节,每一个庆祝活动,都充满了独特的习俗和深远的意义。
根据《通什市志》中的相关信息, “三月三”是苗族人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在很多苗族集聚地,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祭祀祖宗和家神,祈求平安和丰收。这个节日,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五兄弟历经艰险在三月初三团圆,因此这一天象征着苗族人民的团结。
相传,在古时候,苗族的祖先住在黄河流域,黄帝征三苗时,有5个兄弟分头朝着落日的方向逃难,约定到南方的武陵山相会。
兄弟五人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在三月初三那天先后到达约定地点团聚。
他们燃起篝火,从山上采来树叶制作“五色饭”,即用五种不同颜色的野生植物的叶液,把糯米染成不同的颜色,吃了寓意着五兄弟重新团圆和新生。
后来,兄弟五人又分别到各地去谋生,成为现今的马、陈、邓、蒋、李5个姓。
所以,最初苗族过“三月三”节,是为了纪念五兄弟团圆,称这一天为“团圆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月三”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扫墓、祭祖等古老习俗,逐渐转向了更富有现代气息的活动,如青年人谈情说爱、讴歌幸福生活等。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展示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现代的“三月三”节庆活动,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成为集商贸、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盛大节日,吸引了无数游客观光和参与。
现在苗族人过“三月三”,更多的是把它当成“情人节”。
“三月三”是情人节,史料早有记载。据《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三月初三才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这一传统在《诗经》中有更加具体的描述,比西方的情人节早了整整一千年。
在《诗经·郑风·溱洧》中,我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的爱情风貌。
诗中描绘了溱与洧两地的春日景象,士与女们手持蕑草,欢快地游春。女子邀请男子一同观赏,男子欣然应允。他们相约在洧之外,那里的景色宽阔而欢乐。士与女们相互戏谑,并以芍药花为定情信物。
在这首诗中,我们仿佛能看到那明媚的阳光、笑靥如花的脸庞,以及在山水间流淌的爱意。
没有礼教的束缚,人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爱情在最初和最美的大自然中绽放。
这样的场景,无疑令人心动,让人沉醉于那古老而纯真的爱情之中。
这一天,在苗族也是如此,姑娘小伙可尽情约会谈情说爱,即便没有经过“六礼”而婚娶,甚至私奔,也是允许的。
在靖州锹里地区的苗族,还把这个情人节叫做“甜粑节”。
因为在这一天,苗家妇女用甜藤的汁液与糯米粉混合,制作出香甜的粑粑,希望自己的爱情婚姻牵牵连连、甜甜蜜蜜。
每到“三月三”,青年男女便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聚集在野外“玩山”“坐茶棚”对唱情歌,以歌交友,以歌传情,以歌相亲,寻找情投意合的那一位。
见面后,小伙子先唱:“初相会,像似鲤鱼初会塘。今朝得会大乡伴,不算有缘算有缘。”
姑娘则以歌作答:“今日出门来得忙,刚刚遇着相贤人。小乡碰到大乡伴,无缘得会有缘郎。”
经过对歌逐渐了解后,如果男女双方相互有情中意,小伙就唱歌打探:“清早走到清水塘,塘内荷花朵朵红。问花是否有了主,要是冇主郎来连。”
姑娘便回歌:“郎望良来良望郎,好比蜜蜂望花台。鱼望大塘来戏水,鸟望树林来歇凉。”
小伙听了有戏,非常高兴,便进一步表白:“跟良连,跟良连个六十年,跟良连个六十岁,冇知愿连冇愿连”。
姑娘也很欢喜,顾不得害羞,直截了当地接受了:“要是你郎真心意,明朝后日请媒来;请媒只要壶把酒,谢媒只要对把鞋”。
在歌来歌往中,大家加深了感情,确定了关系,往往会约定下一次交往的日子,以便单独约会,互诉衷肠。
如果是在热恋中的情人,更会唱“相思歌”表达山盟海誓:“生也要恋死要恋,冇怕快刀落面前。冇怕快刀面前落,生生世世六十年”。
时间不早了,到了分别的时候,“难舍歌”便响起:“一难舍,梁山难舍祝英台。一来难舍良和气,二来难舍良口才......”,一直唱到“十难舍”,才依依不舍告别。
同时,每逢“三月三”,恋人之间还会相互“送节”,彼此交换信物,年年如此,直至结婚。
若是父母不同意,有的恋人就选择在这天私奔。私奔也有“相偷歌”,如“相偷走,我两相偷上云南,上到云南找工做,吃饭冇盐心也甜”。
岁岁年年,春水盈盈,花又开了,情话依然动听,丽人依旧娇俏。
可惜的是,这个古老而有魅力的节日,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淡忘掉了。
又到一年“三月三”,天地一新,美景良辰,或许不能像古时那样于水岸狂欢,但也可以片刻偷闲,见山见水见花开花谢,念诗念人念缘起缘落。
在风和日丽、风景如画的春光里,我行我素,爱我所爱,不错过这个春天,不辜负这个时代。
上一篇:客家丧葬民俗拾遗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每到“三月三”,青年男女便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聚集在野外“玩山”“坐茶棚”对唱情歌,以歌交友,以歌传情,以歌相亲,寻找情投意合的那一位。
2025-04-01 10:0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