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俗话:“亲戚无三代,家族永不休。”族谱与祠堂,便是两根维系家族于世间的纽带。其中,谱牒记录家族历史发展的轨迹,传播姓氏文化,显得更为重要。也只有修好谱后,重建祠堂才有依据和可能。而修谱和建祠,我支宗亲所在的湖南、湖北
陕西商南吴氏家族,追溯往昔,老祖吴永角于明清时期移民至此,祖籍为魏安庆太湖。家族传承有序,定下 “詩書贻汝嗣,顯達發其祥。家道長敦洽,承先永迪光” 的字辈排序。 ...
清承明制.(湖南沅州府芷江县共26里(行政区域)清嘉庆22年(1817)丁丑岁析岀:平二、平三、平四、平五、平六和永正里置晃州直隶厅。一、平二里:桑园、石渓庄、龙溪口、小...
郡望堂号延陵县:商朝时期就有延陵县,辖地在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地区。汉朝时辖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一带。西晋时期分曲阿县的一部份重置延陵县。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汉、魏时期为...
武昌郡:三国时期曹魏、孙吴两国各置江夏郡。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三国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之地,设置武昌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不久改名江夏郡。曹...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
有一个电视画面令人难忘:荣毅仁老人在上海图书馆翻阅替他寻找到的家谱时,笑得很欣慰。就是一个耄耋老人,寻到自己根时的幸福感,也还那么强烈。谱牒之作用,由此可见一斑。若修谱之人有知,当含笑于九泉了。思想上的转弯,源自一个寻谱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