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故事 > 人物传记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平凡英雄吴我练

     吴我练,一个平凡的人。像一大批闽南人一样,为了生活,离故乡、下南洋。在祖国和侨居国遭受凌辱的时候,他毅然弃工从军,投身抗日战争,是份担当。和平年代,他组织“华支”战友成立朝阳社,创建“菲律宾华侨抗日纪念碑”,为中菲友好交往架设一座桥梁,是份奉献。而后,他悄然隐去,也带走他的不平凡……

平凡英雄吴我练

吴我练

  1934年,23岁的吴我练离开家乡,来到菲律宾马尼拉。吴我练一边跟随师傅在店里当木工学徒,一边念书。1937年,吴我练就以木工身份加入劳联会,开始参加一些爱国社团活动。1941年12月8日,吴我练像往常一样搭乘电车上班,看到路上车上人们面色紧张,听到报贩大喊日本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号外新闻,平静的日子从此被击碎。

  不久,日本侵占菲律宾。在进步青年的引导下,吴我练毅然在这第二故乡投身地下抗日斗争行列,参加由许敬成(又名许立)担任主席的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在菲律宾国难当头之际,菲华各劳工团体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广大侨胞团结起来,痛击日寇,并成立了以许敬诚为主席的战时抗日护侨委员会——简称“抗护会”,吴我练成为“抗护会”中的一员干部。“抗护会”成立后不久,为了保存抗日骨干力量,组织两批干部和群众分别疏散到南吕宋和中吕宋。吴我练等400多人,在许敬成、李永孝率领下,于1941年12月底从马尼拉撤出,分批乘车到中吕宋集合,然后分成五个大队。

平凡英雄吴我练

  1942年2月初,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抗护会”主席许敬成等人召开高级干部紧急会议,决定创建抗日游击队。5月19日,以旅居菲律宾的华侨和原已加入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简称“民抗军”)的华侨青年为主,在中吕宋的曼地利村的丛林里,正式成立了一支全部由华侨抗日健儿组成的武装队伍——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简称“华支”,并取新四军的“4”字和八路军“8”字作为支队番号,名为“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48支队”。在中吕宋中部指导抗日工作的吴我练、黄引辉等人,也成为其中的领导成员。

  部队在劳青山边整训边作战,1943年1月,在阿拉雅山脚下的干伦巴,“华支”伏击100多名日军,敌人死伤30余人,包括军官2人。接着“华支”又在圣胡连村打了个反包围战,打得敌人四处逃窜。在邦制加省的万里利村,“华支”10多名战士同当地两三百名菲律宾农会会员密切配合,用土枪、猎枪、腰刀和三叉耙伏击日伪军,日军指挥官当场中弹坠马,其余敌人丢下几十支枪逃窜回城。几次胜仗振奋了中菲人民的斗志,“华支”威名远扬,所到之处,菲律宾人民总是伸出拇指用菲语高喊:“胜利!好样的!”

  “华支”活跃的游击战术,数度重创日军,引起了日军疯狂的报复。1943年3月5日,日军集中了约5000人的兵力,以及同等数目的伪警和保安队,分成五路,对阿拉悦山麓的大树林发动大扫荡,妄图一举歼灭“民抗军”和“华支”部队。日军在中吕宋的全面扫荡持续了好几个月,“华支”处境十分困难,最后决定转移到地形好、水果丰富、群众觉悟高的南吕宋去。经过26天的艰苦行军,“华支”终于到达南吕宋内湖省的目的地,这次长途行军写下了“华支”战斗史中最艰苦的一页。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入,“华支”的队伍发展到5个大队共700余人。队员主要以福建和广东籍华侨为主,吴我练等晋江人,占相当一部分。1945年1月18日,“华支”配合“民抗军”攻入丹辘省会丹辘社,接着挥师南下,与“民抗军”军一起解放了邦板牙省省会和内湖省省会。1月31日,又参加了著名的罗斯万牛集中营抢救战,吴我炼等“华支”队员奋不顾身,首先冲进集中营,解救了被囚禁的盟国侨民2000多人。美军司令部对“华支”勇救美侨十分感激,并致函感谢,称赞“华支”的这次战斗“实属伟举”。

  1945年2月3日,“华支”率先冲进马尼拉市区。马尼拉解放后,“华支”协助美军消灭市内残敌。一位美国军官在马尼拉解放庆祝大会上说:“如果没有华侨游击队的配合,美军就要多花两个月时间,才能占领马尼拉,而且还将付出更大的代价。”美国史迪威将军也说:“华侨健儿的英勇战绩,已经传遍美国!”“华支”的功绩受菲律宾政府的重视,战死的华侨被尊为烈士,退伍的“华支”军人享受优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华支”的队员们分散各地,各自为生。随着国际形势不断改善,菲律宾与中国准备建立外交关系。吴我练等一些“华支”老队员认为,为迎接新形势,大家应再聚集一起,为中菲友谊和社会发展作出余生的贡献。这一想法得到大家积极响应,1968年,菲律宾朝阳社正式挂牌成立,吴我练被推选为首任理事长。从此,这群年龄五六十岁的老人,开始书写人生的另一段传奇。这些老同志虽然年事已高,但干起事业来,还是和当年一样富有激情。他们致力于宣传爱国思想,促进中菲交流,在两国建交初期,积极支持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创建和日常工作。

平凡英雄吴我练

菲律宾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

  此后几十年,朝阳社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为中菲交流作出独特的贡献。为纪念抗战那段惨烈的岁月和战士们的英勇事迹,1975年,部分烈士家属提出兴建“菲律宾华侨抗日纪念碑”的倡议。吴我练非常赞同,亲自带领十几位烈士家属,一次次走进华侨善举公所,恳切地争取用地,经无数次洽商,争取到了450平方米的土地。在设计图纸的深夜,在筹款遇挫的时刻,在施工受阻的困境中,吴我练始终未曾动摇。在菲华各界大力支持下,这项伟大的工程终于完成,为华侨抗日史迹留下了宝贵的丰碑,为中菲友谊写下光辉的一页。1979年4月8日,纪念碑落成那天,花圈如海,誓言铮铮,老战士们颤抖着抚摸碑身,仿佛触摸到了那些消逝在战火中的年轻面庞。这座碑,不仅是对英烈的缅怀,更是中菲人民共同抗战的永恒见证。

  早在中菲建交前的1974年,为了让菲岛华侨看到中国的25周年国庆阅兵,吴我练等朝阳社领导,联合相关团体向中国相关组织申请转播,获得相关领导同意,后来120多个团体组织观看中国国庆25周年大阅兵。当银幕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许多老人热泪盈眶,那一刻,他们与祖国的心贴得那么近。

  1975年中菲建交后,在吴我练的领导下,朝阳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接待国家访问团,从此这里成了中国访问团的“温暖驿站”。李先念、赵紫阳、叶飞、吴学谦……一位位国家领导人的到来,让老人们激动不已。他们像迎接远方的亲人般,精心准备每一场接待。吴我练总是忙前忙后,时而用闽南口音的中文与客人交谈,时而细心叮嘱接待细节。而那众多的经济考察团、文化交流团,也在这里留下了无数温暖的回忆。

  中菲建交初期,吴我练经常接受中国大使馆文化部邀请,参加电影招待会,每次看完电影,吴我练都深受触动。他认为,通过电影可以促进菲律宾朋友加深对中国的认识。于是,吴我练开始同大使馆文化部接洽祖国影片在菲放映事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朝阳社与二战退伍军人联盟等团体建立了联络中心,联合招募放映员,开展放映工作。据统计,从1979年开始至1982年,在菲华二战退伍军人联谊总会配合下,放映队到过4个省公映。大部分是应外省、市郊及有关社团邀请,每次外出放映都得到当地菲华观众的欢迎和爱护。

  吴我练和他的战友们,用热血与汗水,在中菲友谊的画卷上,写下了最动人的篇章。每当风起时,仿佛还能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看到他们坚定的目光,那是岁月深处永不褪色的传奇。时光流转,当年的老战士们大多已化作星辰,但朝阳社的故事仍在继续。木棉树下,新一代的人们聆听着那段历史,传承着那份精神。

平凡英雄吴我练

2007年,吴子昌(左)与时任省侨联主席李欲晞在菲律宾

平凡英雄吴我练

《蕉风椰雨唐山行——我的爷爷吴我练》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闽籍旅菲乡亲吴我练生前参加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积极配合菲律宾人民抗击日军的法西斯暴行,创立菲律宾著名华侨爱国团体朝阳社。努力推进中菲文化交流。同时,还展示了吴子昌27载寻亲的前前后后。画册顾问:李欲晞,策划:吴景良,编辑:高俊仁,撰文:高俊仁、覃作取,封面摄影:黄荣钦,封面题字:龚子猛。

  吴我练孙子吴子昌,数度前往菲律宾,联系“华支”战士及其家属,四处搜集“华支”及爷爷吴我练的相关资料。而且随着寻亲的深入,爷爷的事迹和“华支”的精神时刻感召他,陶冶其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操,驱使他整理资料,出版特刊,再现那段历史。后来,吴子昌自觉从事中菲友好交流,积极投身侨联工作。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4月1日,清明节来临之际,任福建省侨联兼职副主席的吴子昌,受邀参加驻菲使馆外交官赴马尼拉华侨义山祭奠华侨抗日英烈的活动。

平凡英雄吴我练

2025年4月1日,吴子昌受邀赴菲参加祭奠抗日华侨英烈活动

  在吴我练及其战友创建的“菲律宾华侨抗日纪念碑”前,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率领外交官使团以及菲华有关社团负责人进行祭奠。黄溪连强调,“我们祭奠先烈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铭记,为了传承。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团结奋斗,方能捍卫正义;唯有不忘过去,才能珍惜和平。希望广大华侨华人继承先烈遗志,赓续他们的精神血脉,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菲律宾社会的繁荣进步,为中菲世代友好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一篇:武进吴氏先贤吴竹似:24载人生路 铸就新闻传奇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