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人物 > 历史人物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唐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滕王阁序》也因此成为骈文的代表作。但自此以后,这种工对仗、重声律、堆词彩的骈文,因形式固化,步入颓势,毫无生机。于是在复兴儒学的旗号下,一场古文运动便发生了。这场古文运动起于陈子昂,经过吴少微、富嘉谟的推进,成熟于韩愈、

柳宗元,推广于欧阳修。对骈文最大的冲击,便是吴少微和富嘉谟的“吴富体”。

唐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

       吴少微(663—749),徽州(唐时称歙州)休宁县人,是科举制以来徽州的第一个进士,曾任左台监察御史,是唐朝著名文学家。他以杰出的文学成就被载入史册。

       吴少微先世之入徽

       据有关史籍记载,唐人吴少微是徽州吴姓始祖,史称“左台吴氏”。在“新安十五姓”和“徽州八大姓”中,吴姓排第三,但又不在徽州历史上的三次移民潮之列,有其独特的迁徙之路。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吴少微祖父吴良任歙县令时,社会大兴儒学之风,吴良的儿子吴义芳是当时豫章(今南昌)知名大儒,跟随父亲来到歙县讲学,随后举家自豫章迁歙县。当时歙县县治在问政山下,其东北建有学校,即紫阳书院的前身。父子喜爱问政山自然与人文环境,于是便定居问政山。义芳娶休宁龙源叶氏女,生太微、少微、宝微三子。少微从出生、成长到接受教育、参加科考都在歙县,直到父亲义芳去世葬篁墩,才由问政山迁到篁墩。母亲叶氏去世后葬休宁龙源,再次从篁墩迁休宁石舌山南麓吴里。后来,少微之子吴巩将石舌山改名凤凰山,吴里改名凤湖街。直到少微去世葬凤凰山,少微一家世居休宁凤湖街。

       吴少微为吴太伯 61 世孙。太伯出自黄帝曾孙帝喾之后,姬姓。后稷十三传至古公亶父,率领族人由豳地迁陕西岐山脚下周源建立周国,生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太伯“三让天下”,孔子封“至德”。太伯二十一传至吴王夫差,在春秋吴越之战中败于越王勾践,导致吴国灭亡,后人遂以国为姓。夫差又十传至吴芮,刘邦封长沙王,是汉初刘邦封八个异姓王之一,吴人得以重新振兴,故被后人尊为发派之祖。吴芮三十传至唐吴少微,官左台监察御史,迁居休宁石舌山吴里。随后子孙繁衍,向“一府六县”播迁,成徽州吴氏主要来源。

       徽州进士第一人

       吴少微祖父吴良任歙县令,父亲吴义芳是名儒,家中藏书丰富。吴少微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优越的家庭条件,在客观上使得吴少微自幼成绩优异,在地方选拔考试中成绩优秀。长安元年(701),吴少微当时三十八岁,怀揣着济世的梦想走出大山,踏上进京赶考之路。历经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三千里,来到洛阳参加殿试。

       据《新安志》记载,宋代徽州到汴京的路有陆路二条、水路一条,其一是出东门至绩溪,由宁国县入太平州渡采石江过南京,从雍丘、陈留至京门为二千六十五里,从汴京到东都洛阳还有六百里,吴少微走此条路可能性最大。还有一条过杭州的水路和过黄山的北路,当时偏僻难行。

       当时处于武则天后期,每年进士科考试学生千人,录取不到 30 人,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吴少微参加进士科考试,一举中第。进士及第后,授晋阳尉。在晋阳遇到人生第一知己武功人、进士出生的县尉富嘉谟。晋阳隶属太原府,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位置非常重要。

       与富嘉谟共创“吴富体”

       唐初承袭隋制,所有政府文书包括章、奏、表、策等,均采用骈文体裁。形式僵化限制了内容的表达,刻意追求声律、堆砌词藻、繁用典故,文风必趋萎靡,不利于散文的创作与创新。这便是史书所称“天下文章尚徐、庾,浮俚不竞”。陈子昂率先提出文章复古的主张,继而吴少微和富嘉谟在内容上以经典为本,在形式上以简淡清新、朴质优雅的自由体取代骈文的固定格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时人钦慕之,文体一变被称为“吴富体”。吴少微和富嘉谟同为晋阳尉,同时魏郡主簿谷倚也以文辞出名,号称“北京三杰”。富嘉谟代表作《双龙泉颂》《千蠋谷颂》,少微代表作《崇福寺钟铭》,继承了秦汉散文的特色,句式推翻骈文的四六格式,语气上浑厚雄迈,气势非凡。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张说称赞“吴富体”是“如孤峰绝岸,壁立千仞,浓云郁兴,震雷俱发,诚可畏也。”《唐诗纪事》说少微“其词莫不叹美。”《安徽文学史》说:“如果说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复古的最早提倡者,那么富嘉谟、吴少微则是唐代文学复古的最早实践者。”

       吴少微居官之余进行了大量的新文体创作,涵盖诗歌和散文,著有文集 5卷(已遗失),《全唐文》收录《代张仁贺中宗登极表》《为桓彦范谢男授官表》《为任虚白陈情表》《为并州长史张仁亶进九鼎铭表》《冬日洛下登楼宴序》与《唐北京崇福铜钟铭并序》六篇。《全唐诗》收录《长门怨》《和崔侍御日用遊开化寺阁》《哭富嘉谟并》《过汉故城》《古意》《怨歌行》六篇。《唐代墓志汇编》中还存有富嘉谟、吴少微二人合撰的《有唐朝散大夫守汝州长史上柱国安平县开国男赠卫少卿崔公墓志》一文。

族谱还收藏吴少微撰《送洪侍御復取上京》《存耕》《黑葵扇面》诗文三篇。

       “吴富体”的出现标志着唐代古文运动正式兴起,对其后的古文运动影响至深。盛唐的散文作家萧颖士、李华、元德秀、元结,中唐的独孤及、梁肃、韩云卿、韩会,古文运动领袖人物韩愈、柳宗元都受“吴富体”的影响。

       志存高远而性情耿介

       长安五年(705)正月,中宗复位。韦嗣立举荐吴少微、富嘉谟擢升左右台监察御史,与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敬晖、桓彦范同朝为官。

       吴少微在监察御史任上,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如《哭富嘉谟并序》诗文说“你做官不是为了俸禄和自己,你时刻关怀着黎民百姓。”《唐诗纪事》说吴少微闻富嘉谟死,叹曰 :“生死人之大分何恨焉。然官职十分未作其一,乃至是耶?慷慨而终。”人之将死,仍然想着国家,体现了吴少微的家国情怀、崇高品德与操守。朱熹称赞吴少微“文以振之,道以变之。纲维已立,千载之盛。修彼容像,乃真御史,李唐以来如公有几!”

       当时盛行请吴少微撰写碑文、辞章。张仁亶请吴少微撰写给皇帝的奏章《为并州长史张仁亶进九鼎铭表》和《代张仁亶贺中宗登极表》。张仁亶后改名张仁愿,唐朝宰相、名将。吴少微与张仁亶关系特好,“待以殊礼,坐必同榻。”桓彦范请吴少微代写给皇帝的谢恩表,桓彦范(653—706),唐朝宰相。敢于犯言直谏,在朝廷上为任虚白上奏《陈情表》等等。新旧唐书还记载儿子吴巩也以文行知名,官中书舍人。

       在吴少微的朋友圈里聚集了当朝一大批忠臣良将和权贵。如《哭富嘉谟并序》诗文里提到的太常少卿徐公即徐彦伯,神龙元年 (705) 任太常少卿,少以文章擅名,文辞雅美。尹思贞于神龙元年至二年 (705—706) 任鄜州刺史。中书徐、元二舍人即徐坚、元希声,时任中书舍人。元希声七岁属文,十四通五经大旨。崔日用,证圣元年(695)

中进士,授芮城尉,701 年晋升监察御史,开元之际,赞助李隆基平太平公主之乱,进吏部尚书。尤其张说高度评价吴少微的“吴富体”。兵部郎中张说为 690年进士,后参与编撰《三教珠英》一书,701 年书成,擢凤阁舍人,玄宗十三年(725)仕左丞相,张说敦气节,重然诺,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时人称为“大

手笔”。

       对徽州影响深远

       吴少微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吴少微以文学成就入编《新旧唐书·文苑》,并载入《全唐诗》《全唐文》《太平广记》《文献通考》《一统志》《南畿志》《山西通志》《陕西通志》《安徽历史名人词典》《安徽通史》《新安志》《徽州府志》《徽州文化史》《歙县志》《休宁县志》等等,其深远影响至少有三点:

       首先,奠定了徽州人走读书报国之路。少微之子吴巩于729 年考中进士,官中书舍人,又是徽州第一对父子进士。长子吴隆术任湖北黄梅县官,三子吴筠任河东节度使,长孙吴宥任道州刺史,次孙吴泉任建州长史。在以后的科举考试中,人才辈出。徽州第一状元吴潜是吴少微 18 世孙、状元吴锡龄和吴信中是吴少微 38 世孙。还有北宋末期有抗金英雄吴玠、吴璘兄弟,明初有大将吴良、吴祯兄弟,清代有桐城派文学家、教育家吴汝伦,清末封疆大吏吴棠,中国近现代著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吴承仕,2007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植物学家吴征镒,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原顾问吴象,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

       受吴少微一族的影响,徽州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号称“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学校遍布城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不少状元村、进士村、宰相村相继涌现,而休宁成为状元县。

       第二,促进了徽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吴少微迁居徽州以来,吴姓成为徽州八大姓排名第三,实际人口数为徽州第二大姓。以吴少微为始祖的左台吴氏,明清达到鼎盛,产生石岭、莲塘、丰溪、金竺、城门五大派七十四分支人口达百万,涌现许多知名的支派如商山吴氏、璜源吴氏、溪南吴氏、石潭吴氏、北岸吴氏等等。名人辈出,促进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历史的进步。

       第三,对徽州文风影响深远。吴少微是唐代徽州第一位文学家,也是代表唐代徽州籍文学家中最高成就的文学家。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文学天地里第一次赢得了全国性的地位和声誉,对徽州的文风影响深远。

唐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

       吴少微因母亲去世守孝辞官回休宁,并非史书所写“寻亦卒”。儿子吴巩在《左台吴氏大宗谱》序文里交代清楚:“解官修德于此遂世焉。”“解官”就是辞官回家。《新唐书》有很多记载,如记载陈子昂“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记载陆贽“俄以丧解官,客东都”。吴少微在父亲去世后迁居篁墩“解官”守孝一次就是三年,

期满回京复职。母亲去世又回休宁“解官”守孝三年。可能是因知己富嘉谟的去世受到影响,朝廷物是人非,加上去京城路途遥远,这一辞就再也没有回去上任。陈子昂、吴少微、陆贽同是进士、文学家、监察御史,均以守孝辞官回家,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正常的现象。

       晚年吴少微在家修德养性。卒葬凤凰山犀牛望月形,今皖南野生动物园内古墓尚在,历经近 1300 年风雨侵蚀,亟待修葺保护。

       (本文作者吴志贤系休宁县财政局退休干部;陈平民系是社科联原党组书记、主席,王茂荫研究专家)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内容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志贤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