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之制度,随着唐末门阀士族集团的消亡,官僚士大夫地主阶级的隆重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出自维护及巩固自己统治利益,迫切的需要一种制度来维持,因此他们提出建立宗法制度,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慢慢的形成以同姓同宗的各个家族宗族制度,而这种制度对于以后各个朝代有这深远的影响。
纵观闽南诸谱诸本都提及“欧苏”,但很多不白就里,不懂这两个字的意思,“欧苏”指的就是宋仁宗时期,欧阳修,苏洵两位大文学家,他们编修了《欧阳氏族谱》《苏氏族谱》首开宋代编修宗谱之风,并确立了宗族家谱的编修体例及格式。他们与唐以前不同。宋的谱牒不分政治地位,门第高低,而是以敬祖收族,团结族人为目的。
作为一部完整的族谱,里面修编了谱序。世系。衍派。迁徙,祠堂。族产。出仕,烈妇。孝子。贤孙。坟茔。家规祖训。
家规祖训:作为族谱里面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叫做宗族法,祖训家规的形成,或来自家书,文告,遗属,家范,其内容不外乎就是在同宗同族或者本家的教育规范。也可以作为一部封建统治者管理底层社会所不足的法律法规。因为得到了封建统治着的认可,传统的祖训家规文化集中的体现了儒家文化精神,并紧密的依附在儒家文化上面。
随着祖训家规的形成 。宗族法也逐步的成熟,其内容为忠君孝亲,去恶从善,取是舍非,保守家业,幕贤勉学,修身立命。是一部文化传承并兼政治的社会体制,慢慢品读诸家姓氏祖训家规才能够梳理出其历史作用和意义。
笔者文笔有限,现将几篇将对比较有意义之家训,做一摘录:
《颜子家训》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风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好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表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於事也。
《孙氏家谱》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及子孙,悉本义芳。 中华孙姓,孙氏,祖训 仰绎斯旨,更加推详;曰诸裔孙,听我驯章。 读书为重,次则家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渊,六行皆葴。 礼义廉耻,四维毕章;处于家也,可碑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饴羞宋祖,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同类相戕;不念同忾,偏论异乡。 手足干戈,我心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劂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 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 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 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 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 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 无见者也。
《包拯家训》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其下押字又云:“仰珙轩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解:“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可以放回老家;私聊以后,也不可以葬在祖坟。如果不能遵从我的意思,就不是我的子孙。”原文一共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有又写了一段:“期望包珙吧上面的一段蚊子刻在石头上,镶嵌在堂屋的东边墙壁上,用来晓谕后代子孙。”珙为拯之子。
从上面几十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包拯对后代的期望及要求,做人不可以贪图名利,贪赃枉法。
《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
《曾国藩家书》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为师当严而有恒。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绝学》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谕纪瑞》李润良选编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曾国藩心述手记》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又: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曾国藩家书》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无逸》
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之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习劳而神钦》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见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三日
祖训家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形成,尽管是封建社会遗留的产物,虽然其思想存在着不符合现在社会的要求,但还是影响深远。毕竟里面同时蕴含着激励向上的内容,是我们不可否认的。
因此我们在一味的批判一些封建产物的同时,也应该去考虑是否继承,吸取其最精华,又符合我们现在发展的思想。来相互影响,共同 提高,与时俱进,为共筑现代中国梦,作出贡献。
上一篇:探索丹阳“葛城遗址”
下一篇:宗亲组织领导者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