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阴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在《易经》里,“九”是阳数,双九就是重阳。
魏曹丕曾言:“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意思是九是至高至阳,谐音对应着长长久久,是一种寓意美好的祝福,这一天适合登高宴会,祭祀先祖。
到了晋代,重阳节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经过陶渊明的加持,开始流行起来。在唐代正式定为民间节日,一直延续至今。
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远眺、宴请宾朋、赏菊喝酒、遍插茱萸,这些精彩的习俗延续至今,让重阳节的魅力,经久不衰。
1、 登高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眺,心旷神怡。
重阳登高的传统来源于一个独特的传说。
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将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听师言而得幸免。从此以后,每年到了重阳节前夕,靠近山岭的人家为免遭天祸,便纷纷登山避邪。久而久之,重阳登高的习俗便沿袭下来。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已经是极限,在这一天“地气”开始上升,“天气”开始下降,所以要登高辟邪。
而随着时代发展,登高辟邪已经演变为登高赏秋。
2、敬老爱老
九九与“久久”谐音,意寓长长久久,所以在古代人民就在这一天祭祀先祖,照料老人。如今,这一天也被称为老人节。
全国各地的人们组织起来,进行敬老爱老的活动。
儿女回家陪伴老人,义工去养老院陪伴老人,组织秋游活动,登山健身,临水玩乐,陪伴老人一起过节。
这一天也是壮族的“祝寿节”,这一天为年纪大的老人祝寿,祝愿他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3、赏菊
因为大部分的花都是春夏绽放,只有菊花,在深秋绽放,历经寒霜而不败。
所以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成为高洁傲岸的象征。
而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流传千古,使得菊花被封为“花中隐士”。
历经千年,重阳节赏菊、咏菊成为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重要活动。甚至少了菊花,重阳节便显得不再完整。
4、饮菊花酒
陶渊明诗云“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是说菊花酒可以祛除百病,延年益寿。
现代科学表明,菊花中含有“硒”元素,可以利气血,抗衰老。
不仅如此,菊花还能明目、降血压,有减肥、补肝气、安肠胃。
加上九月九又是老人节,所以饮菊花酒,有对长辈长寿安康的祝愿。
而菊花又有独特的人文内涵,所以饮菊花酒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享受。
5、插茱萸
王维有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是一种药材,《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所以,重阳节插茱萸,其实是为了辟邪,和登高的缘由如出一辙。
古人认为茱萸可以辟邪消灾,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在重阳节这天,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者放在衣服里,以此来辟邪消灾。
6、思乡
重阳节敬老爱老,是游子归乡孝亲的时间。
但是很多人在这一天,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家,所以,重阳节又是思乡的寄托。
深秋万物凋零,落叶归根,游子睹物思人,很容易引起感怀。
身在异乡,心怀故乡,祈愿家乡安乐,长辈健康。
重阳登高,只能远眺故乡,遥敬一杯酒,聊以慰藉。
7、晒秋
重阳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由于此时收获较为集中,而南方很多地方没有平地,所以家家户户都在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
登高远望,整个村庄几乎被粮食覆盖,这就是晒秋。
在江西婺源,每年的九月九都会举办盛大的“晒秋节”,各色的农作物摆在家家户户,整个乡村都是一片丰收的盛景,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并祈愿来年五谷丰登。
8、放风筝
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
而重阳节的风筝,又以惠州最为著名。
在惠州民间,风筝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重阳节这天,人们外出游玩,大人小孩一起放风筝,嬉戏玩耍,来冲淡秋日的萧索。
9、吃糕
重阳登高辟邪,但是很多地方是平原,根本无高可登。
于是人们就用“吃糕”代替“登高”。
重阳糕用料五花八门,菊糕、花糕、五色糕都有,制作方法或煎或蒸较为随意。
而有的地方的重阳糕则极为讲究,要做成九层,还要再上面捏两只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再插上小旗,代替茱萸,祈愿霉运走开。
还有人用重阳糕搭在儿女额头,祝愿子女百事登高。
下一篇:贵州多彩百节乡 宰拱祭祖常弘扬
我们老家每到重阳节,母亲都要到山上摘桐油树的嫩叶包重阳粑。重阳粑用糯米制作,内包有芝麻或豆芯,外有桐油叶的香味,很好吃。如今很少能吃到了。
2024-10-11 09:3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