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民族区域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担水歌”不仅仅是担水时唱的歌

       说起苗族歌鼟,总有无尽的话题,尤其对靖州锹里地区苗乡侗寨同胞来说,那可是一件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大事,决不仅仅只是一种歌,更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全景式“录音机”、记录历史变迁的一部全方位“百科书”。

       在这里,吃茶有茶歌、喝酒有酒歌、吃饭有饭歌、走山有山歌、担水有水歌、婚恋有情歌……

       毫不夸张地说,歌声贯穿着锹里人的生活,也记录着锹里人的生活。

       当地人总是以歌助兴、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在人们看来,如果吃酒不唱歌,就像炒菜没放盐,缺少味道;如果生活中没有歌,就少了许多快乐!

       所以,这里的人永远都活在歌声之中,从出生到离世,歌鼟伴随了一生一世……

       苗族歌鼟有多种腔调,以前统称为“多声部苗歌”,但真正是众人参与的“大合唱”,男子唱的是“茶歌调”“酒歌调”“饭歌调”,而女子能唱的只有“担水歌调”。

       何谓“担水歌”?顾名思义,就是指担水时所唱的歌曲。

       苗乡侗寨有一种奇特而有趣的习俗,青年男女新婚的第二天,男方家人为了表示对女方家人的感谢和回报,需要准备一些糍粑给新娘带回娘家去。

       于是,男方就请新娘和伴娘去村寨的古井里挑一担清澈甘甜的井水来泡米打糍粑。

       别小看了这担水,可不简单,其中浸润着丰富的文化和美妙的歌声。

       这歌,就叫“担水歌”!

       去担水时,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新娘在“六亲客” (去女方接亲时的6位能说会唱的男子)和伴娘的陪同下,唱着“担水歌”缓缓而行,每走五六步,她们便要停下来唱一段:

       “良到井边去担水,

       担水担到屋楼房。

       老的得吃添福寿,

       少的得吃加文才。”

       “六亲客”便立即进行回歌,内容也是关于担水方面的,通常用的“茶歌调”。

       一路上,触景生情,随编随唱。朗朗歌声,爽爽笑语,萦绕在美丽的村寨间,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可以忘却时光,能够静止岁月!

       尽管水井近在咫尺,但一唱一和至少要一、两个小时才能结束。

       这担的哪里是水呀,分明是满满的祝福、浓浓的情意!

       演唱时,由一人“讲歌”,二人“和歌”,贴切来说,应该叫“女声三重唱”,曲调优美动听、音韵和谐。

       从“担水歌”的起源,以及演唱的场景来看,实用性应该不强、范围不广。

       但是,这种腔调实在太好听了,人们发现,只要改变歌词,在其他的场合来唱也同样有味有趣,而且人越多味越足,更有场面感。

       所以,后来“担水歌”就逐渐变成了女声“主打歌”了,只要一群女的在一起,就可以热热闹闹的唱这种歌调。

       由此可见,“担水歌”不仅仅是担水时所唱的歌,而是想唱就唱、全民娱乐的一种曲调,把这种腔调的歌统称为“担水歌”是不准确的!

       不过,“担水歌调”只属于女性的“专用品”,形式与男性的“茶歌调”“酒歌调”等相似,一人做歌、众人应和,真正称得上是“大合唱”。

       双方的歌词内容大同小异,但曲调却是千差万别,都因为人多势众,非常的嘹亮、非常的喜庆,故而参与的人也非常之多、非常好玩。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苗族歌鼟的有些改编,是一种可喜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和传承,正是苗族歌鼟能够生生不息、熠熠生辉的关键所在!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