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历史 > 吴氏传说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大明监察御史吴从宪侧室贞烈夫人沈氏传说

       话说嘉靖乙丑年的一个炎热的夏天,突然从海边吹起阵阵清风。沈府内外却忙得一团乱,原来是淮安沈廷器的安人怀胎十月有余即将临盆,府内所有人特别重视。突然安人房间传来混杂的声音,产婆忙进忙出,一副紧张的的神情。原来这是沈官人的第一个孩子,中年得子,对于当时是一种压力,风险。但因为沈氏夫妻恩爱,也迟迟未有纳妾。安人为报夫君之恩,硬是要从孩子生下,哪怕自己付出生命,偏偏这个时候难产,最后留下一句话,救孩子。一命归阴,留下新生的女儿。

       沈官人见到女儿刚刚出生就失去母亲,一阵阵心酸涌上心头。又是心痛失去挚爱的夫人,欣喜着得到一个眉目清秀的女儿。心想嗷嗷待哺的女儿,还是强振起身躯。照顾起女儿。

       沈父为之取名槐英。槐英可能从小失去母爱,或者听闻其母为生下她,而命归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沈氏慢慢的长大,也就渐渐沉默无语,不在言笑。沈父以为有异,于是在神佛前立下誓言,谁可使其女一笑,是男的配以为妻,是女结为姐妹。

       沈官人原来鱼舟为营生,经过数十年累积,已是颇有家资。槐英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那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槐英熟读诗书,女则。学会了针指,女红。

       嘉靖,万历年间,沿海常为倭匪与淮河海盗勾结,常使民不生存。廷器也被诬赖与其勾结。下了牢狱。槐英为救其父,变卖家资,也不得要领。恰逢吴从宪巡视吴越,海盗案大白于天下。廷器死牢逢生,心思要怎样来报答吴从宪,又苦无对策。故欲将爱女槐英给予从宪奉扫左右。是年从宪已近六十,推辞曰:为民伸冤原官之天职。再三婉拒谢绝,启程巡行他州。临别淮安之时,舟启淮河,沈父及槐英河边送行。从宪脚踏登船板,一不小心,脚底一滑,身体一晃,差点站不住,槐英急忙上前一搀,笑说:恩公年纪大了,还是让小女子扶您上船吧。也许这也就是一段缘分。从此系在一起了。

       淮河天险,常有怪风,漩涡。舟车劳顿,身体不及以前,遂辞官归乡里,可惜天不假年,从宪万历辛巳年十二月初八日卒于家中,享年六十。

       沈氏得知恩公从宪病逝。廷器护送槐英灵水奔丧,以践诺言,女为父义报恩亦无所辞,毅然南来闽泉,日以清茶为饮,一个月后,以身殉节以成全其父而尽妇道。

       按闽南风俗未婚女宗祠不得入,从宪四子将槐英暂厝灵源山下。当时泉州知府鄒墀得到消息,上表请旌。诰赠贞烈,坊立东岳。赐春冬御祭欵御祭田。

       可谓:

       身酬养育捨红妆,万里迢迢气节强。

       玉骨不随春意巧,清饥愿以茶当粮。

       一心纯遂父恩去,千载后人惹断肠。

       为报清官谁及此,宦门礼教博贞扬。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1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宗亲

    吴从宪(1522-1581年),字惟时,号鹏峰。明嘉靖乙卯年举人;壬戌年(1562)申时行榜进士;丙寅春(1566)选四川道试御史;己巳(1569)差两浙监察御史;甲戌(1574)复命在京,监文武会试;已卯(1579)升浙江粮储参政。
    妣黄氏,谥孝敬(1523-1579年),生子四:长可重、次可远、三可官、四可承;侧室沈氏,名槐英,准安女(1565-1582年),公病逝,矢身殉节,经有司呈文朝中,封贞烈。
    沈氏槐英,从宪公之侧室,淮安沈廷器之女。廷器渔舟为生,时淮河发生海盗案,廷器被诬坐牢。适公巡察三省,海盗案大白。廷器死牢逢生,心思欲报大德,苦无基策,故将妙龄爱女,愿给察院奉帚左右。斯时察院年届六旬,而为民伸冤,原官之天职,再三婉言谢绝。启程巡行他州,临别淮安,舟启淮河,父女送行。廷器原系渔夫,自逞奋勇,愿为舟师,拥送察院安渡淮江天险。时过经年,公病逝,廷器送女奔丧,以践诺言。女为父义报恩,亦无所辞,毅然南来闽泉,日以清茶为饮。匝月,矢身殉节,以全父义,而尽妇道。而公四子在堂,忍睹沈氏后堂殉缢,深足哀哉。经有司呈文朝中,封贞烈。赐春冬御祭矣,御祭田,即将祭田充入公家,使后代子孙,在十一月十五日,祭祖享席。
    吴从宪为官清廉,在朝间广交清官,与海瑞相交甚深,彼此互通书信。惜原信于破旧立新时期被毁。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
    答海刚峰(瑞)书
    承使远未以咨 奏见示 足见 大人君子之用心其倦倦忧国 忧民之意盖未尝一日忘也虽既去之后而犹以地方为念且不以宪为不 孝而责之以收终成之功自惭 劣何以当此虽然亦岂敢不绳勉所图以 无负于委托之重也 自台驾荣发之后即日再抵上海常熟重勘吴淞白茆二河多方计处 务求底续盖亦不敢不尽心力矣但今所难者钱粮未易卒办耳为此日 夜焦劳计无所出更祈便中再得 赐教尤所望也使还谨此附叩并布谢悃情绪如缕不尽言
    此为明浙江抚院吴从宪手稿。
    陈性学,浙江人,进士出身。从宪巡察浙江时,陈岳父欺贫悔亲,案入绍兴府未解。从宪过判时,双方公堂待审,各待处理。讼将近中午,日斜照堂庭,性学堂庭受晒,汗流如珠。未婚妻见状,心倾性学,傍手帕掷陈。从宪视后,即判具结,向女父曰:吾见性学,眉目清秀,举动文雅,家境虽贫,终有头角峥嵘之日,而汝女亦纯妇道,如此科不中,允你悔亲,诚此科中选,吾将为媒主婚。判后,父女无言再涉。后从宪以薪,助性学攻书,省垣一齐成名,继以进士标名。从宪死后,原丘灵山,适陈到闽巡抚,为报恩师,奉柩迁移南安金田。[马林公社]时福州臬台、泉州府台,偕陈性学,称三台送殡,广为流传。

    2025-03-07 14:58:21 回复

    验证码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