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非为、戒角力、戒博弈、戒酒色。”这是在仙居县白塔镇高迁、厚仁等村聚居的吴氏族人以“耕读传家、厚德仁爱”为核心而累积形成的祖训“四戒”。
吴氏家训
仙居吴氏是春秋战国吴国的后代,始迁祖吴全智为唐“文简先生”吴翥的后裔,曾任五代后梁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侍御史等职。适逢唐末乱世,吴全智抛弃官职,于光化元年(898)迁至仙居下砾,也就是如今仙居县田市镇吴桥村往东一带定居,成了仙居吴氏的始迁祖。
吴氏牌坊
吴全智重视诗书礼义传家,在子孙后代教育方面,要求立身处事以德为先、诚信为本,并通过言传身教推动形成吴氏家规家训。后来仙居吴氏一族门风蔚然,人才辈出。据《吴氏宗谱》记载,仙居吴氏在历史上出过进士六十人,举人十六人。其中,唐光化元年(898)至南宋景炎三年(1278)这三百八十年间,人谱男丁共四百二十八人,就出了三十二名进士,有“吴氏科第甲江南”之称。吴氏后人秉承祖先仁厚正义的品质,出了不少御史、通判等监察官员,例如南宋监察御史、龙图阁直学士吴芾,绍兴府通判吴津,以及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等,创造了吴氏一族十御史的传奇。
吴芾画像
吴芾,字明可,号湖山居士,仙居县田市镇吴桥村人,其任言官时力主抗金,主政六部时心系民生,后官至吏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名垂《宋史》。吴芾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因为谏官何溥的举荐,由处州知府升任监察御史。当时金国准备违背宋金盟约,吴芾劝高宗接见群臣,让他们陈述朝政的阙失,提醒高宗要提升自己的品德,反省自己的过错,这样才会使全国人心悦服。高宗认为他说的非常对,使其迁任殿中侍御史。吴芾一生秉持“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的信念,不管在什么岗位都恪尽职守,遭到反复倾轧排挤的时候也淡然处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人之气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吴芾去世后,朱熹作《龙图阁直学士吴公神道碑》称赞他直言无隐、忠心谋国、勇斗奸佞的精神,也感叹他大才不得尽用的遗憾。
“实惠倘及民,死亦有生气”,吴芾一心为民、刚直不阿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后代。吴芾晚年告老还乡时,恰逢其子吴津高中进士,得益于吴芾的言传身教,吴津为官勤政爱民,廉洁奉公,颇有政绩。后任绍兴通判,传承了吴芾的御史之志。
优良家风世代传承,吴姓族人秉承“耕读传家、厚德仁爱”的家风,教育子孙后代以知书达礼修身立命,遵守规矩为家族争光,以致后代精英荟萃。如仙居籍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子熊凭着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玻璃雕刻艺术馆,成为台州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我一生不为财富,只为根雕这个事业而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仙居籍根雕大师吴先金用自身的执着钻研,诠释了吴氏“修身笃行”的祖训,并用自己精湛的技艺为世界技能博物馆提供了三件珍贵的根雕作品。
吴氏家训墙
如今,仙居白塔镇厚仁村以家风建设为抓手,将廉洁思想、廉洁制度、廉洁纪律、廉洁文化等要素植入村规民约,融入清廉村居建设中,将廉洁家风与星级文明户评选和“好党员”“好乡贤”等乡村光荣榜人物选树及文明家庭评选挂钩,引导村民主动接受家风家训洗礼,在文化和规矩的制约下倒逼村民以自身正带动家风正、以监督严带动家风严,实现了家风建设与村居建设有效衔接。
上一篇:花桥吴氏
下一篇:岑巩县大有镇下溪政先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