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吴氏谱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固前吴氏续修宗谱序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寻根问祖的优良传统,人之有祖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而国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谱则是华夏文明得以延续五千余年的根本原因所在。自宋以迨,凡姓族必修宗谱,以明尊祖敬宗之由,上述本源、下启孝思,辩源流明世系、得使尊卑有序、以促敦伦睦族,克振家声,瓜瓞绵远,脉络分明。
据固前吴氏和松坦吴氏旧谱载:始迁祖讳允、字从信、号小乙,生于唐乾符五年(878)戊戌,于五代天福二年(937),因避王曦之乱,自闽之漳州赤岸徙居瑞安集善乡三十一都黄山。居四世,均生葬在黄山。
经查漳州赤岸是个很大的地域范围,而赤岸则是闽北(今霞浦县赤岸村)的水陆码头,是通往温州的咽喉要道,故难以寻找允公祖居地。旧谱是允公六世孙相公首修谱,其时距允公已近二百年了,因系口口相传,也不清楚允公的老家在那里,仅只听说是从漳州赤岸那边过来的,这给梳理允公的远世源流世系带来很大的困惑和不便。根据《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的线索,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吴义者、吴中文、吴松金、吴炳光等一行八人,带着固前《吴氏宗谱》,于二零一六年八月六日前往福建南平寻根问祖。经与南平市延平区南山村《吴氏宗谱》对照核实,确认允公为可博公七世孙,南山吴氏肇基始祖吴穟公五世裔孙,渊源清楚、支系昭穆明确,允公支脉在失联1080年终于得以认祖归宗。其世系如下:
可博公生子二:长子舜咨、次子舜诩;舜诩公生子五:长子稀、次子穗、三子穟、四子穫、幼子程;穟公生子三:长子旷、次子卓、幼子浚;旷公生子三:长子玲、次子佩、幼子珣;玲公(南山长史派祖)生子四:长子究、次子安、三子康、幼子宁;安公生子七:长子元、次子铎、三子允之(即固前允公)、四子绍、五子章、六子仕廉、幼子追昌。允公生子六,长子拾得、次子养、三子万、四子事、五子亨伍、幼子通陆。
由于当年南平遭王曦之乱,允公留长子拾得、次子养,留守南山祖宅和祖墓,他自己以六十岁高龄,携四个儿子外逃避难,经赤岸到平阳大廊殿,留下了三子万(今平阳夏口吴氏始祖)、四子事,仅与二个小儿子来到瑞安集善乡十三都黄山,居八年便辞世,葬在黄山。至其五世孙乾、艮兄弟俩,大约在宋神宗大中祥符年间迁居固社(今固前村)。为固社五房、六房之祖,其后裔分衍陶山湖岭各处。
          允公支派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名门望族,在宋、元、明三朝,盛誉数百年。据雅瑶、岩下等《吴氏宗谱》载:从宋嘉定十六至淳祐七年(1223-1247),在25年中接连五人登进士第,其中四人为两对兄弟;一时誉满瑞安城、声振温州府。从宋景祐元年(1034)至明嘉靖十年(1530)496年间,共有七人登进士第,多人中举入贡,近四十人出仕做官。这样一个官宦世家,在瑞安县乃至温州府的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其家族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传世有多篇诗词、行述、履历、挽章、赞、序文、皇帝勅命等,散见于宗谱和地方志与传记之中。其中最有历史价值的谱序是由南宋丞相文天祥所撰。他在景定元年(1260)庚申为固社吴氏宗谱所作的序文中说:“允公六世孙吴相于宋景祐年间(1034-1037)赐进士第,宰婺源。始修固社吴氏宗谱。十一世孙吴良骥,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进士,知福建惠安县,升授大理寺评事。二修宗谱。十二世孙吴通于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十二世孙吴礼于宝庆二年(1226)丙戌兄弟俩先后登进士第。十三世孙吴幼存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登进士第。十六世孙吴淪在淳祐四年(1244)甲辰举进士,授处州教授,与文天祥交善。吴淪示以家谱、并请文天祥为固社吴氏续修宗谱作序”。文天祥在序文中对其家族推崇备至,评价甚高。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也见证了固社吴氏曾经盛极一时的辉煌历史。
允公后裔除文天祥序中所提及的名人外,尚有以下众多名人先后涌现,或中举、或仕官:“允公六世孙吴植,仕常州提举。七世孙吴练,宋天圣年间授泉州同安簿,后升常州提举。八世孙吴浃,宋熙宁年间授信州提举。八世孙吴潭,仕汀州判,赠承直郎。八世孙吴湛,宋元丰年间荐授上虞丞。九世孙吴景,宋乾道二年(1166)丙戌授汀州判。九世孙吴昭,宋元祐六年(1090)庚午以才能荐授泉州司户。十一世孙吴仁,以书法荐抵京校考,授大理寺评事,赠文林郎。十二世孙吴迥,宋绍定年间授德清令。十三世孙吴敏,宋端平年间以贤能荐授处州录事。十三世孙吴肇,宋淳祐年间荐授江西常平盐茶司副。十四世孙吴宏谨,宋宝祐年间以明经荐授江山教谕。十五世孙吴存勤,以明经荐授德路景陵学政。十五世孙吴存性,宋嘉年间以鸿词科擢授武昌咸宁令、升湖南通判。十六世孙吴洸,宋淳祐七年(1247)丁未登进士第,任宗正卿。十六世孙吴玘,宋宝祐二年(1254)甲寅,以明经授建州崇安县教授。十六世孙吴璆,经举荐授归德丞,后升汉阳令。十七世孙吴棖,宋咸淳八年(1272)壬申荐授福建制置司。十七世孙吴瓒,宋咸淳十年(1274)甲戌,以才略荐授袁州司理。十八世孙吴廉,元元贞元年(1295),以科目擢襄阳令。廿世孙吴文熊,明洪武年间授中都指挥。廿一世孙吴继先,洪武十三年(1380)庚申爵继中都指挥。廿一世孙吴铎,明永乐元年(1402)壬午选贡生,授处州教授,升苏州经历。廿二世孙吴宗铎,明宣德四年(1428)戊申,授广西浔州卫经历。廿二世孙吴铨,袭爵中都指挥。廿三世孙吴应观,明永乐年间由庠生入国子监,授黄陂令。廿四世孙吴潜、明天顺元年(1457)丁丑贡元,授长汀知县。廿四世孙吴傚,明成化十四年(1477)丁酉授泉州崇武仓使。廿四世孙吴准,明弘治三年(1489)己酉贡生。廿五世孙吴玉,明天顺七年(1463)年癸未贡,授处州教授。廿五世孙吴祥,明嘉靖十年(1530)庚寅选贡生。还有庠生多名,就不一一例举了。
允公后裔在历史上曾建有众多的牌坊和亭台楼阁等建筑:如为庆贺十二世吴通、吴礼兄弟先后登进士第,在本邑越山头建双荣坊。为十六世吴淪、吴洸兄弟先后登进士第,在瑞安城建联桂坊。并在三十三都吴澌坦建曲间亭,在三十都建申明亭,在固社建旋马楼,在松坦建瑞庆轩(今遗址尚存)、德磬堂等等,可谓盛极一时。惜如今已是古迹湮没、建筑荡然无存,仅能从现存的谱牒和诗文中去遥想当年作为名门望族之家,其高朋满座、清茶飘香、饮酒吟诗、挥毫泼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盛况了。
孙艮公、乾公后裔播迁概况:
第二十五世:梭公,于明嘉靖年间由固前迁居湖岭岩下。
第二十八世:栻公,于明万历年间从固前徙居陶山山根。
第二十九世:依法公,于明万历年间自固前迁居湖岭雅瑶。
第二十九世:国湘公,于明崇祯年间由岩下徙居新垟。
第三十世:朝增公,于明弘治年间从固前迁居陶山三甲。
第三十三世:折山公,于明天启年间自三甲徙居马屿丁岙。
第三十三世:明位公,于清雍正年间由湖岭雅瑶迁居陶山六甲。
第三十三世:亦显个,于清乾隆年间从新垟徙居岙底角。
以上各分支繁衍播迁详情见各自宗谱。
固前历代修谱记:1、六世祖相公始修宗谱;2、十一世祖良骥公、十三世祖幼存公二修宗谱,十二世祖通公题宗祠匾额“永锡堂”;3、十六世祖淪公三修宗谱;4、二十一世祖继先公命子宗铎四修宗谱。其后各分支播迁后各自另立宗祠和各修本家宗谱。
共和69年(2017)丁酉年丙午月
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松金撰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