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一种文化, 它联系着我们的历史和血脉,通过它可以追知自己的生命之源,打开久仰的心中之结。 家谱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记录着其发展,繁衍,生生息息的过程。族谱是记录一个宗族世系、人物、事迹的案倦,与国史、地方志称为国家的三大工程,家中有谱,就能明辈分,知根源,晓瓜绵瓞,家谱有聚其骨肉凝其宗亲力量的作用,有谱传世,子孙就能思根追远,承前启后,尊祖敬宗,繁衍久长。
我族开基始祖吴汇,字莘辅,生于南宋未期,至今已近800多年,科第出生,仕至四川省镇雄府知府(现云南省镇雄县),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猪子巷(现江西省吉安市吉洲区),后因年迈辞尊居卑调任广西北流县任知县七载,卒于任,卒后葬北流县穿镜山,享年72岁。1991年吴汇后裔把吴汇公骸骨迁回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北马岭与吴汇妣李氏夫人墓处合葬。始祖公吴汇,遗有一子(吴一贯),一 孙(吴彦轩),后有两曾孙(吴文佑号德政、吴文亮号德伦),10个玄孙(吴元珍、吴元珠、吴元宝、吴元贝、吴士广、吴士能、吴士坚、吴士刚、吴士苓、吴士松)。吴元珠(又名吴帅同)和吴士苓迁回江西原藉。我族族人1992~1993年通力合作,花了两年时间修成了吴汇公族谱上、下两册,使我们知晓了吴汇公子孙的分布情况。我族吴汇公子孙先从兴业县始发,先后播迁到玉林、贵县(贵港)、横县、广东省石城(今廉江、化州一带)、桂平、北流、陆川、博白、浦北、灵山、容县、武宣等周边13个市县的428个村庄,还有迁到南洋、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吴士苓迁回江西后育有一子(吴帅养),吴帅养又生吴义焕、吴义生和吴义忠,吴义生又回到玉林做官,吴义生的后裔就留在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发展,现吴汇公后裔已繁衍到了36代共30多万人(迁回江西原藉的两支未能联系上,繁衍的人口未知)。今日逢改革开放盛世,我族杰人辈出,读书,升职,经商,族人有的已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有的甚至迁居美国、欧洲等世界它方,坚守家门的也安居乐业,事业有成,且都添了丁生了财,这些都要入谱,未添枝何谓枝繁叶茂?未汇支流久必干其源。继承泰伯的譧让,孝父母,礼兄弟,睦乡邻,开拓、自强、诚信、守用的文化精神是我们的责任,使得我族继续充满勃勃生机,世世代代充满着祥和之光。追索我吴汇公家史,因年代久远,章页失记,现发现碑记和1992~1993年合族二修的族谱的记载存在诸多疑点,此次修谱大家作一理清,使我们的族谱记载更准确,更完善。
此次修谱,许多以前失去联系的宗亲此次也没能联系上入谱,思亲与寻根,是双相之殷情,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但愿有朝一日,能跟江西的宗亲联系上,好归宗认祖,了却子孙心中积愿。
汇公25世
上一篇:小水窑里吴氏重修族谱序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吴汇公祖籍是江西新余,经查证,可能是渝水区下村镇人,属吟峰吴氏,明代景泰二年即1451年进士,先后在北京,回川府,玉林市北流县为官,后代在玉林市兴业县落业,后裔人丁兴旺,吴藏一吴余禄一吴本宗一吴目连一吴汇,现寻根!知线索的兄弟烦告知!
2025-01-16 08:53:41 回复
始发于旧县村,开基祖是吴汇,字莘辅,生于南宋未期,至今已近800年,科第出身,仕至四川省镇雄府知府(现云南省镇雄县),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珠玑巷(现江西省吉安市吉洲区),后因年迈辞尊居卑调任广西北流县任知县七载,卒于任上。
始祖公吴汇,遗有一子(吴一贯),一 孙(吴彦轩),后有两曾孙(吴文佑号德政、吴文亮号德伦),10个玄孙(吴元珍、吴元珠、吴元宝、吴元贝、吴士广、吴士能、吴士坚、吴士刚、吴士苓、吴士松)。吴元珠(又名吴帅同)和吴士苓迁回江西原藉。
我族先从兴业县旧县村始发,先后播迁到玉林、贵县(贵港)、横县、广东省石城(今廉江、化州一带)、桂平、北流、陆川、博白、浦北、灵山、容县、武宣等周边13个市县的428个村庄,有的读书,升职,经商已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还有迁到南洋、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甚至迁居美国、欧洲等世界它方。
吴士苓迁回江西后育有一子(吴帅养),吴帅养又生吴义焕、吴义生和吴义忠,吴义生又回到玉林做官,吴义生的后裔就留在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发展,现吴汇公后裔已繁衍到了36代近30万人之多(迁回江西原藉的两支未能联系上,繁衍的人口未知)。
2025-01-16 08:5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