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承载着深厚文化,紧密联系着我们的历史与血脉,顺着它,能探寻生命起源,解开心底困惑。而家谱,宛如一家一姓的生命记录册,详细记载家族从发源、生息到繁衍的全过程,是确保血统纯正的可靠依据。
一、修谱缘起与新规
修谱的开端与契机:修撰族谱意义重大,它象征着家族的兴旺,也是饮水思源的体现。自民国 6 年际文公依据湖南老谱原本编写新谱,一晃九十年过去了。1980 年正月二十四日,家族将肇榜祖和邹氏祖婆迁址到生基碑墓地后,吴氏子孙纷纷提议续修新谱。
顺应时代的族规制定:近几年,在翔宇的努力搜集整理下,修谱工作基本完成。鉴于当下社会变革,倡导男女平等,女子同样可传宗接代,特制定三条族规:
对于招赘的男子,其子女要随母姓,且后代永不返宗,而出嫁女在外地生活不受此限。
对那些不敬重长辈、不孝顺父母的人,全族共同声讨。
高度重视族人文化素质的培养,大家共同维护族谱尊严。
二、族谱的意义与价值
寻根溯源的精神寄托:无论一个人身在何处,漂泊多远,能编入族谱,归入家族门墙,祭祀祖先,受祖宗福荫,往往是其心底最大的心愿。这种强烈的寻根意识,赋予了整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和认同感。
维系家族的重要载体:族谱记录着宗族的世系、人物和事迹,与国史、地方志并称为国家的三大支柱,是极为神圣的存在。修谱更是对宗族的重大贡献。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族谱》提到:“族之有谱,能序昭穆、考世系,成就千秋不朽之言。” 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指出:“谱学兴起,对社会益处极大,能凝聚人心、团结宗族、淳化风俗,让人铭记根本,意义非凡。” 族谱首要意义在于维系宗族,保证血统纯正。吴氏子孙无论身处何方,都渴望知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将去往何处、家族根源在哪。所以,续修族谱,理清家族脉络,对整个吴氏家族而言,是功在千秋、惠及后人的大事。
三、吴氏家族脉络梳理
家族分支与迁徙:吴氏家族有老大房亨荣公、次房亨邦公、三房亨华公(居高桥街)。启祖吴玉配姚杜,原籍湖北省武昌府咸宁县小地名珠林嘴。
字辈传承:家族列出字派,从 “天吴胜奇 元亨利贞 文章华国 大振家声”,到后续 “仍从吴字启派一十六字派行:(从声字辈后取贤字辈)【吴胜奇得】贤才先光 诗书礼乐 克昌万年”,再到后补派行 “绍宪德泽 昶达洪欣 自肇咸安 财发琬金 敦伦崇礼 荣耀传清”,字辈传承有序。
家族世系:
始祖为吴文烈公,配妣余母(文烈公葬于阴坡青龙嘴上,有碑文记载)。
伯高祖吴御恩公。正高祖吴朝高公,配甘母;叔高祖吴凤高公,配张母。
正曾祖吴奇安公,配郑母、余母(吴奇安葬在吴家庄右面的高家坪);叔曾祖吴奇祥公,配杨母。
伯考祖吴元贵公,配马母;正考祖吴元历公,配胡母、朱母。
伯祖吴亨荣公,配郑母;正祖考吴亨邦公,配张母(亨邦公葬大窑沟灯盏窝);叔祖吴亨华公,配夏母。
老二房吴利德公,配金忠氏(依次葬大窑沟灯盏窝、吴家湾后梁上);吴利富公(无后)。吴利德公有五子三女,五子吴贞烈配钟氏,生四子一女。四子吴文榜配谢氏宗安,生四子四女等,家族繁衍脉络清晰展现。
上一篇:五修《左台吳氏徙郴族》谱序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