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市镇新舟村,人口不过区区1300多人,在面积仅11平方公里的地皮上,竟然依次耸立着三座家祠。这三座家祠皆保存完整,一栋比一栋精美,它们静静的立于公路旁,述说着当年不甘落后,大兴土木的比拼。但如果要说起牌楼的气派和精美,舒氏家祠当属三座家祠之最,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雕饰图案,放眼望去,宛如一座“浮雕彩绘展览馆”,洋洋得意的接受着后人的景仰。
据舒氏族谱记载:舒氏家祠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座北向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82平方米,建筑面积365平方米。祀奉着舒氏历代圣贤。现存的家祠历经了五次修整,第一次维修(1917—1920年)历时四年,第二次维修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第三次维修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可在文革期间,家祠的门面牌楼、祠内神龛及所有文物古迹被严重损毁, 1991年旅居台湾的世瑚公后裔烈松捐款1900美元,舒氏族人积极集资进行第四次维修,门面牌楼恢复原貌;第五次维修(2004—2005年),完成了祠宇检漏加瓦、门面牌楼粉饰加颜等工程。经过五次修整后,家祠面貌焕然一新,气势非凡。
渗透牌楼,我们能隐隐约约的感受到很多朝廷的气息。牌楼的正中,龙的雕像或卧或立或倒挂居然有八条之多,在历朝中,龙是皇帝的象征,民间是不得僭越的,而且,龙是颜色都镏成金色,这又犯了皇上的大忌,更为让人惊讶的是,连家祠的大门也居然仿制成皇朝宫殿式。据《明史●與福志》记载,民间是禁用官阶官架的,后来清代也屡申前禁。这种觊觎着皇宫官宅的形制而极尽张扬修建的家祠,是“山高皇帝远”的地理条件而心怀侥幸的心理呢?还是家族与朝廷发生了关系,而被暗许之后的炫耀?
走进历史的更深处,我们从高悬在“舒氏家祠”那块牌匾之上的 “舒雅打马游京街” 的浮雕雕像似乎找了答案。历史记载:舒雅(约939-1009),字子正,歙县(今属安徽)人。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好学不倦,每夜以读完二盏灯油为限,油不尽不寝息。他才思敏捷,作文赋诗,立笔而就。舒雅工文善画,以才思自命,与当时著名文人吴淑齐名。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唐元宗李璟开科取士,舒雅为了应考进士,特奔赴金陵(今南京市)求师。当时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韩熙载的文章天下知名,舒雅就想拜韩熙载为师。他以词赋献于韩熙载,韩熙载阅览后,大为惊奇,连连称好,并将他引以为忘年交。
显德六年(959),韩熙载主持全国进士考试,结果舒雅以会试第一名,经李璟亲试后,钦点为殿试第一名,即状元,授翰林院编修,编纂国史,从此名闻天下。
原来舒雅是南唐皇帝钦点的第一状元,并在朝廷编纂国史,这么说来,舒氏多少也算是与朝廷有关联的了,难怪舒氏家祠可以这么明目张胆的仿制宫廷建筑的装饰,并极尽奢华。
家祠分上下两进,中间一天井,天井两侧为宽阔厢房。整座祠堂为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选材上乘,做工精湛。站在公路上就可以仰望到12米高的牌楼。牌楼正中最高处,双龙托起仙壶宝顶,壶上站着魁星点将。四角龙尾飞扬,两条金龙腾空戏珠,气势雄伟。两边石柱上金龙抱柱,两条巨龙凭借两颗大漆柱的支撑,跃跃欲试,呈双龙抢宝之势。横楣下方朱漆大门,门前两头雄狮昂首护卫着大门。两边柱旁的两条金色鲤鱼,头下尾上,如果是在雨天,瓦檐水从鱼口中吐出,恰似飞云瀑布,甚感神奇。走进大门,两幢宽阔的大厅一前一后。中间用青石板镶嵌的天井及两边书房,将整个建筑连为一体。天井中间,建有九级石阶用作进入后厅的通道。前厅的每片横枋上都雕刻有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在进门第一片横枋上刻有醒目的《牡赋堂》三字。沿石阶而上,后厅建筑格式与前厅基本一致,但两边墙上装饰又别具一格,墙的上方:左边书写“礼仪诚信”,右边书写“忠孝廉耻”;墙的下方,两边都是山、水、百鸟画,既显庄重严肃,又显勃勃生机。享堂中央是砖混结构雕塑神龛,神龛犹如五彩壁画,柱梁雕龙刻凤,栩栩如生。据舒氏族人说,文革前是三座木质神龛,可惜在文革中被毁。
纵观整个家祠牌楼,牌楼两边有“舒袛应判冤案、舒元与受封、雄狮滚球、松竹梅兰、鲤鱼跃龙门、八仙过海”等大小浮雕彩绘一百多处。以小衬大,以矮托高,错落有致,青蓝点金,相互衬映,色彩艳而不俗,精美华丽。屋顶飞檐翘脊,檐雕刻画与彩绘技艺精湛,玲珑剔透。天花板和粱架上的彩绘龙凤欲飞,美仑美奂;虎豹犹鸣,巧夺天工;花鸟虫鱼,栩栩如生。门框、门额、石柱、柱础,有浮雕、阴刻、阳刻、线刻等多种形式,连瓦檐下的空格处都是雕刻,图案典雅,刀工纯熟。
细品牌楼,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座祭祀祖先的家祠,它更像一座民间美术博物馆,让我在乡野里,也接受了一次艺术熏陶。
“祠不为大,但已名扬方圆千万里;门不为高,已进出三朝四代英豪;堂不为宽,能容纳四面八方来宾;殿不为秀,绣得日月诸神伴祠度。”这是时人对舒氏家祠的评价,我觉得是恰如其当的。(图/金可文 文/吴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