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风俗习惯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春节期间,在全国各地许多乡村的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农家小院,一出出好戏演得精彩,乡亲们看得入迷。

       乡土中国的新春气息、文化脉动、生机活力,藏在了一个个接地气、聚人气的过年民俗活动里。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这其中,有个偏远的苗乡侗寨,全村外嫁的姑娘全部相约一起回娘家拜年,场面蔚为壮观,场景异常热闹,精彩纷呈的节目,独一无二的聚会,让这里充满了最具仪式感的年味,让外人无比羡慕嫉妒,并心向往之。

       这个小山村,就是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地妙村,这里的人既讲侗话,也会苗语,是正宗的侗族和苗族的集聚地。非常有幸,作为地妙的女婿,我也参加了本次聚会。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过年的时候,回娘家是自古以来传统的习俗,但是所有出嫁的姑娘携夫带子统一回村进行集体拜年,还是头一回。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有家人陪伴,有亲情温暖,齐聚一堂、团团圆圆,便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不过,在这欢乐祥和的日子里,对于嫁出去的女儿来说,怎样与家人团圆才算合规合矩,又有意义呢?

       因为在中国传统习俗里,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并不是过年想回就能回的,特别是除夕夜,她们一般都不在娘家过。

       当然,既然只是习俗,就不是死规定,尤其是当今这个开放的时代,城市里很多嫁出去的女儿一样在自己家过年,特别是独生女那种。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一般情况下,嫁出去的女儿与家人团聚的方式,就是在除夕夜之后,会选个日子回娘家来拜年团圆。

       “年初二,穿新衣,回娘家,心欢喜”“初一崽,初二郎”。

       每年正月初二,我国民间有“回娘家”的传统习俗。出嫁的女儿们往往会在这一天带上丈夫和儿女上门拜年,而且必须大张旗鼓,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由母亲分送给邻里乡亲,以示我家的女儿回家了。

       这期间,与娘家人其乐融融、和和美美团聚在一起,乐享美好年味,共话相思之情。

       然而,不同区域和民族之间又略有不同,要说回娘家的习俗,最有仪式感、最具人情味的,应该是少数民族地区了。

       在这里,群众自发,村民做主,那一个个展现民俗风情、地域特色的活动,散发着乡土味、烟火气,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地妙村就是如此,这次“出嫁姑娘”回娘家拜年,其仪式感的浓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最集中的时间回家。

       确切来说,苗族、侗族过年跟汉族以及其他民族在时间上并不太一致,虽然苗族有专属自己的“苗年”,侗族也过自己的“侗年”,但春节一样是他们最普及、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通常情况下,在春节拜年时,他们没有特别选定的时间,整个正月份都可以,不过基本上也以正月初二居多。

       这一天,外嫁到各地的姑娘不用邀约,都会同天同时回家,而且还穿着银饰盛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带上丈夫和孩子风风光光一起回娘家。

       丈夫们挑着猪肉等,姑娘们挑着鸡鸭鱼等,孩子们蹦蹦跳跳走在前面,大家一路上欢声笑语,还要排列整整齐齐的,浩浩荡荡开来,煞是壮观,呈现出盛大的场面。

       为了顺应时代、扩大影响,让回娘家活动更有魅力、更富特色,今年地妙村还提前进行了规划和筹备,把时间安排在正月初三,姑娘们同天同时集体回家,这样就更加集中、更加热闹了,同时也便于接待,节约开支和时间,改变过去整个正月天天喊客吃饭的繁琐礼节。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其次,用最隆重的礼仪迎接。

       因为是集体来的,所以全村的人都早已做好准备,大家早早在村口排队等候,两边举着“欢迎地妙金花回家”“常回家看看”等横幅,还在在寨门前摆上了代表最高礼仪的拦门酒。

       这时,远远的看到姑娘们下车了,人们便兴奋起来、人群也骚动起来,赶快燃放鞭炮,吹起芦笙,唱起歌鼟,迎宾现场顿时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苗乡侗寨,姑娘喊“阿娘”,她们的丈夫叫“姑爷”。他们身着盛装,排列有序,手上拿着“爸妈我们回来啦”“身在远方,想着家乡”的旗帜,激动地来到寨门前,问好、握手、拥抱,喝了拦门酒,兴高采烈往家走。

       此时此刻,此景此情,温馨而动容,在场的人都十分感动,有的甚至流着眼泪语无伦次:

       “今天太感动太开心了!家里人如此重视,把欢迎仪式搞得这么隆重,真是太激动太感谢了!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记住这份情,也会常回来看看这片养育自己长大的故土”。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第三,把最精彩的节目展现。

       姑娘们各自到自己家看望长辈,小聚一会后,大家就聚集在村部的操坪里嘘寒问暖,交流感情。接下来,这里要举办一场文艺汇演。

       现场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下午两点,活动正式开始,四位土生土长的年轻人登台主持节目。

       异彩纷呈的节目一个接一个,整场联欢表演都是村民们自己排练演出的,有唱歌、有舞蹈、有小品,近20个节目都具有浓浓的民族文化、乡土气息、时代特色,人人投入,个个精彩,深受父老乡亲喜欢。

       家里人的一首歌鼟《欢迎姑娘回娘家》,唱出了苗侗人的热情好客之意,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外嫁姑娘的一段《回娘家》舞蹈,以及姑爷们的歌鼟合唱《感恩家人》,演绎出了苗侗儿女知恩图报的精神和重情重义的孝道。

       歌声优美,舞姿婀娜,精彩的演出不时赢得台下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同时,还开展了拔河比赛,晚上还举行了篝火晚会,把回娘家活动推向了极致!

       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几曲山歌,几句乡音,几段舞蹈,地妙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对父母的感恩,对生活的期待。

       一个个“草根节目”,都是自编自导、自排自演,演身边人,话身边事,唱新生活;一声声俚语方言,饱含了乡风乡味、乡情乡愁;一张张幸福笑脸,传递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气象。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第四,让最朴质的情感交流。

       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交越深。平时难得一聚,难得一叙,此时通过酒和歌,亲情更浓了,感情更深了。

       文艺活动刚结束,宽敞的操坪和广场里,长长的风雨桥上,就摆满了桌椅,晚宴开始了!

       这次回娘家活动,有100多位外嫁姑娘带着家人回来拜年,全寨人统一开餐,足足办了130多桌。

       在苗乡侗寨,喝和唱是基本功,也是最能表达感情的渠道,所以晚宴主题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

       为了体现尊重,年纪大、辈分高的,安排在了风雨桥上,这里也是宴会最热闹的地方。

       年纪虽然不算大,但辈分较高,也被请到了长长的龙头宴上就坐。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左一轮,右一轮,你一杯,我一杯,交杯换盏,你来我往,酒过几巡就开始唱歌了。

       按说,来了那么多姑爷郎崽,主家唱了歌后,客人这边应该有人来回歌。可是,那些姑爷都推辞,一致要我来做歌。

       陪我们的都是寨上德高望重的老歌师,在这样隆重盛大的场合,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是不肯,也不敢轻易开腔的。

       可是,大过年的,如此良辰美景,又不能冷场。无奈,只有当歌师了。

       好在曾在多种场合做过歌,歌鼟唱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不离题万里就行。

       过年嘛,无非是讲个团圆、为个吉利、要个欢乐、图个好兆头,所以我稍作思考就编了一首新年歌:

       新年新岁新气象,

       好山好水好地方。

       团团圆圆共庆贺,

       歌也开声酒开坛。

       歌声四起,回声嘹亮,欢歌笑语,喜气洋洋,抑扬顿挫的声音一直飘荡在整个风雨桥,整个宴会场,整个村寨里。

       一来一回,歌一支,酒一杯,宴会达到了高潮!

       这时,有两位年轻的嫂嫂来敬酒,她们是嫁到外面的姑娘。

集体回娘家拜年,最具仪式感的年味

       扯过酒,她们坐了下来,唱起了歌。我们刚才男的多人参与唱的是酒歌调,现在她们两个唱的是攀攀歌,声音清脆、婉转、悠扬,引人注目,让人羡慕。

       一曲唱罢,我就是两班歌了,而且另一桌有位被唱歌的房族不会作答,又请人来要我去帮忙,实在应付不过来。

       与我唱酒歌的老歌师看到了我的难处,便主动解围,告诉我安心陪两位嫂嫂对歌,他去另一边陪客去了。

       我只好赔小心,一心一意与两位嫂嫂对歌,表达对娘家的谢意,对地妙的祝福。

       喝不尽的酒,唱不完的歌,交不断的心,不知不觉,天就断黑了,宴会也已进行了三四个小时。

       难舍难分,情深意浓,我们在最盛大、最时长的酒宴上,用最古老、最原始、最真心的方式,表达情感,传递心声,畅想未来!

       古语有云:“木出有根,水出有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都有自己的家乡情。

       女人出生在娘家,喝一方水长大,念一方恩情,娘家对于她们来说,都拥有一份青葱岁月的故事,永远都是一辈子的不舍与牵挂。

       本次回娘家拜年聚会得到了外嫁女们的踊跃参加,姑爷们的热情参与,全体地妙人的辛苦付出。

       这种饮水思源庆团圆,体现了热爱家乡、同心同德的美德,也加深了亲情无价、血脉之情的升华,更凝聚起心手相牵、共建家乡的力量。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