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越来越近了,想家愈来愈甚了!
近段时间,微信朋友圈晒出的动态除了“诗和远方”“心灵鸡汤”之类外,刷屏最多的就是——打糍粑、杀年猪、吃泡汤等年味,这不由得勾起了大家舌尖上的乡愁和久违的记忆。
一张张熟悉的图片,一道道儿时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的美味佳肴,冲击着在外游子的脑洞。童年尘封的往事,家乡的风土人情,就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地闪过,那样美好,如此难忘。
看着图片,想着过往,念着美味,我的口水咽了好几次。多想回到老家去,一大伙人围在红彤彤、暖洋洋的火塘里,吃上几块肥肉,喝上几碗米酒,唱上几句歌鼟!
于是,在念想中,我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些关于杀年猪、吃泡汤的点点滴滴片段。
从古至今,一直有一种“吃泡汤”的风俗习惯,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盛行。这种吃法,一般只限于春节杀年猪时,别有一番韵味和情趣。
老古话说,“养猪为过年”“养口肥猪过胖年”!
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锹里地区的苗乡侗寨,每年初冬谷物归仓,尤其是进入腊月农闲,这个时候,农活做得差不多了,家家户户最大的事莫过于杀年猎、吃泡汤、炕腊肉,等着过年。
为什么叫“吃泡汤”,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有何典故呢?
从前物质稀缺,农村没什么可吃的,但绝大多数人家都要杀一头猪过年!
腊月间,择一吉日杀年猪,开始熏腊肉,灌制香肠,为春节的生活作物质准备。
杀猪那天,要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喜迎新年的到来。但是,由于普遍较穷,这时摆上桌的荤食并不多,算得上高级的就数“血旺子”了。
(杀猪放出来的鲜血,凝固后就是血旺子。因避讳说血,一则见血不利,二则血谐音折本的折,故改说旺。)
考虑到春节待客、走亲,以及来年生活,猪肉需求量大,所以此时舍不得大吃大喝。就是上点肉,也属点缀性质,数量极有限,或炒在菜里,或漂在汤里,只能让大家尝尝,哪容你敞开肚皮吃个够。
其实,只吃上血旺子,就是“打牙祭”“开洋荤”,但亲朋好友也都能理解,挺满足、挺高兴。
因为和着猪血一锅炖而形成的“血汤”,内容丰富,松软不硬,用土话来说,总是“泡”(漂)着。
久而久之,当地人给杀过年猪请客吃饭,取了一个通俗形象的喊法,叫“吃泡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吃泡汤”的说法和这一现象依旧不变,但形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内容方面,大碟小盘,炒的、炖的,精的、肥的,清淡的、麻辣的……各种口味、各种颜色的肉制荤菜摆满餐桌,想吃多少吃多少。
在形式方面,农村外出人增多,喂猪的人家越来越少,杀年猪的人家更少。如有一家杀年猪,就成为了全寨人的大喜事,往往会宴请亲朋好友,喝酒唱歌,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当然,我们这代人所经历的吃泡汤,已不是“意思意思”“尝尝鲜”的年月,而是想吃多爽吃多爽,所以小时候最盼望的是吃泡汤的时光。
那些年盼春节,总有一种望眼欲穿的感觉。这主要是源于落后、源于贫穷。
平日里的生活,总是辛酸与拮据,父母盼春耕,春天播种寄托一年的希望;而孩子盼过年,大饱口福还可穿件新衣服。那种盼星星盼月亮等到的过年,甭提有多高兴、多幸福!
杀年猪,是年末农民犒劳自己、团圆家人庆祝春节前夕必做的一件事。
杀年猪必须请当地的杀猪匠,还得提前和他预约,因为全寨的人都在指望着他杀猪呢。
定好日子和时辰,在家里架上柴火,把水烧开,师傅一到,主人和邻里帮忙的人一起把猪从圈里拉出来,摁在事先准备好的长条宽凳子上,杀猪匠便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一刀见血、一刀毙命,动作干脆利索,刀法自有一整套。
老人和妇女们往往待在里屋,不敢出门看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惨叫几声就无声无息了。
传说,从杀年猪时猪的叫声中,能听出一家人来年的吉祥与否。
猪在杀猪匠的刀下顺顺利利就死亡,代表来年家里一切平安;猪惨叫难死,或是叫声怪异,会让主人一家心生惶恐,担心来年诸事不顺。
对于小孩子来说,却不关心这些,重要的是有“泡汤”吃。
在我们苗家,一年一度杀年猪那天,这样的“见红”日子,必须要看一个吉日才能动刀,预示来年又喂大肥猪,今后的生活蒸蒸日上。
猪杀好了,主人家还要请寨子里每家一个当家人来吃泡汤,而小孩子常常是不请自来,但主人也不好说。
吃泡汤就是吃新鲜,主要吃猪潮头肉也就是刀口上的肉和猪肺、大小肠、猪肝、猪脚、猪血等。
小孩子只顾大块吃肉,大人们还要大碗喝酒,大家劝来劝去,谈笑风生,心情特别高兴。
寨子大的,要办好几桌,一餐吃下来得用几十斤肉。主人家也不心痛,因为这已成为了一种习俗,反而是哪家吃泡汤人越多,越热闹,越有面子。
何况山里人天生心地淳朴,向来热情好客,尤其注重礼尚往来,今天在我家吃了泡汤,明天就到你家吃泡汤!
一般而言,吃一顿泡汤要花上几个小时,耗时最主要是耗在斗酒、唱歌上!男人们吃喝醉了、满意了,就围着火塘饮姜茶、摆门子,而辛苦的家庭主妇还要收拾碗筷、腌制腊肉,正式开始筹备一大堆过年的年货物品。
吃一次泡汤,真的就像过一场喜事,场面隆重,氛围浓重,孩子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
泡汤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千百年来就是直接把猪肉切片放在锅里炒或做火锅,再放辣椒、芹菜、大蒜、生姜、味精、酱油等。
下水(大小肠)、猪肝、猪肺等,可以单独炒成一道菜,也可以全部一锅炖。
中国人的吃,讲究的是一种文化!吃泡汤必不可少的是猪血,红红的汤,意味着日子红红火火。
泡汤味道特别新鲜,农村人都非常爱吃。现在,城里人也流行去乡下吃泡汤,还有的单位到了年边,干脆买一头猪来杀,全体员工一起吃“团年饭”。
不过,吃泡汤是可遇不可求的。多数人去的只是农家乐,买到的多半是饲料猪,味道难有真正的农家正宗,更少了一种自然、随性的其乐融融。
如今生活好了,人们依然乐此不彼吃泡汤,是因为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获得感越来越强。也是希望借此感受民间的传统习俗,见证浓浓的亲情和邻里和睦的温馨氛围。
吃好吃坏,大家并不十分在意,在意的是那种感觉,那种情景。因为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吃泡汤都成了一种传统、民俗和文化。
而对出门在外的游子来说,以前过年可以急着赶回家解馋。但是,近年因疫情严重,提倡“就地过年”,不能再品尝家乡的年味了,只能切切思念,美美回味!
所以,每当勾起舌尖上的诱惑时,实在忍不住了,便邀几个熟人聚在一起,做一桌泡汤,或者跑去城郊农庄吃一餐泡汤。不管味道怎样,一时半会终究圆了一份浓浓的乡愁。
大山里长大的我,也有很多年没回家吃泡汤了。这些年,偶尔在某个地方吃到了泡汤,吃的也不是肉,更多是吃乡愁,那是一种念念不忘的昔日情怀,还有心心念念的想家情结。
上一篇:山里人家的“窖孔”
下一篇:春节“舞龙灯”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