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文化艺术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禅宗六祖二十四心法

     禅宗六祖二十四心法

      佛教禅宗从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到禅宗三十四祖,经东土中华六祖慧能大师的法脉传承与卓越弘扬,开创了禅宗“一花五叶”的兴盛局面。在大唐盛世时期,佛教成功地实现了自我革新,经历代禅宗祖师大德的不懈努力,进而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国文化格局。

  《六祖坛经》亦称《坛经》,其问世是印度文化与中华文化相结和的产物,也是佛教本土化的标志性事件。《坛经》是中华文化史上继道家的《道德经》,儒家的《四书五经》,在中国本土经口述记录而编辑成的唯一一部佛家经典。《坛经》还是中华文化史上第一部白话文作品,可见其历史文化地位何其显著重要。

  现将《坛经》十品经论浓缩为二十四心法,有利于现代忙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顿悟灵修,参禅精进。尤其对具备一定慧根和悟性的修行者,更将会是精神之菩提,心灵之甘露,智慧之光芒。

      今本人将其流布网络,望广度有情。正如慧能大师偈语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一:无上菩提


◎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

   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二:六祖定佛性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三:摩诃般若波罗蜜


◎ 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 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为邪见故。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


◎ 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当自修般若。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即名般若智。

◎ 何名波罗蜜。此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 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 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皆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


四:见自本性


◎ 若闻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内外不住。去来自由。去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剎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 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后代得吾法。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


五:无相颂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剎那间。


六:何为功德


◎ 功德在法身中。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


七:何为净土


◎ 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


◎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八:在家修行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九:定慧一体


◎ 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


◎ 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于一切法勿有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


◎ 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定慧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 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 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所以立无念为宗。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十:坐禅、禅定


◎ 何名坐禅。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 还得本心。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 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却障道也。


十一:传香忏悔


◎ 一戒香。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 四解脱香。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 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


◎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  时消灭。永不复起。


◎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作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 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


十二:三身自性佛


◎ 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 何名清净法身。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若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此名清净法身佛。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见性通达。


◎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 何名圆满报身。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 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 师言。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


十三:真度、真学


◎ 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


◎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 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二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内调心性。外敬他人。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


十四:即心即佛


◎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等。意中清净。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十五:佛之知见


◎ 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莫向外求。与佛无二。


◎ 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见。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十六:三身四智


◎ 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

  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十七:法无四乘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 汝观自本心。莫着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无上大涅盘。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盘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盘相如是。


十八:如来清净禅


◎ 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十九:戒定慧法


◎ 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自在解脱本自性。


◎ 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盘。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盘。亦名解脱知见。


◎ 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 如何是不立义。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二十:大乘见解


◎ 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 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是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二十一:真假动静偈


◎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


◎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二十二:一相一行


◎ 诸人自心是佛。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


◎ 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 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 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


二十三:正法眼藏


◎ 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 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自心是佛。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


二十四:自性真佛偈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


◎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注:本文由太极禅居士---- 吴称谋汇编整理。1998年秋,太极禅在南岳衡山南台寺皈依佛教。日积月累地精进禅修。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称谋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