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吴氏谱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上里吴氏族谱》序言,求高人翻译

       家族世居福建省汀州府长汀县吴家坊上里,清朝年间移居浙江省处州府遂昌县,又於清朝末年因战乱饥荒续移至严州府寿昌县,今建德市航头镇航头村黄岭自然村。2023年端午节在遂昌的族人家里发现了珍贵的族谱——《上里吴氏族谱》,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感恩祖先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家族史料。本族谱於光绪辛巳年(公元1881年)修编,均为繁体字文言文。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很多繁体字都不认识,词句之间也无标点,文章含义也无法理解透彻,故在此寻求高人帮助,标点断句,并把原来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吴金富在此鞠躬致谢。
       (翻译后请在文章下面的“留言”区留言回复,谢谢)

上里吴氏族谱序言,求高人翻译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11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宗亲

    福建长汀县上里吴氏族谱
    城汀步云轩镌
    序(白话译文)

    编修族谱,是为了确立宗族世系列表,追溯姓氏源流衍脉。族谱辈份,次序分明,子孙支脉,条理清晰,才能延续绵长。

    西元1708年,清康熙戊子年,回想起前辈镇斋公,感叹长汀县上里村全族没有一本完整的族谱,便立志以修谱为己任。他收集遗稿,辑录旧籍,编集成册。凡是家族应当载入的内容,他都亲自校订,井然有序,成为后人续修族谱的纲要。这就是镇斋公最初鼎力奠定的根基啊。

    乾隆年间(1736~1795),又进行续修,其间三次修成,前人的族谱已经相当完备。至今,依据族谱,溯源而上,可以查阅数百年。吴氏宗亲,或留本乡,或迁外地,分支繁盛,世系绵远。若不是族谱雕版刊印,又如何能彰显家族的兴盛与美好呢?

    西元1877年,光绪丁丑年秋,族人聚集,起通、声庭、照堂、惟风等商议后,都推举我主持修谱盛事。我自觉才识浅陋,怎能担当重任?然而,俗话说:“五世不修谱,就是不孝。” 因此,我不敢推辞。

    幸而族人齐心协力,筹集了数百金银作为经费。于是,修谱的倡议才有了切实保障。我欣慰地说:“这真是大善之举啊!恰如《后汉书》中记载枫山有个名为章子的人,以仁义孝道著称。正所谓,仁孝之人,不忘祖宗;忠义之人,不遗宗族。”

    西元1878戊寅年,族侄永昌,从浙江游历归来,讲述那里的族人繁衍兴盛,却未增补族谱,无法刊刻完备的谱牒,实在不合敬宗收族之道。于是己卯年,我赴福州参加科考时,邀请昌顺到浙江搜集资料。他不惧风霜劳苦,只为念及敬宗之情,逐处记录清楚,人丁生卒、事业功名,带回资料刻入谱册,并且还筹捐资金。

    西元1879庚辰年春,开始正式刻印。主修者:本人、声庭侄;纂修者:照堂侄、惟风弟;分校:起通兄;誊录:秉富侄、树勋侄孙。经过两年,修谱大工告成。此次族谱共十二卷,分为十七册。其中详细书写宗法,列出家训,订立族规,树立典范;绘制图表,记载山川地形,补充过往不足之处;编排世系,记录出生年月,订正婚配,祖德善行,子孙分支,一目了然;记载事迹,堂号,坟茔,生前职业,以承先启后,崇尚祭祀之典。

    编修刊刻样式,参考苏洵、欧阳修的范本,结构纲目分明,条理清晰。翻开族谱,真正体现了孝慈仁敬、睦族敦宗的宗旨。待到三十年后再修谱时,如果有后人继承这种虔敬精神,正如今日追思前人那样,代代传承,任重道远。

    谨以此为序。

    西元1881年,光绪辛巳年五月吉日
    十七世后裔 翰飞 恭书

    注:2025年9月26日,美籍华人吴称谋协助译成白话文

    2025-09-27 09:04:32 回复

    验证码
  • 宗亲

    吴金富宗亲您好!
    今日浏览网帖,见得宗亲殷殷谢意,客气了!我乃汉长沙王吴芮故里,江西余干县吴氏,去年偶见宗亲所求,为谱序译文断句,实乃举手之劳。况同为宗门,能为续谱添绵薄之力,殊为幸事荣光!
    宗亲溯源,似出自故闽西长汀今连城培田吴氏,肇基于宋元之交,人文繁盛,蔚为世家!

    2025-05-03 11:41:36 回复

    验证码
  • 宗亲

    族谱的编纂,是为了确立家族世系而追溯源流之根本,通过排列辈分来延续支派于无穷。自镇斋公于康熙戊子年(1708年)起,感叹全族缺乏完整的谱系,便孜孜不倦地以修谱为己任,搜集散佚文献,整理旧籍,汇编成完整的谱牒。凡是家谱应记载的内容,无不亲自校勘审定,条理清晰可观。为后人提供续修增补的纲维框架,这皆是镇斋公奠定基业之功。至乾隆年间续修时,已三次完善谱例,前人的著述已臻完备。而今由末溯源,我乡历经数百年变迁,族人或在故土,或迁异地,宗支繁衍,世系绵远。若不付诸刊印,又如何传扬家族盛德、彰显先人之美?今岁丁丑年(1877年)秋,于尹滩召集族裔起通、声庭、照堂、惟风等共商修谱事宜,众人曰:"修谱乃家族盛事,君何不主理此事?"我自忖才疏学浅,岂敢担此重任?然古谚云:"五世不修谱,即为不孝",遂不敢推辞。幸得族人集资数百两白银,筹备周全,议定刊印章程。我感叹道:"此举诚善,当无愧于先贤枫山章子'仁不忘祖,义不遗族'之训!"

    次年戊寅(1878年),族侄永昌游历浙江,归述浙地族人丁口繁盛,却未寄回谱系,致使无法完成全谱刊印,此实有违敬祖收族之道。己卯年(1879年)我赴试时特邀昌顺同往浙地,不辞风霜之苦,秉持敬祖之诚,逐户详录族人生卒、事业、功名,令其携归刊刻,并嘱捐资襄助。

    至庚辰年(1880年)孟春,召集工匠开刻。主修者:我与声庭侄;编纂者:照堂侄、惟风弟;分卷校对者:起通兄;誊录者:秉富侄、树勋侄孙。历时两载,终告功成。全谱十二卷,分十七门类。其中详载体例、列明家训、订立族规、彰显典范;绘制图谱、标注形胜、补录世纪未及之事;编列世系、详录人丁、记载婚配,祖德宗功、支脉源流,了如指掌;记录功绩、标注堂号、载明墓茔、登录产业,承先启后,以隆祭祀。

    此谱体例效法苏洵欧阳修,纲目详明,条分缕析而脉络贯通。展卷即知此为弘扬孝慈仁敬、敦睦宗族之大义。愿三十年后续修之责托于后世贤者,则今人视昔,犹后人视今,代代相继,永续传承。

    是为序。

    光绪辛巳年(1881年)五月吉日
    十七世裔孙翰飞 沐手敬书

    2025-02-07 16:39:46 回复

    验证码
  • 吴金富

    宗亲 : 光绪辛巳蒲月重修续刊
    上里吴氏族谱
    城汀步云轩镌

    族谱之作,所以奠世系而溯渊源,之有自序昭穆而衍支派于无穷者也。念自镇斋公康熙戊子岁,窃叹合族罕全书,孳孳以立谱自任,辑遗篇收故籍篡集全文汇成谱牒,凡家乘所应载者,靡不亲校厘定,犁然可观。俾后人得续刊增修之纲维,此者,镇斋公之为力始基也。
    逮乾隆修之,其间三修谱式,前人之著作已备,迄今由委溯源,吾乡已历数百余年矣。或在本乡,或迁异地,宗支蕃衍,世系迢远,脱非付诸剞劂,又何以传其盛而彰其美耶?
    是年丁丑秋之尹滩,爰集族裔;起通、声庭、照堂、惟风等酌议,咸商予曰:修谱盛事,子盍董之!余揣才疏识陋,焉当重任?然谚云:“五世不修谱,即为不孝”,遂不敢辞。且幸同人生息图银数百金,施为有备,于是议成刊刷有规,予曰:“善哉此举,殆无愧枫山章子,仁不忘其祖,义不遗其族也歆”。
    次年戊寅,有族侄永昌游浙旋梓,述及近来在浙裔丁口繁滋,未寄回订谱,无能刊成全帙,甚非敬宗收族之道不已。己卯赴闱邀昌顺到浙地,不避风霜之劳,惟念敬宗之谊,逐处录清丁口生卒事业功名,使归发刻,并令捐资。
    越庚辰春执徐鸠工启刻,主修者:予与声庭侄;篡修者:照堂侄、惟风弟;分校者:起通兄;誊录者:秉富侄、树勳侄孙。经历两载,修工告竣。谱牒十二卷,分十七。其中详书法、列家训、订族规重典型也;绘图注、记形胜、补世纪所不及也。编世系、详生齿,订婚配,祖德孙支,了如指掌也;志事绩、记堂名、载坟墓、书甞业,承先启后,以崇祀典也。
    而且式则本乎苏欧,法则详乎纲目,条分缕析亦丝连绳牵,一披卷,诚知为孝慈仁敬、睦族敦宗之大经也。待三十年修之,有望于后之君子,则后之视今何异今之视昔歆?
    是为序。
    光绪辛巳年蒲月谷旦
    十七世裔翰飞熏沐谨书
    吴金富:衷心感谢宗亲的辛苦付出!
    不知宗亲仙乡何处,如能当面交流,不胜感激!
    本人吴金富,浙江省建德市航头镇人,平常住杭州市临平区,电话微信同号13685741608,望联系!

    2024-11-04 08:38:13 回复

    验证码
  • 吴金富

    宗亲 : 光绪辛巳蒲月重修续刊
    上里吴氏族谱
    城汀步云轩镌

    族谱之作,所以奠世系而溯渊源,之有自序昭穆而衍支派于无穷者也。念自镇斋公康熙戊子岁,窃叹合族罕全书,孳孳以立谱自任,辑遗篇收故籍篡集全文汇成谱牒,凡家乘所应载者,靡不亲校厘定,犁然可观。俾后人得续刊增修之纲维,此者,镇斋公之为力始基也。
    逮乾隆修之,其间三修谱式,前人之著作已备,迄今由委溯源,吾乡已历数百余年矣。或在本乡,或迁异地,宗支蕃衍,世系迢远,脱非付诸剞劂,又何以传其盛而彰其美耶?
    是年丁丑秋之尹滩,爰集族裔;起通、声庭、照堂、惟风等酌议,咸商予曰:修谱盛事,子盍董之!余揣才疏识陋,焉当重任?然谚云:“五世不修谱,即为不孝”,遂不敢辞。且幸同人生息图银数百金,施为有备,于是议成刊刷有规,予曰:“善哉此举,殆无愧枫山章子,仁不忘其祖,义不遗其族也歆”。
    次年戊寅,有族侄永昌游浙旋梓,述及近来在浙裔丁口繁滋,未寄回订谱,无能刊成全帙,甚非敬宗收族之道不已。己卯赴闱邀昌顺到浙地,不避风霜之劳,惟念敬宗之谊,逐处录清丁口生卒事业功名,使归发刻,并令捐资。
    越庚辰春执徐鸠工启刻,主修者:予与声庭侄;篡修者:照堂侄、惟风弟;分校者:起通兄;誊录者:秉富侄、树勳侄孙。经历两载,修工告竣。谱牒十二卷,分十七。其中详书法、列家训、订族规重典型也;绘图注、记形胜、补世纪所不及也。编世系、详生齿,订婚配,祖德孙支,了如指掌也;志事绩、记堂名、载坟墓、书甞业,承先启后,以崇祀典也。
    而且式则本乎苏欧,法则详乎纲目,条分缕析亦丝连绳牵,一披卷,诚知为孝慈仁敬、睦族敦宗之大经也。待三十年修之,有望于后之君子,则后之视今何异今之视昔歆?
    是为序。
    光绪辛巳年蒲月谷旦
    十七世裔翰飞熏沐谨书
    吴金富:衷心感谢宗亲的辛苦付出!
    不知宗亲仙乡何处,如能当面切磋交流,不胜感激!
    本人吴金富,浙江省建德市航头镇人,平常住杭州市临平区,电话微信同号13685741608,望联系!

    2024-10-23 10:53:47 回复

    验证码
  • 吴金富

    宗亲 : 光绪辛巳蒲月重修续刊
    上里吴氏族谱
    城汀步云轩镌

    族谱之作,所以奠世系而溯渊源,之有自序昭穆而衍支派于无穷者也。念自镇斋公康熙戊子岁,窃叹合族罕全书,孳孳以立谱自任,辑遗篇收故籍篡集全文汇成谱牒,凡家乘所应载者,靡不亲校厘定,犁然可观。俾后人得续刊增修之纲维,此者,镇斋公之为力始基也。
    逮乾隆修之,其间三修谱式,前人之著作已备,迄今由委溯源,吾乡已历数百余年矣。或在本乡,或迁异地,宗支蕃衍,世系迢远,脱非付诸剞劂,又何以传其盛而彰其美耶?
    是年丁丑秋之尹滩,爰集族裔;起通、声庭、照堂、惟风等酌议,咸商予曰:修谱盛事,子盍董之!余揣才疏识陋,焉当重任?然谚云:“五世不修谱,即为不孝”,遂不敢辞。且幸同人生息图银数百金,施为有备,于是议成刊刷有规,予曰:“善哉此举,殆无愧枫山章子,仁不忘其祖,义不遗其族也歆”。
    次年戊寅,有族侄永昌游浙旋梓,述及近来在浙裔丁口繁滋,未寄回订谱,无能刊成全帙,甚非敬宗收族之道不已。己卯赴闱邀昌顺到浙地,不避风霜之劳,惟念敬宗之谊,逐处录清丁口生卒事业功名,使归发刻,并令捐资。
    越庚辰春执徐鸠工启刻,主修者:予与声庭侄;篡修者:照堂侄、惟风弟;分校者:起通兄;誊录者:秉富侄、树勳侄孙。经历两载,修工告竣。谱牒十二卷,分十七。其中详书法、列家训、订族规重典型也;绘图注、记形胜、补世纪所不及也。编世系、详生齿,订婚配,祖德孙支,了如指掌也;志事绩、记堂名、载坟墓、书甞业,承先启后,以崇祀典也。
    而且式则本乎苏欧,法则详乎纲目,条分缕析亦丝连绳牵,一披卷,诚知为孝慈仁敬、睦族敦宗之大经也。待三十年修之,有望于后之君子,则后之视今何异今之视昔歆?
    是为序。
    光绪辛巳年蒲月谷旦
    十七世裔翰飞熏沐谨书
    吴金富:衷心感谢宗亲的辛苦付出!不知宗亲仙乡何处,如能当面切磋交流,不胜感激!本人吴金富,建德市航头镇人,平常住杭州临平,电话微信同号13685741608,望联系!

    2024-10-22 10:19:47 回复

    验证码
  • 吴金富

    衷心感谢宗亲的辛苦付出!不知宗亲仙乡何处,如能当面切磋交流,不胜感激!本人吴金富,建德市航头镇人,平常住杭州临平,电话微信同号13685741608,望联系!

    2024-10-14 09:48:05 回复

    验证码
  • 宗亲

    非常感谢热心宗亲对谱序译章断句。谢谢。

    2024-09-30 22:10:42 回复

    验证码
  • 宗亲

    光绪辛巳蒲月重修续刊
    上里吴氏族谱
    城汀步云轩镌

    族谱之作,所以奠世系而溯渊源,之有自序昭穆而衍支派于无穷者也。念自镇斋公康熙戊子岁,窃叹合族罕全书,孳孳以立谱自任,辑遗篇收故籍篡集全文汇成谱牒,凡家乘所应载者,靡不亲校厘定,犁然可观。俾后人得续刊增修之纲维,此者,镇斋公之为力始基也。
    逮乾隆修之,其间三修谱式,前人之著作已备,迄今由委溯源,吾乡已历数百余年矣。或在本乡,或迁异地,宗支蕃衍,世系迢远,脱非付诸剞劂,又何以传其盛而彰其美耶?
    是年丁丑秋之尹滩,爰集族裔;起通、声庭、照堂、惟风等酌议,咸商予曰:修谱盛事,子盍董之!余揣才疏识陋,焉当重任?然谚云:“五世不修谱,即为不孝”,遂不敢辞。且幸同人生息图银数百金,施为有备,于是议成刊刷有规,予曰:“善哉此举,殆无愧枫山章子,仁不忘其祖,义不遗其族也歆”。
    次年戊寅,有族侄永昌游浙旋梓,述及近来在浙裔丁口繁滋,未寄回订谱,无能刊成全帙,甚非敬宗收族之道不已。己卯赴闱邀昌顺到浙地,不避风霜之劳,惟念敬宗之谊,逐处录清丁口生卒事业功名,使归发刻,并令捐资。
    越庚辰春执徐鸠工启刻,主修者:予与声庭侄;篡修者:照堂侄、惟风弟;分校者:起通兄;誊录者:秉富侄、树勳侄孙。经历两载,修工告竣。谱牒十二卷,分十七。其中详书法、列家训、订族规重典型也;绘图注、记形胜、补世纪所不及也。编世系、详生齿,订婚配,祖德孙支,了如指掌也;志事绩、记堂名、载坟墓、书甞业,承先启后,以崇祀典也。
    而且式则本乎苏欧,法则详乎纲目,条分缕析亦丝连绳牵,一披卷,诚知为孝慈仁敬、睦族敦宗之大经也。待三十年修之,有望于后之君子,则后之视今何异今之视昔歆?
    是为序。
    光绪辛巳年蒲月谷旦
    十七世裔翰飞熏沐谨书

    2024-09-30 19:52:27 回复

    验证码
  • 宗亲

    现在很少有人懂古文了哟。不太好翻译。

    2024-09-27 16:49:51 回复

    验证码
  • 宗亲

    这种清末时期的谱序,已经接近文白体了,找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断句稍微解读一下就行

    2024-09-26 21:11:49 回复

    验证码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