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民族区域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五溪苗族,一朵炫丽的奇葩

       在古代,怀化被称为“五溪”,一向视为烟瘴荒僻之区,这里的土著居民也因此被称为“五溪蛮”。干宝《晋记》说:“武陵、长沙、庐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里,也曾记有盘瓠的传说。当前,怀化这片神奇的土地已经成为汉、苗、侗、瑶、土家等51个民族的共同家园,各民族同胞在这里和谐相处。他们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起一座座城镇村寨,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五溪文化”。

五溪苗族,一朵炫丽的奇葩

       在众多民族中,而怀化苗族,无疑是一朵奇葩,是最炫民族风。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先民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已有汉文古文献和苗族的民间口碑资料记载,多数苗族研究者认为,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是可考的苗族最早的文化源头,也有学者认为苗族族源上溯到三苗。九黎部落联盟最早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其西进过程中,与东扩的黄帝部落联盟发生了激烈战争。

       经涿鹿之战失败后,九黎联盟中的部分部落向南迁移。千余年后,他们在长江、淮河流域又组成了三苗部落联盟,并相继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尧、舜、禹部落展开了长时间的武装对抗。商周时期,他们被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称为“南蛮”、“荆蛮”;春秋战国时期,受中原民族大融合和频繁战争的排挤,尤其是受秦楚之战的影响,南蛮后裔再次向南迁徙;秦汉时期,聚居在武陵山脉的苗族先民被称作“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并渐渐形成为一个的稳定的族体;此后,逐渐迁入贵州、广西、川南、云南的山区,甚至去往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可谓分布全球。

       大约在明朝时期,苗族基本上形成了现今这种分布格局。苗族有多个分支,可分为20个主要支系,但细分可达两百余种。主要依据语言、服饰、地域和习俗来区分,如果以最直观的方式,即通过服装的颜色来划分,那么苗族主要有红苗、白苗、青苗、黑苗和花苗五个支系。怀化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祖先是来自大湘西地区的苗族,他们最早在明朝建立怀化县,也就是怀化苗族的起源地。怀化苗族的文化融合了汉族文化和苗族文化,他们的传统宗教是信仰天地神灵,同时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还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如唱苗歌、跳苗舞等。怀化市苗族人口数量较多,主要聚居在麻阳、靖州、沅陵、会同等地,这些地区保留了苗族传统文化。

五溪苗族,一朵炫丽的奇葩

       下面,简单介绍怀化苗族的文化特征:

       1、‌语言文字‌: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划分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称东部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有部分苗族操汉语、侗语、瑶语、布依语、壮语等其他民族语言。虽然自古以来就有“通用语”的推广,但由于地形地貌的隔绝以及地区文化的差异,各地的语言仍然保持了其独特性,所谓“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怀化苗族语言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每个县甚至同一个县的苗族也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不过,苗语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语尽管存在着一些差异,但相通部分仍占60%以上。需要知道一个事实,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历史、文化、歌谣等靠口口相传,好在现在能用汉字记录了。2、‌民俗活动‌:苗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过苗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赶歌场、赶秋节、芦笙节、戊日会、庆鼓堂等。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一系列具有苗族特色的活动和仪式,如唱歌、跳舞、赛马、射箭等。3、文学戏剧:苗族有诸多民间文学形式,如歌谣、谚语、谜语、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等。在戏剧方面,传统戏剧主要有傩堂戏、辰河戏、花灯戏、阳戏等,其中傩堂戏在苗族地区最为流行,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4、音乐舞蹈:苗族人能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能跳舞。他们以唱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无论是迎亲送别,还是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歌声都是他们情感的最好表达。最具特色的是流行于靖州的苗族歌鼟,有十余种腔调,每种曲调与众不同、独具魅力,被称为“深山瑰宝”“天籁之音”,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舞蹈方面,有许多传统舞蹈,如鼓舞,包括花鼓舞、猴儿鼓舞、团圆鼓舞、单人鼓舞、双人鼓舞、四人鼓舞、跳年鼓舞等。此外,跳香舞、接龙舞、芦笙舞和傩堂舞也是常见的舞蹈形式。5、巫傩文化:这是怀化苗族最神秘之所在,以前你听过“放蛊”,就是巫傩文化的一种。苗族信鬼尚巫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仍很普遍,所信的鬼神多达几十种。他们把鬼分为善、恶两类,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为此应该经常祭献;恶鬼则与人作祟,降灾降祸,应当祈解和驱逐。要达到此目的,就要通过巫师实行巫术。巫师是沟通人与鬼神的中介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受到苗族群众的敬重。巫师实行的巫术主要有占卜、禳解、招魂等。6、工艺美术:苗族的传统工艺很有名,主要包括纺织、编织、刺绣和剪纸、挑花和银饰、蜡染等。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地域风格受到了广泛的赞誉。7、‌建筑特色‌:吊脚楼为主要民居形式,多木质结构,注重廊檐设计,一般为3层重檐的卯榫结构。苗族人通常聚居在山腰和山脚,少则数户,多则数十户或上百户为村寨。村寨基本上以一姓或两姓为主,也有杂居多姓的情况。房屋也有木质结构的平房,坐北朝南,有一字开和倒凹形两种形式。8、饮食习惯: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红薯等杂粮,尤喜糯米和酸味,腊肉和腌鱼是苗家待客的必备美食。此外,苗族人民还喜欢喝油茶,这种饮料具有咸、苦、辛、甘、香五种味道,是解渴充饥、提神养精以及迎宾待客的佳品。9、服饰着装: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摆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五溪苗族,一朵炫丽的奇葩

       《后汉书》中就有五溪,即今大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这片土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诗句,都说明了苗族服装的华丽。女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上一篇:苗族歌鼟基本曲调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