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民族区域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苗族歌鼟为什么好听而难懂?

       在湖南省西南处靖州的湘黔两省交界沿线地区,流行着一种传统音乐,宛如天籁、非常动听,就是被誉为“原生态民歌活化石”的——靖州苗族歌鼟!

       由于这个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地区,历史上称为“锹里”,所以苗族歌鼟也称为“锹歌”。

       所谓“锹里”,这是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对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境内湘黔边境,与贵州省的黎平、锦屏、天柱三县交界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称。

       锹里地区,曾有内锹与外锹“四十八寨”之说。其中,内锹有二十四寨,全部在靖州境内;外锹也有二十四寨,在锦屏、天柱、黎平等团寨。

       实际上,无论内锹还是外锹,都属于靖州,因为封建王朝时曾设有靖州府,黎平、锦屏、天柱等县都为靖州管辖地。

       据《靖州乡土志》记载:“歌肇鸿古,曲变竹枝,咏土风,陈古迹,声绰约,流曼,旷达”。

       锹里地区,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

       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酷爱唱歌,把唱歌与种田、吃饭看得同等重要,唱歌成为他们相互之间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途径,也成就了他们温厚谦逊、互敬互爱、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在这个地域内,至今依然流传着“四十八寨赶歌场”的习俗,而苗族歌鼟就是众多民歌中流传最广、最受欢迎、最有内涵的一种!

       苗族歌鼟非常好听,但也十分难懂,享有“民族瑰宝”“天籁之音”之美誉,千百年来经久不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为什么这种歌曲有如此之高的赞誉呢?因为它独具魅力、十分奇妙。

       作为苗族歌鼟的爱好者、研究者、传承者,飞山君总结了八个“特”字:

       首先,“独特”——仅此一家、别无分店。这种歌曲,虽冠名“靖州苗族歌鼟”,但实际上除了在锹里这个特定的环境,别的地方绝对没有,全世界只有这个区域内的人会唱、能懂,这是唯一的,非常“特殊”;

       其次,“奇特”——一呼百应、声势盛大。可以一个人独唱“独乐乐”,可以两个人对唱,也可以成千上万人大合唱“众乐乐”,可谓想唱就唱、唱得响亮。特别是很多人一起参与的场面,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这是非常少见的,真正“特别”;

       再次,“怪特”——怪腔怪调、多姿多彩。一般的民歌往往只有一种腔调,但这种民歌,一首歌词却可以用不同韵味的数十种腔调来演唱,“襻襻歌”“担水歌”“茶歌”“酒歌”“饭歌”“谈白”等,各有各的调、各有各的味,与众不同、决不雷同,这是相当难得的,很有“特色”;

       此外,“孤特”——自成一体、无需伴奏。“好歌需要好音响”。其他种类的歌曲,有的清唱并不优美,为了声势和效果,往往会采用多种乐器来伴唱。可是,演唱这种歌曲没有任何乐器,完全就是发自人体的声音,悠扬婉转、穿透力强,这是不可思议的,可谓“特美”!

       当然,唱歌鼟有时也会用到一种世界上最常见、最廉价、最容易也是最难的乐器——木叶,声音清脆、旋律优雅,声声入耳、如痴如醉。

       不过,吹木叶是一门绝技,而绝技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得到的。一般人对吹木叶学不会,所以难以普及,会的人极少,用的自然也很少。

       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成为“遗产”,就是因为别具一格,虽好却难,即难懂、难推广、难传承,面临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险。

       苗族歌鼟也是一样,或许正是基于以上的几个“特”,也处在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困境。

       这务必要引起文化部门和苗族同胞的重视和保护,千万不要让如此丰富的“遗产”成为一种永远的“遗憾”。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