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国王,年轻时十分的勤政。到了年老的时候,觉得整个王国的烦恼都累积在他一人身上,整日郁郁寡欢。
于是,他派大臣四处寻找快乐的人,并把这个快乐的人带回王宫,希望也能够让自己快乐起来。
大臣四处寻找了好几年,也没有发现一个快乐的人。直到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贫穷的村落时,听到有人在开心地放声歌唱。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他看到了一个正在田间犁地的农夫,便问:“你快乐吗?”
农夫回答:“我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呀!”
大臣喜出望外,便把自己的使命和意图告诉了农夫。
农夫不禁大笑起来,他说道:“我也曾因为没钱买鞋子穿而沮丧,但自从我在街上看见一个没有脚的人之后,我就忘掉了悲伤。”
“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挑脚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这句顺口溜寓意颇深,发人深省。意思也非常直白好懂,就是说,别人骑的马,自己骑个小毛驴,论威风、讲面子、求速度,骑驴的自然不如骑马的。
但是,骑驴的比走路的肯定要舒服和风光;而走路虽也辛苦,可总不会比推车的累......
爬山的人,总是习惯性去仰望那些站在山巅看风景的人。有时候,当我们回过头俯首看看就会发现,在山底还有许多跃跃欲试的人,他们竟然正在仰望着自己,羡慕你爬了那么高那么远。
所以,你绝对不是这个世界上最苦最不幸的人。人比人气死人,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学会满足,只有拥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智慧,才能保持快乐,获得幸福!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麻烦,很长时间都感到苦恼、郁闷,甚至会觉得日子过得非常痛苦、无趣。
其实,你根本不必这样,在你的身旁还有很多比你更为糟糕的人,他们都能快乐地面对人生,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将心比心,坦然接受现实呢?
有位悲伤的女士曾找南怀瑾大师诉苦,说自己在车祸中被毁了容,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南怀瑾问道:“这场车祸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受伤吗?”
女士回答说:“不是的,还有一个人当时就死了,一个人变成了植物人,至今还在医院里。”
“对于那两个更加不幸的人来说,你现在还活着,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只用一句话,南怀瑾便打开了这个女士的心结,就是因为他用禅的智慧把握住了人心中痛苦的根源——与他人比较。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要认为自己过的日子不如别人,当你回头看时,还有人比你过着更穷困的日子。
一个人心中有榜样是件好事,能激励自己不断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但如果老是拿榜样的标准去苛刻对待自己,那就是犯傻,这会让自己活得疲累不堪、毫无乐趣。
人生不如意常有八九。要做到不痛苦、能快乐,就不要处处与人攀比,就是要比也只能是比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低标准,比工作的讲究、生活的将就。
常言道,知足常乐,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哲理,是我们能够保持快乐的最大秘诀。
我们的眼睛不要总是盯着那些生活得比自己潇洒的人,更不能拿自己的短板去与他人的长处做比较,这样才会让自己开心快乐。
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总是存在的。单就衣食住行而言,有的人锦衣玉食,开好车,住豪宅,有的人却只能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每个月还要还贷款,出行只能骑自行车、挤公交,还有的人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愁下顿,甚至居无定所、流落街头。
但也必须明白,比较也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就必须辛勤耕耘、加倍拼搏。而在努力让生活变好以前,不妨先采取一些方法舒缓自己的压力。
实践证明,保持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是一种不错的策略,用别人的痛苦对照自己的痛苦,相比之下,自己的痛苦就会减少很多,心情就会好起来。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是一种中庸的人生态度,但绝不是消极的。不去和比自己好的人比较,是为了让自己在比较中缓解压力,而不是“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
家有良田万顷,每餐也只能吃掉一碗米;家有豪宅千间,真正需要的也只是摆下一张睡觉的床。实际上,一个人的需求非常有限,贪多求全攀比毫无价值。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不是迷信,也不是宿命,而是一门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
有一种快乐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珍惜现有的一切,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就是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
上一篇:年轻就是最大的财富
下一篇:南山这个小村寨,曾出了位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