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嘗讀史至泰伯世家,見其三讓國,與弟仲雍同奔荊蠻,荊蠻義之,立爲吳泰伯。迨武王克殷,求泰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因而封之。其後子孫以國爲氏。傳至十九世壽夢之子字季札,又讓國不受,封於延陵,自號延陵季子。凡今延陵子孫,皆季札公之後裔也。
溯吳氏自大明定鼎之初,吾祖玉泉公係宋度宗咸淳間太常寺正卿安國公之元孫也。初居麗邑,慕東嘉山水之勝,來遊海濱。審上竈地方有四靈之秀,遂謀築室而居焉,是爲上竈始遷之祖,遞傳遞衍二百餘年。至九世祖諱德皆,深惟世遠年湮,宗支散佚,乃於萬曆庚子之春始訂之譜,使後世子孫蕃衍有所稽考,於是乎上竈吳氏內紀之譜自此始。
傳至清初,三藩變亂、兵火之災,親族渙散、兄弟流離,至道光壬寅越二百四十二年譜牒遺失、無可考查。幸十三世祖世兆諱進觀仝侄國鳳諱炳魁,延朝陽鄭玉衡先生,因祖上之遺言、老人之記憶,細心纂輯草創成編,手抄筆錄聊爲傳家寶鑑。但當時我族人皆不識之乎,雖支圖錯誤、尊卑失序,一任其乖舛而已。
維同治甲子,十四世祖炳元經商西溪厚渠,見其族姓蕃衍亦屬延陵一脈,且查其祖金明公係外紀全智公十世孫。金明公生二子:長志遠、次志端,端生安國公居麗水,遂欣然曰:吾祖始遷麗邑,即金明公之後也。旋里遍告族人,酌議輯譜,惜其不壽而中止。至同治壬申,十五世祖大睿大閭,同心協力相議增修,延同里黃德坤撫厚渠之源,使失於前者增之,缺於後者補之,庶幾吾族之譜始有可稽之世系。厥後子孫相承,世世寶而藏之。民國丙子春,族叔家琛家鼐,有志修輯,邀予總理其事。時予初從師校歸來,執教他鄉,年輕識微對於譜牒不甚了了,亦無暇查對、致多錯誤,因擱置至今尚未完竣。本春,族叔家恒,二伯父族長家楠,聞同邑王君叔玉深通歐蘇譜法,延之重修,以余仍總理其事。俾全始終之義,盡子孫之責焉,是爲序。
中華民國三十七年歲次戊子秋月
十七世裔孫 作鏡名啓中 謹序
上一篇:塘下上灶吳氏家譜自序
下一篇:林垟吴角州吴氏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