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吴氏谱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飞云吴桥吴氏宗谱序

吾吴桥高祖子良公,字道淳,系畦公第十三世裔孙,生於南宋绍熙二年(1191),卒於淳祐十一年(1251),配兰溪吕氏,诰封宜人,公妣合葬库村贵人峰下。公三十九岁登绍定二年(1227)进士第,官至殿前司左计议,封奉训大夫。据《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和《平阳蔡垟吴氏宗谱》记载,公生五子,长子仕玉迁居瑞安十三都吴桥,次子仕珍迁居平阳吴家埭,三子仕瑶迁居平阳蔡垟,四子仕宝迁居平阳四十七都吴山头,五子仕琚迁居兰溪吴大源。
吾族始迁祖仕玉公,生於南宋嘉定九年(1216),约於淳祐六年(1246)迁居吴桥,历今已有七百六十余年。公秉承泰伯开拓江南精神,开河造田,修桥补路,勤劳耕种,达到了丰衣足食。肇基发族,宗支蕃衍,苗裔繁盛。
吾族宗谱首修於清宣统三年(1910);次修於民国二十一年壬申(1932),谱序中皆有记载畦公“唐赐进士,拜谏议大夫”,但不知畦公居处所在。因为两册老谱皆在文革破四旧中被烧毁,所以导致吾族祖源迁徙世系不明,历代祖宗生卒坟塋莫考。三修於共和戊午年(1978),新创一谱;四修於共和庚辰年(2000);五修於共和丁亥年(2007);此三次所修之谱,因彼时人力、财力、交通、信息诸多因素,未能将祖源世系汇清理直。今幸有瑞安市吴氏编纂《吴氏通志》一书的有利条件下,本次修谱,吾同族兄族弟族侄族孙等,皆自费出资,走访泰顺库村、平阳蔡垟、陶山前村和高楼屿后等地,又参阅《中华吴氏大统宗谱》、《苍平吴氏统谱》等书,并聘请平阳坑宗亲吴礼祥先生主修。承蒙库村宗亲关怀,吾等复印了库村老谱有关资料,并祭扫了高祖子良公之墓,了却七百七十余年之久寻祖归宗之夙愿。
吾吴桥祖先传说: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间,温州府遭天灾海啸,水漫温州垟以后,始祖约在宝祐年间,自出钱出力,修建吴桥塘河南北两岸,并在村中心建造一桥,名曰“吴桥”,故为本村地名吴桥之由来也。吴桥地处飞云江南岸,位於东西泰山脚下,原系瑞邑十三都,民国时期,先称双峰乡,后改宝峰乡。一九四九年解放以后,又改名吴桥乡,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时,称吴桥公社。现系瑞安市飞云街道吴桥村。已成为瑞安火车站之站前村。吴桥从古以来是飞云江南岸之政治文化中心,又是释、道两教之活动中心。有许府庙、忠训庙、娘娘宫、东堂殿(又称灶君庙)和静明寺(又称三宝堂)。皆处於吴桥村中及周边村落。四周村庄组成了廿四合社,名曰“廿四社”。每逢初一、十五,由全社轮流做雅祭(牙祭)道场。每年五月十八做“求丰收(求稻)”道场。每逢九九重阳做“还斛”道场等等。特别曾在清光绪三十三年和民国二十六年,由廿四合社进行“抬佛巡垟”保太平保丰收活动。且每年二月十一日,举行以农具、生活用品等为主的“集市交流会”。故有瑞安江南政治文化活动中心的美誉。
修谱其义是尊祖敬宗,敦伦睦族,勉励后人,亦是发扬氏族文化,有利於加强宗亲凝聚力。作为吴氏裔孙,应牢记祖先创基之伟艰,并传承祖先谦让、尚义、友悌、仁爱之至德精神,形成好宗风,好家庭,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诗曰:炎黄子孙,泰伯后裔,季札气节,畦公福荫。
      千古同源,世代同宗,根深叶茂,繁荣昌盛。
公元二零一五年乙未仲冬    吉日
                               廿三世裔孙  凤湘  字国忠  拜撰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义者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