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吴氏谱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延陵吴氏宗谱序----- 苏轼撰 (白话译文)

族谱白话译文系列(六)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族谱序言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序言甚至出自皇帝或文学名家之手,为后世研究百家姓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然而,族谱中的序言几乎都是竖版繁体文言文,为了方便世人阅读欣赏,本人将部分精品序言翻译成了白话文。原文附于译文之后,方便读者比较阅读。

——太史吴    

延陵吴氏宗谱序----- 苏轼撰 (白话译文)


  

       自古以来,编修家谱并不是无端而起的一种社会风气,而是为了追溯源流,明确世系,分辨辈份,并使之世代相传,而不至于遗失。

       眉山苏氏,在四川本是名门望族,但因世代久远,年岁流逝,风采渐渐不再,遗留记载的人物事迹很少。回想往昔的光辉,怎能不感到愧叹,且伤感呢?本人才识有限,无法充分彰显先人的美德,只能搜集整理谱牒,参照订正,编成家乘,作为后人传承的典籍。

       当初,我与祖籍延陵的吴居厚先生同年生,并且同官共事,协心辅佐国事。退朝之余,谈及修谱的事,皆以尊祖敬宗,作为平生心志。可以说,彼此志同道合,怎么不能共同谋划,以便彼此成就修谱的大事呢?若有家谱在,必然使得后世子孙追思先贤的遗范,对先人有所追思和了解,进而奋发图强,使家风流传不绝,这才是修谱的珍贵意义所在啊!

       自从与吴居厚先生交流,修订此部家谱之事,非常的至诚,且关系重大。在上,可以承继先人的美德,使祖宗的荣耀得以彰扬;在下,可以启迪后代子孙,使宗族的血脉得以延续。修撰家谱,正是孝道中最重要的一环。

       赞叹啊,吴居厚先生深明此理,不愧为懂得追寻根本的人。其家谱,源流清晰,世系分明,辈份井然,世代谨守,没有遗漏,那么祖宗的恩泽便可绵延万世而不衰败。

       为彼此的家谱,我不得不互相撰写序言,成为对后世子孙的劝勉。 


时在大宋嘉佑五年(1060)八月吉日
翰林学士 苏轼谨撰

原文:

       自古谱牒之作,非吾故而云然也,溯源流,明世系,辩昭穆,世世保之,靡所失而已。

       我眉山苏氏在西蜀,亦云望族,迨世远年湮没,风韵存焉者寡,追念前徽,能不怒焉而心伤。子不敏,不能昭宣前人令德,爰搜罗谱牒而参订之,著为家乘,以为继序之典。

       于与延陵居厚同寅,协恭赞襄国事。退食之假,言及谱事,俱以尊祖敬宗之心为心。可云合志同力者,以能不共相为谋,以成乃事乎?必使子孙追思前哲之遗范,有所观感而兴起,垂流於远穷,乃为贵耳!

       由斯以谈,则此谱之作,其所系不诚重哉!上以承先德,为祖宗扬其休:下以启后昆,为子孙继其绪。家牒之修,所以为孝之大也。

       呜呼,若吴居厚可不谓知所本哉!本源流清,世系明,昭雅序,世相保守,罔有失坠,则祖宗之泽於斯,年万而不斩矣!

       吾不能不为之互撰事,以为后世之为子孙者劝云。 

时 大宋嘉佑五年八月谷旦 翰林学士苏东坡撰


说明: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族谱序言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序言甚至出自皇帝或文学名家之手,为后世研究百家姓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然而,族谱中的序言几乎都是竖版繁体文言文,为了方便世人阅读欣赏,本人将部分精品序言翻译成了白话文。原文附于译文之后,方便读者比较阅读。

——太史吴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