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看到的吴氏族谱看,有关唐朝末年吴初云与吴相甫的记载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简端常守在所有相关的吴氏谱上或记载为初云公四子,或记载为相甫公四子;二是无论江西会昌小沙相甫公系稔公派吴氏族谱、永新皙公派吴氏族谱、浙江温州永嘉场吴氏端公支系族谱均记载,初云公生于唐宪宗元和六年辛卯(备注:公元811年)九月八日,卒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公元892年),寿八十有二,妻丁氏。绝大多谱上明确记载初云公任虔州刺史(虔qian,虔州,今江西赣州),只有个别谱写成任处州刺史(处的繁体字“處”,与“虔”字相似度极高,疑为古代刻抄笔误。处州,今浙江丽水)。而在有明确记载相甫公名的谱上,虔州刺史则只记在相甫公名下,且有详细的赴任、仕途和归隐事迹叙述。在江西吉水、永丰、乐安、兴国等地的吴氏族谱中,有关相甫公父亲的记述,大多说是初云公的,也有个别如永丰陶唐中沙吴氏谱,另取一名(曰宗、字接贤),但出生年月及婚配与初云公相同;三是向上承接世系基本相同,以延陵季札重道系为主,即“19世季札—20世霁(字子醮)— 21世利坚—22世成铿—23世若水—24世玉—25世梓—26世烜 — 27世圭—28世镐—29世沐—30世霍—31世公—32世森—33世永—34世敬—35世封—36世筼—37世葳—38世汉(字子颜)—39世成—40世旴—41世胜—42世恢—43世祐(字季英)—44世凤—45世驾—46世库—47世圻—48世璧—49世钜—50世涿—51世隐之(字处默)—52世旷—53世土噩 — 54世齐—55世竺—56世祯—57世堂—58世明彻(字通炤)—59世达—60世靖—61世莅—62世稇—63世兢(字公超)—64世伯芮—65世徊(字通明)—66世琲(字武陵)—67世初云(宗,字接贤)”。这个世系接续在江西永新、永丰、南丰、宜黄等各地相关谱上都出奇的一致(个别谱错加了2代,在47、48世之间多加了一代,把62世秀、稇兄弟俩排成父子辈)。
初云公出生时间非常清楚,没有疑义,但简端常守四兄弟的出生时间为何时,以前没有人深究,也没有更多谱书去比对。吴氏宗亲中很多人都清楚,历来存在两个简公的谱记,一个是相甫公儿子简公,另一个是宣公父亲简公。
永丰中沙老谱记载:简公,为相甫公长子,字居敬,唐乾符三年丙申二月初一日辰生,后晋开运元年甲辰七月十三日午殁(公元876-944年),享年六十九岁,葬猴径上隔坳伏兔形甲山庚向。唐昭宗光化三年庚申(900年)任湖广长沙教谕。又据初修谱序载,后唐清泰二年乙未( 935年)任长沙府长沙县儒学教谕,在任六年。配张氏,唐光启二年丙午十月二十日巳生,后周广顺三年癸丑十月十七日申殁(公元886-953年),享年六十八岁,葬猴径下隔坳美女照镜形。子二,兖、讷。
临川吴氏谱记载:简公,为宣公父,字志善,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癸亥(公元843年)正月一日,任西川节度使,因家西蜀阆州巫锡山。卒五代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四月十二,寿九十有一。夫人李氏,子宣宜完。宣公迁金斗窠,宜、完二公子孙居西蜀狐羊潭村,未录传。
通过以上对比,因出生年月、工作履历等的不同,可以明确存在二个不一样的简公。2002年江苏无锡《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推出《相甫世系考》一文,指出“吴宣之父简,与相甫之子简,出生相差三十三年,所任官职不同,居住地不同,子孙名字也不同,相甫祖上四代为官。而吴宣祖辈,从已知谱系中,无一人担任过与相甫祖上相同甚至相似的官职。……所以,必须将两个吴简看作分属不同的世系来考究。有的谱说相甫子简除了生有兖、讷二子外,还有第三个儿子宣,只因早年出走,不知所终,这是十分勉强的主观臆造,不足为信。”2004年3月,江西永丰陶唐乡洲上村吴焕章老师在其撰写的文章《考证唐末几位吴氏先人所发现的疑问》中引用了上述《相甫世系考》文中的观点,并指出,“凡我相甫后裔都知道,相甫公夫妻三人、简公夫妻二人、讷公等六位先祖的坟墓,至今仍保存在吉水县兴和乡一带(宋时称折桂乡),坟墓上的对联碑文形穴,均与旧谱记载相同,而且历代子孙都有在清明前去扫墓的传统活动,我们没有丝毫理由怀疑这些坟墓的真实价值”。2002年11月22日《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纂委员会编的第2期《工作简报》还刊发了吴焕章老师的另一篇文章《论吴相与吴初是否同为一人》,结论是:断非同一人,但从众多吴氏族谱和唐末乐朋龟的“相甫传”推断为父子关系,即初云公生相甫公(名相),相甫公生简端常守。
2017年,浙江温州永中吴汇头吴氏端公系几位宗亲,先后2次驱车深入福建霞浦、尤溪、大田、宁化县和江西吉水、永丰、乐安县的文物局(馆)、吴氏村落对谱寻祖,确认江西乐安肖坊村(相甫公四世怀公支系)一本老谱上有关于简端常守的生辰、官职记载,能与其对接上。2017年12月26日,浙江温州吴汇头端公后裔增福、增松、祥平、祥洪等宗亲代表携族谱到江西吉水螺田镇(以前叫新和乡)新岭村寻根问祖,当时永丰简公后裔代表贤增、达和也携族谱驱车前往,在祖墓前(吉水胜利村蝉田塅)与温州端公后裔代表进行族谱对接,并对接成功,端公后裔当场表示了认祖归宗。一千多年来,端公后裔隔万水千山寻祖,今得益于网络便利和交通便捷,天时地利更兼人和,故能续此亲缘。
2020年3月,本人认真总结研读《永新皙公派康熙戊戌版吴氏族谱》(1718年编印,2018年翻印)的心得体会,撰写了《关于吴氏常公及其子皙公出生年代辨析》文章,基于常公和皙公均担任过南唐(十国之一,存在时间为公元937-975年,时长39年)官职,推断出有的谱记载吴常(篪)的出生年份(唐敬宗宝历二年丙午,公元826年)和吴皙的出生年份(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不合理。据江西永丰中林村明代万历年间编修的吴氏老谱记载,吴常公生于唐昭宗天复二年壬戌即公元902年。
初云与相甫,既然是父子关系,那为何相甫公任虔州刺史的履历会在常公谱、端公谱和宣公谱记载的初云公身上出现呢?本人分析推断,是因为相甫公的辞官退隐生活和当时的江西境内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所致。完全有理由相信,身处五代十国时期如此险恶动荡的社会环境,隐居于吉州吉水折桂乡蟾溪这个离虔州不远的地方,低调自保成为吴氏相甫公家族的最高生存法则,能隐藏的信息都须隐藏。相甫公曾孙吴琠写的《初修族谱序》形容此时的相甫公“其治第也,以宗庙为先。厅堂门府,甲第森然。南北各建一楼,北以常棣为颜,以乐叙天伦故也;南以孝思为匾,以瞻慕桑梓故也。又去第百步许,跨溪建桥,各曰感恩,不忘君也”,说明归隐后的相甫公一家人生活是富庶的,能够立即建起两栋楼房和一座桥梁,更须低调,否则容易引来祸端。
初云公892年去世(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正月初五),此时端常守三公还未出生,简公(字居敬)呢,按江西永丰中沙谱记载,简公生于876年二月初一辰时,此时已是17岁的少年郎。有的研谱者随意猜测有2组简端常守,即初云公名下简端常守,相甫公名下简端常守,二者互不隶属,这种过于主观随意的曲解让人无法理喻,堪比鲁鱼亥豕谬误!
相甫公去世时间,中沙谱记载为913年(后梁乾化三年癸酉七月十三日戌)。中沙谱上没有记载端公常公守公出生时间,而中林谱上记载详细:端公,生于899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己未八月初六戌时);常公,生于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壬戌二月十一亥时);守公,生于906年(唐昭宗天祐三年丙寅十一月二十八辰时)。相甫公去世时端常守三公还是少年,相甫公曾孙吴琠写的《初修族谱序》说相甫公辞官退隐后“惟以力耕勤学训子孙”,相甫公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简端常守四子的学识教育,做好知识储备,故而简端常守四兄弟都能在动荡的岁月脱颖而出,在其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
相甫公夫人宋氏952年(后周广顺二年壬子七月初六戌)去世,次室夏氏942年(后晋天福七年壬寅六月十九日卯)去世。她们俩应当是培养年纪相对较小的端常守三兄弟成长的关键人物。从折桂乡蟾溪走出去的简端常守四兄弟在外考学为官,不会主动亮出父亲相甫公的的招牌,但父亲好友该找的还是要找,比如乐朋龟;父亲当过虔州刺史的身份,该用还得用。把未谋面的祖父初云公名号和父亲的职务嫁接,当作家族名片去交往,也是当时相甫公家族的权宜之计。宋氏享年九十四岁,临终前告诫子孙:“尔祖居官,任满旋归,不幸逢世多难,暂寓于兹。今幸子孙蕃衍,此处不可久留,各宜择胜地居之,以为长远计。”大儿子吴简因为要守家,没有外迁(曾任过长沙教谕),才保留住了家族的这些秘密,把真实情况留在了族谱里、留在了吉水永丰及周边吴氏村落。
结论:江南吴氏大族中,初云公生相甫公,相甫公生简公端公常公守公,端公常公守公均外迁,简公居家守业,繁衍传播于吉水永丰乐安兴国会昌等地。
上一篇:唐代吴遊、吴宝墓志考释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一会儿是两个不同的人,一会儿又成父子关系了?大家各持己见,都谈谈自己的研究看法。
2024-12-15 15:05: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