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历史 > 吴氏考证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朱冠开基祖与团河开基祖是侗族圣母“萨玛天岁”之叔父的一个重要依据已经取得3

舒声调例词

调类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六类

调号

l

p

c

s

t

x

v

p

h

汉词

灰色

姑妈

祖母

叶子

侗文

盖宝侗语

bal

pap

bac

bas

qat

zax

bav

qak

bah

平等侗语

bal

pap

bac

bas

qat

sax

bav

qak

bah

促声调例词

调类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调号

l

p

c

s

t

x




汉词

蚂蚁




侗文

盖宝侗语

bidl

sidp

mudc

lags

padt

bagx




平等侗语

bidl

tidp

mudc

las

padt

bagx

















上表可看出黎平盖宝侗语与龙胜平等侗语音调的异同:

1.都是沅靖调侗语方言,且舒声调都是有七个不同的调值。

2.在舒声调的九个调号的例词中,除平等“祖母”的声母z演化成s外,其他的声母和韵母都保持一致;除c、h两调的调值略有不同外,其他七个声调的调值基本相同。

3. 在促声调的六个调号的例词中,除“七”的声母不同和平等侗语“骨”的声母ag演化成a外,其他的声母和韵母都保持一致。

4.平等侗语的促声调有促音,而盖宝侗语的促声调没有促音。

平等与盖宝两地间隔三江、从江、榕江三个县,在遥远的路途上并没有与之音调相近度这样高的侗寨。虽然笔者还没有深入调查了解平等侗语的范围还包括哪些村寨,但可以肯定,吴世雄于元朝至正年间从老家远口到桂林府桂林县任主簿时,娶李氏并生育三个儿子是在平等一带安家生活的。

八、虽然历史上的一些谜团尚未揭开,但杏妮产生确切年代的客观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朱冠的祭师至今已传八代,其第一代祭师为吴文清(1802—1869)。相传他是在23岁时(即1824年)到六甲学接萨、安坛、祭祀的相关法术,三年学成后才到“弄堂概”(盖宝语称Longl Daeml Teit)接杏妮的英灵来到朱冠进坛的。这是在杏妮仙逝三百多年之后的事。朱冠的开基祖与杏妮的父亲自八洛分手后是否能重逢?或者朱冠的开基祖及其子女与杏妮是否有过接触或相认?现在都已无从查考。如果说杏妮仙逝三年后,八甲的众人安葬她,并到潭溪接她丈夫的宗族人来为她守墓,是阴师提供的信息所为,那么,她仙逝三百多年后,朱冠的众人才托吴文清到六甲去学习法术和建祭祀坛,也应该是阴师提供的信息所为。阴师走阴是一种奇异的社会现象,就像“再生人”一样,目前的科学技术也未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远口《吴氏宗谱》之所以没有记载朱冠吴氏家族的相关信息,是因为朱冠吴氏家族人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之后没有再与远口吴氏家族人联系,致使其撰谱人认为吴世雄在广西与李氏所生的“长次二子”的后裔仍居广西。据朱冠吴氏家族的祖辈口传,朱冠的开基祖吴祖长从广西迁徙到朱冠居住的时间是在明朝洪武年间,其两个儿子的后裔分别居住在朱冠的寨头和寨脚。之后,又从寨头分出一部分人到Dav Byingc(即坪子中间)居住,从寨脚分出一部分人到Dav Byanv(即田坝中间)居住,构成了现在朱冠吴氏家族的两大房,即寨头(Gaos Zyaih)房和寨脚(Mangv Dih)房,包括后来并入的其他姓氏的人在内。现在上述四处已连成了一个大寨子。

虽然朱冠吴氏家族用汉字记侗音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开基祖名字的也存在两种版本,即在朱冠《吴氏宗谱》中记录为“睹掌”,而在祭萨词中却记录为“吴祖长”,但是在族人的口传中都称其为Zyuh Zyangh,并且都指向同一个人——那就是杏妮父亲的弟弟。

《远口吴氏通谱(第七卷)》⑦第四章第二节《原各大房班辈用字总表》未将吴世雄与李氏所生的长、次二子列入其中,而在远口吴氏总祠内展出的《远口吴氏盛公后裔世系及播迁地址》,却有吴世雄的第十子为“君佐”、第十一子为“君佑”之名,其班辈用字除前面的“原、承、祖、泽”四字与吴世雄的第十二子阿演后裔的班辈用字相同外,之后的全为空白。其后裔的播迁地址均为“广西宾阳、桂林隆胜”。当然,如果这两个名字是阿演的后裔提供的,就应该得到确认,因为一个人有多个名字是常有的。吴世雄的父亲就有三个名字:吴昼、月溪、六七;阿演的“阿”字,是广西方言用于小名的前缀,其墓碑上写有“吴阿演字广云”等;吴祖能、吴祖长两个名字中的用字,除姓氏的用字为“吴”外,也不一定是原先用字。看来,吴世雄与李氏所生的长、次二子后裔的现居地就有两种不同的版本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广西宾阳、桂林、龙胜;第二种说法是,长子为杏妮的父亲,从广西桂林迁到贵州六洞一带,无男嗣;次子的后裔在贵州的朱冠。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肯定有一种说法是假的。据团河吴家团参加《远口吴氏通谱(第七卷)》修编工作的吴美森(为阿演第二十一世孙)先生说,广西宾阳的吴氏族人曾几次到团河来认亲,只说他们的先祖只有母亲,认为他们是吴世雄与李氏所生的长、次二子的后裔,但未能提供相应的依据。而朱冠的吴氏宗族人历来代代相传自己的先祖为吴世雄的次子,杏妮的父亲为吴世雄的长子,与团河《吴氏族谱》所载吴世雄有三个儿子的信息相吻合,这是十分客观的史实。

九、关于杏妮的产生年代,文献资料所记述的“相传在母系氏族阶段”或者“隋唐时期”和当地人“口碑相传”的“唐朝武德年间”都与史实不符

《萨玛节》的开头语部分与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展出的《萨玛节》介绍杏妮的产生年代是“相传在母系氏族阶段”一致,其大部分的语句都是相同的。但《萨玛节》的正文却写“隋唐时期”。八甲当地人口碑相传萨玛天岁元堂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间。这两种说法都没有相关依据可以进行佐证。石氏宗族人最初到潭溪定居的是在“明朝洪武四年”,而守墓的石才万是在杏妮仙逝后才由潭溪迁徙到八甲田猪寨定居的。因此,文献资料所记述的“隋唐时期”和当地人“口碑相传”的“唐朝武德年间”显然不合逻辑,也是与史实不符的。

当然,家族的谱书并不是没有瑕疵。康熙《吴氏宗谱》和团河《吴氏族谱》都记述仲雍第九十世月溪有四个儿子,而远口《吴氏宗谱》则记述月溪有五个儿子。笔者根据远口《吴氏宗谱》和《远口吴氏通谱(第七卷)》都记述的“至23代隆文随父兴德徙靖州甘棠坳”一句,认为“甘棠坳”有阿演的后裔而前往考察,雇车和请向导用一天的时间在甘棠镇和坳上镇查遍了所有的吴氏宗族,都找不到阿演的后裔。即使有些家族的谱书存在瑕疵,但瑕不掩瑜。凡旧谱书所存在的瑕疵,都可以通过重新修编来完善。

综上所述,朱冠吴氏家族的口传和祭师所持的祭萨词,能够证明其开基祖是杏妮父亲的弟弟,并且是从广西迁来,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到朱冠定居,迁徙原因是兄弟之间以及表兄弟之间矛盾恶化;远口《吴氏宗谱》,能够证明吴世雄在远口生有九个儿子后,到广西桂林府桂林县任主簿时娶李氏,再生三个儿子,其下落不明的“长次二子”符合相关文献记述的杏妮父亲和朱冠吴氏开基祖的身份;团河《吴氏族谱》,能够证明团河吴氏开基祖与朱冠吴氏开基祖一样,都不知道自己在远口还有九个同父异母的兄长,足以认定双方为同父共母的兄弟关系——即杏妮父亲的两个弟弟;潭溪《石氏族谱》,能够证明石文杰(无子)、石崙(“往外”)分别符合相关文献记述的杏妮的丈夫石道与圣母之墓的守墓人石才万的身份;黎平盖宝侗语与龙胜平等侗语的音调相近度很高的资料,可以证明包括朱冠开基祖在内的吴世雄与李氏所生的三个儿子原来是在龙胜的平等一带生长和生活的。因此,上述已形成了一种环环相扣、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条”,足以考证杏妮出生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并且与朱冠、团河的开基祖存在血亲关系,即朱冠开基祖吴祖长和团河开基祖阿演是杏妮的叔父;与潭溪石氏(孝谨堂)宗族一世祖石平和存在姻亲关系,即杏妮是潭溪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昌高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