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历史 > 吴氏郡望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吴氏郡望

吴姓的郡望是什么?

吴姓的郡望是什么? 
      答:宋代《百家姓》明确记载吴姓的郡望是延陵。延陵是今江苏常州市附近地区。周朝的封国——吴国,有个季札公按父亲的意愿和当时国民的要求,他应继承王位。但他为了不当国王躲到延陵乡下耕种。后他的哥哥诸樊当上了国王,将延陵封给季札。后世为了纪念他将吴姓郡望定为延陵,其后裔将姓氏前冠以“延陵吴氏”,将祠堂冠以《延陵堂》。慈利吴氏是札公的第五子吴木熹(化名永贵)的后裔,是嫡裔延陵吴氏。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2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宗亲

    吴氏郡望,有渤海、延陵、濮阳、陈留、吴兴、长沙、武昌、汝南、江浙等郡望。绝大部分郡望中的吴氏为季子后裔。
    所谓郡望
    就是一郡中的望(汪)族,亦即指一郡中人口众多,社会地位高的显赫家族。郡望是中国家族文化的特有内涵之一,也是家族特有的标志。
    中国人特别崇敬祖先,故对本家族的“郡望”总不能忘怀,即使从发祥地的某郡迁走了,其子孙后代还永远记着自己是某郡人,所以郡望是家族文化的历史名词,在家族“郡望”中的“郡”不一定是秦汉前或隋唐时的“郡”,因为“郡望”中的某些“郡” (如延陵、江浙郡)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前者指古延陵,而后者则指江浙地区,故“郡望”中的“郡”有时也泛指某一地区。
    吴氏郡望
    渤海郡:古郡海郡,位于渤海湾周围的地区,包括今之河北的南静、青县、沧州以及山东的乐陵、宁津、无棣以北的地区。古渤海郡的吴氏有几支,有的是吴芮的后裔;有的是汉司徒吴雄的后裔。
    特别指出的是,在吴氏郡望中,江浙一带的吴氏亦称渤海吴氏,但此“渤海”实为今东海的通称,指的是今长江流域的江浙地区。故吴氏之渤海郡望既包括古渤海地区的吴氏,也包括江浙一带之吴氏,历史名人极多。
    延陵郡:春秋时季子的封邑,今江苏武进县,延陵始祖季札第四子子玉世居于此;次子征生的后裔亦有部分也回归延陵。
    濮阳郡:古濮阳郡,春秋时卫国的领地,汉置鄄城县,属济阴郡,晋析置濮阳郡,隋废,唐天宝初又改为濮阳郡,其地约今河南濮阳及山东鄄城一带。濮阳吴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后裔分布极广。最早见于史书的濮阳吴氏历史名人有魏吴质和其六世孙东晋时广州刺史吴隐之;唐代有章敬皇后(肃宗李享的皇后)及其兄弟吴溆、吴凑、吴澄江家族;宋初有吴延祚家族。
    陈留郡:古陈留郡,地在今河南开封一带,陈留吴氏是一支古老的吴氏,自汉魏晋至隋唐,陈留吴氏是当地的大家族。如汉代的吴恢、吴佑父子;三国时期有刘备的穆皇后吴苋及其弟吴壹(懿)家族;唐代有著名的史学家兢公等。
    吴兴郡:古郡名,三国时分丹阳设吴兴郡,郡治乌程,隋改为湖州,唐天宝元年又改为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地。
    长沙郡:秦时置郡,因有“万里沙祠”而得名,汉为长沙国,属长沙王吴芮的封地,后汉复为长沙郡,约今之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武昌郡: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以下雉、寻阳、新城、柴桑、沙羡、武昌六县置武昌郡,隋废。春秋属楚王国领地,春秋末年(此时亦吴国末年)吴国公子厥由、掩余、烛庸、庆忌等即迁往楚国。三国时期有孙权的舅父吴熊庆、吴洵文父子及其后裔居此,子孙极为发达。

    2025-03-07 15:22:31 回复

    验证码
  • 宗亲

    渤海郡也是吴姓的郡望,延陵郡是泰伯的十九世孙寿梦当王时封给他的小儿子季札的,所以季札的后人都应该是延陵郡。

    2024-09-09 14:30:18 回复

    验证码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