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风景圣地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陪你游王阳明龙场遗迹二

       第一部分  中国阳明文化园(二)

       二、文化园阳明学八大门派拄

陪你游王阳明龙场遗迹二

       1.柱雕第一面 黔中王门学派

       指贵州。代表人物:陈宗鲁  汤伯元  叶子苍  张时裕 向子佩  越文实  邹近仁  范希夷、郝升之  汪原铭  陈良丞  易辅之、詹良丞  王世丞  袁邦彦  李良丞、高鸣凤  何廷远  陈寿宁  李惟、 蒋  信  冀元亨  刘观时  唐愈贤、孙应熬等等。

       王阳明先生在龙岗书院讲学时,附近州县前来听讲学者上百人,有从湖南远道赶来听讲的蒋信、冀元亨等来龙冈书院听讲学时,据史料记载姓名者有24人。

       陈文学,字宗鲁,别号“五粟山人”,生于贵阳,王阳明亲传弟子,正德十一年(1516)举乡试。后官至耀州知府。有《陈耀州诗集》二卷。他与王阳明感情颇深,王阳明诗作有《赠陈宗鲁》。汤伯元像  汤哻,字伯元,贵阳人,王阳明亲传弟子,正德十一年(1516)举乡试,十六年中进士,后官至南京户部郎、潮州知府,为官清廉。著有《逸老闲录》、《逸老续录》,皆汤哻与陈文学唱和之诗。黔中私淑  王阳明黔中私淑弟子代表有孙应鳌、李渭、马廷锡、陈尚象等,以孙应鳌享誉最高。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今贵州凯里炉山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曾在川、陕、鄂、北京等地为官,广交各地王门后学,创办书院讲学,终成贵州和全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去世后赐“太子太保”。谥“文恭”。著有《学孔精舍汇稿》、《淮海易谈》、《春秋节要》、《四书近语》等多部著述。正德四年(1509)十一月,讲学“文明书院”  由于王阳明在“龙岗书院”讲学名声大振,贵州按察司副宪毛科和提学副使席书在贵阳修葺“文明书院”,亲迎王阳明在此主讲在龙场所悟的“知行合一”学说。隆庆年间,王阳明再传弟子马廷锡在文明、正学两大书院主讲阳明心学,是王阳明主讲龙岗书院后仅有的讲学盛况。(一些资料来自百度网络,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柱刻第二面内容: 王文成与龙场生问答,莫着其姓名,其闻而私淑者,则有马内江、孙淮海、李同野。读三人著述,真有朝闻夕可之意,可以不愧龙场矣。——郭子章《黔记·理学传》

       柱刻第三至四面内容: 陈文学 汤 冔   叶梧   孙应鳌  马廷锡  李渭   钱凤翔   朱光霁   张时裕   向子佩   越文实   邹近仁  范希夷   郝升之   汪原铭   陈良丞   易辅之   詹良丞   王世丞   袁邦彦   李良丞   李惟善   高鸣凤   何廷远   陈寿甯   阎真士   蒋士魁   肖重望   李廷谦  冉宗孔   胡学礼   田惟安   陈尚象   余显凤   吴 铤   艾友芝   艾友兰   艾友芸   陆从龙   陆德龙   邱禾实   罗国贤   罗廷贤   罗明贤   郭宗荫   冉  崟  邵元善   王  炯   王念甫   王从祖   王习祖

非黔籍王门后学:席书   刘秉鉴   王杏   蒋信  冀元亨   胡尧时   徐  樾   邹元标  徐从云   郭子章   赵锦   万士和   冯成能   阮文中   王学益   吴国伦  赖嘉谟  

陪你游王阳明龙场遗迹二

       2.柱刻第一面: 浙中王门学派

       指浙江。代表人物:钱德洪、王畿。钱德洪、徐爱、黄宗羲、朱节、蔡宗兖、周积、徐霈、肖鸣凤、胡翰、应 良、陆 登、黄绾、徐天泽、董沄、顾应祥、黄宗明、张元冲、程文德、孙应奎、杨珂、闻人诠、徐 珊等等。

       王守仁平定“震源之乱”后,返故里,钱德洪与同邑人范引年、管州、郑崽、柴风、徐珊、吴仁等数十人同拜其为师。因到余姚投师的人日益增多,钱德洪与王畿代师疏通学术大义,一时称其为教授师。嘉靖年间,王守仁出征在外,钱、王二人代师主持书院。然后,钱德洪出任苏学教授。王畿,字汝中,别号龙溪,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拜王守仁为师。会试得中,却未廷试而归,重返王守仁门下。前后四十年无日不讲学。自北京、南京及吴、楚、闽、越等地,到处都有讲舍,尊其为儒宗。该学派认为“良知”说是当世学术的精髓。认为,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以唤醒人心,求“仁”就是孔氏学说的精髓;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义”,没有“义”,“仁”无由达到,“义”便是孟子学说的精髓;晋梁以来,佛老泛滥,宋儒遣复古礼,执“礼”便是宋儒学说的精髓;王守仁提出“良知”,以“良知”启迪天下,使知物理不外于吾心,“致知”便是今日学术的精髓。(黄宗羲:《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本文下同)学术精髓都是因时而立。该派固守师说。坚持以先天统后天。主张“和而不倡”,说:“吾人之学,切忌起炉作灶,惟知和而不倡,应机而动。故曰‘乃见天则,有凶有咎,皆起于倡”。认为“正心为先天之学,诚意为后天之学”,“心”即“良知”,是框定世界万物的规矩或标准,一言蔽之,是“先天统后天”。还说:“谨独(慎独)即是良知”,“良知不由学虑而能,天然自有之知也”。该学派著作有王畿《论学书》、《语录》、《致知议辨》;钱德洪《会语》、《论学书》。(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网络,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柱刻第二面内容:  姚江之教,自近而远,其最初学者,不过郡邑之士耳。龙场而后,四方弟子始益进焉。郡邑之以学鸣者,亦仅仅绪山、龙溪,此外则椎轮积水耳。然一时之盛,吾越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其儒者不能一二数。——黄宗羲《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

       柱刻第三至四面内容:徐爱   蔡宗衮   朱节   钱德洪  王畿   季本   黄绾    董澐   陆澄   顾应祥  黄宗明   张元冲 程文德   徐用检   万  表   王宗沐   张元忭   胡瀚   孙应奎   人铨  

陪你游王阳明龙场遗迹二

       3.柱刻第一面:江右王门学派

       指江苏、上海、安徽。代表人物:聂豹、徐阶。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欧阳德、壬时槐、刘文敏、刘阳、胡直、邹元标、刘邦采、刘秉监、王 剑、刘晓、刘 魁、黄弘纲、何廷仁、袁庆麟、何 春、何 廷、管 登、陈九川、魏良弼、梁 迁、周 禄、舒 芬、曾 忭、王时槐、邓明赞、陈嘉谟、刘元卿、万廷言、宋义望、邓元锡、袁 潢、曾于乾、罗大慈、胡晓时、胡瞬举、郭子亲等一批著名的王门弟子。它与浙中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闽粤王门、北方王门、泰州学派等并称为“王学七派”,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王门学派之一,并享有“王学正宗”的称誉。从学术宗旨来说,王门各派后学,包括泰州学派,均以阐发阳明学说为己任,尤其以发挥“致良知”说为重点,对“良知”本体的性质特点及“致良知”的途径,都作了具体的探讨。

       聂豹(1487-1563年),明代学者。字文蔚,号双江,江西吉安永丰人。正德12年(1517年)考中进士,为平阳知府,官至兵部尚书。是明代有名的廉吏之一,名垂青史。聂豹推崇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以阳明为师,但他认为良知不是现成的,要通过“动静无心,内外两忘”的涵养功夫才能达到。豹著有《双江文集》十四卷,与《困辨录》(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徐阶明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松江区)。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延平多盗,到任后捕剧盗100余人;清理积案,释出系囚,赢得声誉,升为黄州同知,后又擢为浙江按察佥事,进江西按察副使,并主浙、闽二省学政。皇太子出阁(读书),擢为国子监祭酒。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一种用来与神沟通的文体,嘉靖帝信神)为嘉靖帝所信任。《经世堂集》26卷、《少湖文集》10卷。另编有《岳庙集》,并行于世。阳明心学的主要主张由王守仁于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而得。(资料来自百度网络,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

       柱刻第二面内容: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东廓、念菴、两峰、双江其选也。再传而为塘南、思默,皆能推原阳明未尽之旨。是时越中流弊错出,挟师说以杜学者之口,而江右独能破之,阳明之道赖以不坠。盖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亦其感应之理宜也。——黄宗羲

       《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

        柱刻第三至四面内容:邹守益   欧阳德   聂豹   罗洪先  刘文敏   刘邦采   刘阳   刘晓   刘魁   黄弘纲   何廷仁   陈九川   魏良弼   魏良政   魏良器 王时槐   邓以讃   陈嘉谟   刘元卿   万廷言   胡直   邹元标   罗大紘   宋仪望   邓元锡   章潢   冯应京

陪你游王阳明龙场遗迹二

       4.柱雕第一面:南中王门学派

       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代表人物有戚贤、朱得之、薛应□、薛甲,主要学者还有查铎、唐顺之、徐阶等。戚贤,字秀夫,号南玄,江北全椒(今安徽全椒县)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刑科给率中,拜王守仁为师。坚持良知说,拒斥佛老。朱得之,字本思,号近斋,直隶靖江(今江苏靖江县)人,从师王守仁,任江西新城丞,薛应□,号方山,常州武进(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县)人,拜江右王门学派欧阳德为师,嘉靖年间进士,知慈溪县,转南方考功,又升为浙江提学副使。为借王器以正学术,遂填王能为察典,一时间许多学者以为逢迎时相夏贵溪之意,不许其称为王门弟子。然而其弟子顾宪成创东林学派,所以黄宗羲认为东林异源于此。薛甲,字应登,号畏斋,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嘉靖年间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官至四川、赣州金事副使。驾信象山、阳明之学。查铎,字子警,呈毅斋,宁国径县(今安徽涅县)人,嘉靖年间进士,授德安府推官,后为刑科给事中,官至广西副使。拜王畿、钱德洪为师,墨守“致良知”说。该学派认为“心”即“良知”是世界的本体。说:“万物皆具于心”(《薛方山纪述》)。又说:“天地万象,吾心之糟柏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所谓心者,非今一团血肉之具也,乃指其至灵至明能作能知,此所谓良知也”(朱得之《语录》)。说:“良知与知识不同。良知是天命之性,至善者也。知识是良知之用,有善有恶者也。”还认为:天命之性,能生万物。天命之性却又不与万物匹比,所以叫做“独”,这就是“心之灵”。”此心之灵,天理人欲,毫忽莫掩,又谓之独知”。又认为循“天理”,去“习气所蔽”即“致良知”。说:“慎独即是良知”。时时不忘遵循“天理”,使“念虑觉识”和“视、听、言、动”,“不为习气所蔽,即是致良知”。该学派认为“感物为格”。说:“格物之为感物,彰彰明矣”。“夫不能感物者,必其知有未致”。该学派主要著作有米得之《语录》;薛应脐《薛方山纪述》;恭甲《文集》(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网络,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柱刻第二面内容

       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齐、黄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冯南江,其着也。阳明殁后,绪山、龙溪所在讲学,于是泾县有水西会,宁国有同善会,江阴有君山会,贵池有光岳会,太平有九龙会,广德有复初会,江北有南谯精舍,新安有程氏世庙会,泰州复有心斋讲堂,几乎比户可封矣。而东廓、南野、善山先后官留都,兴起者甚众。——黄宗羲《明儒学案·南中王门学案》

       柱刻第三至四面内容

       黄省曾   周冲   朱得之   周  怡   薛应旂   薛甲   唐顺之   唐鹤征   徐阶   杨豫孙  

陪你游王阳明龙场遗迹二

       5.楚中王门学派  柱刻第一面:

       指湖北湖南。.代表人物有蒋信、冀元亨、刘观时、唐愈贤、王嘉秀、龙翔宵、王世隆、吴伯诗、张明卿、董道夫、汤伯循、董翠夫、力秀夫、田叙中、吴鹤(苗族).蒋信,字卿实,号道林,明朝中后期楚之常德(今湖南常德市)人.嘉靖年间进士;官为户部主事,转兵部员判、郎,又为四川佥事,兴利除害,禁道士妖术;升贵州提学副使,建正学书院和文明书院.后归故里,建学校于桃花冈,学徒云集.曾先后拜王守仁和湛若水为师,学术得于湛若水较多.该学派主张"心"是世界的本体,心产生"气",即"太和","气一分殊"产生世界万物.(黄宗羲:《明儒学案·楚中王门学案》,本文下同)认为"人除却血肉,只有这一片精灵唤做心"."命之曰心,本取主宰之意,心之活泼泼处是性.""宇宙浑是一块气",亦称"太和",源自于"穆",即无或默,源自于"命",源自于"道",源自于"诚",源自于"太极",穆、命、道、诚、太极皆同义,总之是"一个神理".从"心"来看,便看到"心"产生"气","心"活泼拨的性质便是"天性之命".事物同出于一个"太和",所以形形色色,原因是"气一分殊".又认为释学为"空",儒学为"空处见实".说:"要之,圣学与释氏,智原是不同,释氏只要见一个空,圣人却是于空处见万物一体.自身与万物一例,所以此心便无所不贯,人伦日用,何处容增减一毫?"该学派主要著作有蒋信著《桃冈日录》.(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网络,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柱刻第二面内容:

       楚学之盛,惟耿天台一派,自泰州流入。当阳明在时,其信从者尚少。道林、闇斋、刘观时出自武陵,故武陵之及门,独冠全楚。观徐曰仁《同游德山》诗,王文鸣应奎、胡珊鸣玉、刘谳德重、杨礿介诚、何凤韶汝谐、唐演汝渊、龙起宵止之,尚可考也。然道林实得阳明之传,天台之派虽盛,反多破坏良知学脉,恶可较哉!——黄宗羲《明儒学案·楚中王门学案》

       柱刻第三至四面内容:

       蒋信  冀元亨  刘观时  王嘉秀  肖琦  唐愈贤  吴鹤  龙翔霄 贺凤悟   向淇  艾而康   刘尧梅  周良相  吴道行 王朝聘   

陪你游王阳明龙场遗迹二

       6.北方王门学派  柱刻第一面:

       一般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不包括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河南(不包括南阳市、信阳市)、江苏北部(徐州、连云港、宿迁)、山东、安徽北部(亳州、淮北、宿州、阜阳)、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代表人物穆孔辉、南大吉、杨东明。穆孔辉,字玄菴既无问答,而王道字纯甫者,受业阳明之门,阳明言其“自以为是,无求益之心”,其后趋向果异,不可列之王门。非二孟嗣响,即有贤者,亦不过迹象闻见之学,而自得者鲜矣。北方门是明代阳明心学“王门七派”之一,而洛阳王学又是北方王门的主力军。此派学者在学宗阳明的基础上多有发明,为阳明心学北移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时蔚为北方大宗。它即是阳明心学在北方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学派,也是传承“洛学”的重要学派。(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网络,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柱刻第二面内容:

       北方之为王氏学者独少,穆玄菴既无问答,而王道字纯甫者,受业阳明之门,阳明言其“自以为是,无求益之心”,其后趋向果异,不可列之王门。非二孟嗣响,即有贤者,亦不过迹象闻见之学,而自得者鲜矣。——黄宗羲《明儒学案·北方王门学案》柱雕第三面内容: 穆孔晖  张后觉   孟  秋  尤时熙   孟化鲤   杨东明   南大吉  

陪你游王阳明龙场遗迹二

       7.粤闽王门学派 柱刻第一面:

       指广东福建等地。代表人物有方献夫、薛侃,主要学者还有杨 骥、周 坦、马明衡、郑善夫、陈 杰、林 达、林 适、林学道、陈 洸、郑一初、杨应本、薛 侨、薛宗铠、杨 鵉、陈明德、陈 琠、吴继侨、梁 棹、王一为、伦一训、等。方献夫,字叔实,号西樵,少年中进士,官为吏部主事,迁员外郎。拜王守仁为师,为王门岭南弟子的第一人。又官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引疾归里。后又起用为武英殿大学士。薛侃,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阳(今广东揭阳市)人。正德年间进士。请归养亲,于江西拜王守仁为师,学习四年。先后授行人、司正。终因立储上疏,遭太常彭泽、少傅张字敬的诬枉罢官。归田讲学,弟子百余人。杨骥,字仕德,先拜湛若水为师,后来卒业于王守仁。该学派认为“心”是世界的本体。所谓“天由心明,地由心察,物由心造”(薛侃《语录》)。又提出认识人应从“可见可闻”人手。说:“学不明,世儒只在可见可闻、有思有为上寻学,舍之,便昏债无用力处”。“道本家常茶饭,无甚奇异”,“世人好怪,忽近就远,舍易就难,故君子之道鲜矣”。在社会伦理观方面,提倡舍生取义。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忘躯求道之意”(薛侃《语录》),“重生是养口、体者也,成仁取义是养大体者也”。儒家这种“舍生无欲”与佛老不同。佛老“二氏之敝,在遗伦”。即儒家舍生是不借以最大代价履行社会义务,而佛老的空无是逃避社会责任。该学派主要著作有薛侃《语录》;薛侃门人《研几录》。(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网络,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柱刻第二面内容:

       岭海中士,学于文成者,自方西樵始。及文成开府赣州,从学者甚众。文成言:“潮在南海之涯,一郡耳。一郡之中,有薛氏之兄弟子姪,既足盛矣,而又有杨氏之昆季。其余聪明特达,毅然任道之器,以数十。”乃今之著者,唯薛氏学耳。——黄宗羲《明儒学案·粤闽王门学案》

       柱刻第三面内容:

        方献夫   薛侃   周坦   杨骥   杨鸾   郑一初  薛俊     陈洸   梁廷振 翁万达 梁焯   马明衡 郑善夫   丘养治 王慎中 郑 岳  蓝渠    陈杰

陪你游王阳明龙场遗迹二

       8.泰州学案  柱刻第一面:

       泰州原指江苏山东等地。代表人物王艮,朱恕、颜钧、王襞、罗汝芳、何心隐、李贽、焦竑、周汝登等人。

       属于阳明学派的分支,被称为“左派王学”。其学说的特点是简单易行,易于启发市井小民、贩夫走卒,极具平民色彩,故流传甚远。嘉靖五年(1526年),王艮应泰州知府王瑶湖之聘,主讲于安定书院,宣传“百姓日用即道”,开始泰州学派的创立之先河,学生多是下层社会人士,如农夫、樵夫、陶匠、灶丁等。泰州学派以“百姓日用即道”为标揭,阐述“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君子”,“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庶人非下,侯王非高”。虽被斥为异端,却道出小市民的心声。其门下有但因过于狂禅,《四库全书》不收李贽、罗汝芳、颜钧、何心隐、周汝登等人的著作。黄宗羲《明儒学案》:“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王艮门人辑有《心斋全集》6卷。

       何心隐是泰州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反对“无欲”,主张“寡欲”,与百姓同欲。他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观点,五伦中,他最重朋友,其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某些特点。著作多散佚,今有中华书局版《何心隐集》。(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网络,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柱刻第二面内容: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泰州、龙溪时时不满其师说,益启瞿昙之秘而归之师,盖跻阳明而为禅矣。然龙溪之后,力量无过于龙溪者,又得江右为之救正,故不至十分决裂。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黄宗羲《明儒学案·泰州学案》

       柱刻第三至四面内容:

       罗汝芳  赵贞吉  杨起元  耿定向  耿定理  潘士藻  方学渐  祝世禄 周汝登  邓豁渠  方与时  程学颜  陶望龄  何心隐  钱同文  管志 王艮    王襞    徐樾   王栋   林春    焦竑    何祥     刘塙    颜 钧   李贽           

       提醒各位朋友:

       1.为何要分什么各大门派?是因为过去的交通与文化的差异,为了学者们在近距离一起学习研究过去就成了一个学派了。

       2.一起学习研讨王阳明的学术,在过去自然形成了各个派别。其实大家就都在共同学习王学。

       3.因为这个资料是来自四面八方,如果发现有不当的请速联系

贵州修文(龙场)吴道华(扫地人)

2024年9月4 日再次修改


上一篇:陪你游王阳明龙场遗迹一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