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人物 > 人物传记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桐门人吴亮与吴玠吴璘的交集

       “睍”和“晛”在古时候通用,以致我在研究和查证家族史过程中一度陷入困境。例如,目前史料中看到的“吴晛”和“吴睍”是不是同一个人呢?让我深思和探究。

       前些年查找衢州常山县桐门人吴睍资料时,查阅到阌乡县王浚旧居题诗人吴睍。笔者曾在《祐公碑记》之吴睍中推测这可能是吴璘孙子吴曦的堂弟吴晛。尽管当时首先想到的是桐门人吴睍,但是由于那时没有佐证可以支持为何桐门人吴睍会出现在偏远的西北阌乡县,所以也就在文章中没有写出来。

       今年以来,查证到桐门人吴亮晚年在陕西路、熙河路任转运使和发运使,才意识到王浚旧居题诗人也可能是桐门人吴睍,因为他可能在那期间拜访或追随过他的堂兄吴亮。按《常山县志》和宗谱,桐门人吴睍,汀州知府(这个信息目前还没有得到汀州府志印证),不过宗谱记载的乐平县令,笔者在查阅饶州府《乐平县志》中得以证实,且县志中记载“吴睍,绍兴十八年(1148年)八月任”。

       在宋代,全国划分若干“路”作为府、州、军、监以上中央派出监察的辖区。如陕西路,北宋至道三年(997年)置,东尽淆函,西包汧陇,南运商洛,北控萧关。政和五年(1115年)初,吴亮任陕西路转运使,后根据开拓边疆需要,任计度发运使,兼管军民、核心为军,统领六路。期间皇上发诏指定他专一熙河路粮草。熙河路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置,治所在熙州(今甘肃临洮县)。在当时转运使和发运使均直接听从皇帝吩咐,转运使主要承担本路责任,发运使则负责各路通融、移用,保证上供,同时荐举官员、按策地方,权力更大、权威更甚。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在北宋最后10来年时间里,在如今的陕甘地区开边事务中,桐门人吴亮在军队后勤保障和地方财政物资调拨方面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所以才获得了皇上“宣力陕右、职事修举,岁计足办”的评价。

       另外,从现在可查阅到的史料来看,同时期同区域的吴氏人物仅有吴玠吴璘兄弟,这就是他俩与吴亮的交集。吴玠生于宋元祐八年(1093),未及弱冠,约在政和元年(1111)以“良家子”投军;宣和元年(1119),吴璘年十八,亦“以良家子从泾原军,战西边。日后吴玠、吴璘为代表的吴家军成为西北“抗金”的精锐之旅,先后三世代表南宋政权与“一意睨蜀”的金国缠斗和保卫大宋江山,其中,和尚原、仙人关大捷成为吴氏兄弟彪炳史册的经典战例。

       笔者从年龄上对他们作了个比较,桐门人吴睍吴亮比吴玠吴璘年长了一到两代,且就算假设吴睍任乐平县令时30岁,那到吴曦被杀的1207年,他也89岁了。按史记,那年吴曦46岁,因此可以排除桐门人吴睍不是吴曦的堂弟吴晛。同时从吴曦的堂弟吴晛的年龄和短短人生来看,他也不可能去过阌乡县王浚旧居,因此桐门人吴睍更可能就是王浚旧居的题诗人。

       到西北开边之前,吴亮曾经在福建为官。其中元符庚辰年(1100年)十月十八日福州通判军州事,大观五年(1111年)知建州军事。

       笔者最近也阅读到《三衢信安龙泉头吴氏宗谱》的记载,其中有“宋至式微金元扰,燹兵欲洗吴家居,吾族避难各散处,寄迹他邑者甚多,桐门故土无一住”,隐约感觉到灭了北宋的金国对桐门吴氏有刻骨仇恨。这让我好奇,桐门吴氏或者吴亮与吴玠吴璘兄弟之间会不会有啥关联?这一命题,敬请大家研究和考证。

吴武,作于2024年4月27日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个人文集


吴武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