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讳万七,字逸(失考),住西陵(今武汉黄陂),原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临川县守齐安人,一说为临川县北乡瓦硝墩人,待考证。公系太伯、仲雍的85世孙(左台吴少微为61世),其生卒年月不详,生卒年大约在1300~~1370年之间)。公喜韬略,捷武闱,策名大司马(元朝的高级武官,正二品)。元至正末(约1360年),四方割据称雄,战争无虚日,兵乱岁饥,公隐居不出。
时江州蕲黄地(今黄冈地区一带)为徐寿辉所据(占据),陈友谅篡(篡夺)徐又据之。时及明太祖起义,蕲、黄、汉、沔、龙兴等处望风归附。太祖见人民凋敝,欲得文武慈惠师,抚朝秦暮楚之民。适陶(陶安,1315~1368)、李(李善长)、章(章溢,1314~1369)、叶(叶琛,1314~1362)诸公推荐,明太祖微时亦熟悉公(吴万七)名,即昭见公为椽守南郡(黄州府椽守(黄州守备),武职正五品)。
公年老,犹长武略。群盗环布四外,公坚(坚守)城堡,浚湟池(疏通护城河),固封守(固守领地),左提右挈,为一方保障。号令严明,奖惩必信,人畏如严父,爱如慈母。暇时还率军民耕种,与同苦乐,实仓廪(充实粮仓),勤训练;粟米足室,刍茭(马料)足军(保障军需)。密以防奸,谨以待敌,百姓安堵(安居生活),人莫敢犯。群贤毕至,深受军民爱戴。后卒于官,军民哀号如丧考妣(父母丧事),朝野同悲。明太祖事闻亲敕武德将军(武职正五品衔,后又诰封龙虎将军,武职正二品衔),赐葬黄陂白龙山。(今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镇长堰管理区白龙寺村下湾吴北左首,喝形金线吊葫芦,乃风水宝地。万七墓碑始立年份未知,清道光癸卯年(1843)孟夏月重立,公元2022年清明再立。妣饶氏授恭人,后谥封为太君,葬红安县杨贞桥(今高桥镇岳家岗村象鼻嘴湾)。因家于楚后,耆老传颂,犹有坠泪遗风者。一子长一公,承荫四孙:荣一、荣二、荣三、荣四。太祖念功臣,后征其长孙荣一公思大用,三征辞不起。太祖高其谊,因赐匾所居曰“高士轩”。后四房蕃盛,分列楚北豫南两省,簪缨世胄,科甲绵延,皆公余庆云!谓曰:五胜关(号称卾北豫南第一关)通南北,吴陈河(位于河南新县,由千斤河和陡山河汇聚)贯上下,天台山(位于红安,有"淮南第一峰"之称)眺高远,木兰山(位于武汉黄陂)庇黄安,此乃吴姓世代福祉之地。
耿定向拜撰(撰写时间大概为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万七支二修族谱)
注:1、万七公传略作者:耿定向(1524--1596),黄安(今湖北红安)人,曾任明朝户部尚书,黄安建县第一人,后世尊为“红安之父”,红安人习惯称为耿天官。耿定向撰写万七公传略时(大概时间为1585年),万七公已离世约200余年,因年代久远,万七公的生卒年月只能根据1364年2月朱元璋攻克黄州后,万七公任黄州守备来推测。
2、据地方志载,明太祖朱元璋三次征用吴荣一,皆请辞;后命学士陶安(1364年2月至12月时任黄州知府)代书"高士"二字赠万七公长孙吴荣一,若荣一公时年约30岁,其祖父万七公时年大概在65岁左右。以1364年朱元璋攻克黄州后委任万七公为黄州守备(约65岁),卒于官(约66~70岁)概算,万七公生卒年大约在1300~~1370年之间。
3、据红安荣一公支谱载:万七公支系族谱于明嘉靖四年(1525)创修,万历十三年(1585)续修,后于清康熙中四房分修,荣一公支在前三次修谱的基础上,又于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五十五年(1790)、道光辛卯年(1831)、光绪三年(1877)续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第八次续修。
大悟县宣化镇吴店支系万七公第29世孙吴德泉2023年8月注释于武汉青山
上一篇:百战名将之(二):吴家将(1)
下一篇:吴渐庵先生文序
寻根问祖,吴绩国,父吴茂德,祖吴隆生,太祖吴基荣,太老祖吴绍恒
2024-01-20 23:17: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