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吴越文化研究的文章,提到辽国皇族墓的古骨基因检测结果,有一例为N1b(即N南),另根据天津、陕西、云南、等地耶律家族基因检测和耶律羽墓志铭内容,进一步确定了耶律皇族成员当中有男性遗传基因Y单倍体为N-M1819-CTS4714-Y24191,至此为止,与笔者的男性基因Y单倍体完全一致。这说明,笔者祖先与耶律皇族祖先在这个遗传节点是共祖的。该文章说耶律家族下一个共祖2000年的节点是N-MF605881,而笔者共祖2000年的节点是N-MF332929,说明两者的后代已经分支了,不过笔者认为他们的后代也存在继续生活在同一个部落的可能性。
基因检测结果,在节点N-MF332929有五位在1600年到2000年前共祖的男性,其中笔者姓吴,另外一位姓李、一位姓朱、两位姓金。这个情况让我们纠结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耶律皇族基因检测结果的文章出现,笔者查阅了耶律倍的资料,才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耶律倍(899-937年),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渤海国被辽国征服后改名为东丹国,耶律倍被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926年辽太祖病逝后,在箫太后的干政后,耶律倍被迫让出皇位继承权,由其同父异母弟弟耶律德光继位为帝,并受到耶律德光的控制和监视。930年耶律倍带着自己心爱的妾室与珍藏的图书从辽东渡海弃国投奔后唐,其第三个儿子耶律稍被封为吴王,936年后唐发生朱温政变,耶律倍遇害。耶律倍被后唐皇帝开始赐姓刘,后来赐姓李,名赞华,由于让出皇位的原因耶律倍自称“吴泰伯”。
结合笔者迁始祖吴祐也是后唐时期人物,以及基因的相关性,笔者由此推测我们的吴姓来自吴王耶律稍,而同基因节点的李姓来自耶律倍被后唐皇帝赐姓李,而朱姓是耶律后代被朱温赐姓,另外两位金姓是因为耶律倍在辽国的居住地叫“金州”所致。当然同基因节点N-MF332929的这五位均与耶律家族有关,但不一定是直系后裔,应该说至少是长期在同一个部落的人员,他们随耶律倍来到了后唐皇朝。
笔者的宗谱字派写得非常含蓄,内容如下:
雨走水车,鸟言山木,火心土力,文页贝玉,草见金马,手方丝竹。
依据汉字百科,本人翻译如下:
(1)“雨”含义为“密集”, “走”为“移动、运行”, “水车”有“船舶”的意思,那么“雨走水车”可译为“众多行驶的船舶”。
(2)“鸟言”也就是“鸟鸣”, “山木”指“山林树木”,那么“鸟言山木”可译为“百鸟和鸣的山林树木”。
(3)“土力”意思是“肥沃的土地”, “火”这里指“军队”,因为古时军事组织十人为一火,“心”有“谋划”的含义,那么 “火心土力” 可译为 “军队按照谋划来到了肥沃的土地”。
(4)“贝玉”指“珍宝财物”, “文页”有“书页或图书”的意思,那么“文页贝玉” 可译为“图书钱财珍宝”。
(5) “金马”指“朝庭”, “草”有“匆忙、急促”的意思,“见”意思为“朝见、投靠”,那么“草见金马” 可译为 “匆忙中投靠了朝廷”。
(6) “丝竹”是古时乐器,这里指 “音乐”,“手”身体的一部分,“方”有 “周围”的意思,“手方” 指身处的周围,那么“手方丝竹”就是周身处在音乐歌舞的环境之中。
总结起来就是:
统领着数量众多的船舶,穿过百鸟和鸣的山林树木,带着图书钱财珍宝,军队按照谋划来到了肥沃的土地,急促中投靠了朝廷,过上了歌舞升平的美好生活。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段文字像是描述耶律倍投靠后唐的过程描述呢?
另外,目前以吴祐为始祖的吴氏宗谱有江西广丰、玉山,浙江衢州、江山、兰溪共六种,其中广丰的源自明朝初版本,没有吴祐以前的世系内容。玉山版与广丰版较相近,虽然也没有吴祐以前的世系,但在谱序中有提到长沙王吴芮的后代在驻兵地养出了龙马献给朝廷的故事,由此获封官司徒。小司徒吴遜之孙吴衡在闽做官居光泽县三山。吴祐的祖父在唐末时减其名号迁家到饶州白塔村。然后吴祐于后唐时期登进士入吴越国守三衢。衢州、兰溪的版本较相似,有吴祐以前的世系,虽然稍有不同,但那些早期世系与江西的一些吴氏宗谱高度相似,而江山的版本没有吴祐以前世系,也没有吴祐前几代子孙的世系。
笔者仔细比较了以上提到的现有几种吴氏家谱,可以确定吴祐及其儿子、孙子、玄孙这四代人的信息是基本相同的。第五代起就有所不同了,其中江山的属于为吴祐守墓的后代,衢州的为长玄孙的后代,常山桐门的为长玄孙和三玄孙的后代,广丰、玉山、兰溪的为四玄孙的后代。二玄孙后代和居闽的五玄孙后代尚未发现资料或族谱。再经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吴祐以上世系很可能是在清末或民国时期重修宗谱或联谱时与当时较通行的谱头对接上去的,并非真正的世系。并且,谱序中所说的饶州人也可能是出于对长沙王吴芮的敬仰而联系上去的。从吴祐玄孙吴肃写的吴祐生平碑记,看得出来吴祐十几岁时来到中原、对中原皇朝的感观,以及后来登进士第和出使吴越国,并被吴越国王留下再被委任三衢刺史等开疆卫土的历程来看,都没有饶州的痕迹。结合本文前面的内容,所以笔者有个新的大胆推测,吴祐是随耶律倍一起来到后唐的耶律家族成员,在吴越国做官后直到退休也定居在了吴越国的衢州。由于吴祐的儿子吴茂高陪伴吴越国王钱俶纳土归宋获厚待,进入宋朝以后吴祐家族成员非常兴旺,有六进士的佳话。但是在北宋末,金国对宋的入侵,作为金国世仇的辽国后裔吴祐家族为战争付出了极大代价,以致损丁严重,人口稀少。到了南宋末,辽国的另一个世仇蒙古人来了,于是乎,辽国后裔吴祐家族成员就四散避祸离开了衢州常山县桐门居住地。
明朝的常山县人徐釜写下了如此诗句:
《吊吴金紫墓》
衰草凄凉古墓间,
墓前犹是旧僧田。
中丞久矣无消息,
野外沙弥尚有烟。
(说明:吴祐官居御史中丞,带金鱼袋穿紫衣袍,被民间俗称为吴金紫。)
现在,吴祐的后裔们再次日益兴盛起来了,有诗为证:
吴武《游衢州市记》
《咏桐门福田寺》
后唐风云及三衢,
剌史吴祐衔命守。
卫土拓疆抵福州,
安邦助国英名留。
紫气常山降云头,
球川龙绕停九都。
背依青峰桐门寺,
子孙万民享福田。
注:吴武,作于2024年12月17日
上一篇:太伯74世晳祖6世之蒨公
下一篇:吴历:清初书画大家的传奇艺术之旅
科学的基因测试,能得到准确的先祖结构图吗?
2024-12-19 12:5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