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分布 > 国内吴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荆楚大地吴姓源流

       在中华姓氏的灿烂星空中,吴姓于湖北这片荆楚大地,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迁徙发展画卷。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不仅是家族的奋斗史,更是湖北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先秦时期,吴楚争霸揭开吴姓与湖北渊源的序幕。

       春秋末期,吴国强盛,与楚国纷争不断。吴国灭亡后,王族以国为氏,吴氏诞生。楚国灭越时,部分吴姓子孙流入楚地。

       战国初期,军事家吴起投奔楚国,主持“吴起变法”,虽最终死于郢都,却为吴姓在楚地留下印记。

       秦汉时期,吴姓在湖北初步扎根。秦末隐士绮里季吴实出生于湖北通城。同时期的吴芮,其父曾任楚大司马,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以邾城为王都,辖境涵盖今湖北多地。后吴芮投奔刘邦,被徙封为长沙王。

       东汉至南齐,吴姓家族持续发展壮大。东汉吴芮的10世孙吴汉,官至大司马,葬于枣阳。其孙吴盱先被封筑阳侯,后徙封为平春侯。南齐时,吴汉的20世孙吴鬷迁居汉阳山,其子孙繁衍成武昌吴氏,后裔中多人入朝为官,吴若远编撰完整族谱,让吴氏迁徙历史清晰可鉴。

       唐代,吴姓在湖北呈现多元发展态势。荆州武昌郡吴姓为六大姓之首,武昌郡成为吴姓郡望之一。吴隆术迁入黄梅考田山,形成黄梅考田吴氏;吴良材任职永兴,后裔形成永兴吴氏,分布于鄂东及江西多地。同时,通城已有大量吴姓定居。

       五代十国至宋,吴姓迁徙持续推进。吴文在定居蕲春,子孙成为当地望族;吴冈在荆州落业,其5世孙迁至汉阳索河;吴伯刚家族迁居蕲水、罗田等地;南宋时黄梅吴姓发展出多个支系;吴渊龙开基英山;湖南平江吴璋后裔也分批迁入湖北通城等地。

       元明时期,“江西填湖广”背景下,吴姓大规模迁徙。汝(尔)佑、汝(尔)阳公支系迁到麻城、随州;珊玉、仲玉公支系落籍汉阳府汉川县;天福公支系分布于湖北多地;吴万七支系形成众多分支;吴全支系在沔阳开枝散叶;吴原礼支系成为天门陆羽始祖;忠公、愿公支系为天门吴垸支祖;荣公支系定居黄冈中和里。

       从先秦的初涉楚地,到元明的大规模迁徙,吴姓在湖北历经数千年,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深度交融。各支系吴姓家族以勤劳、智慧和坚韧,在荆楚大地开枝散叶,共同谱写了湖北吴姓的壮丽史诗。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2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宗亲

    湖北大冶吴氏家族迁徙史
    大冶县城山堡野鸡嘴(现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土库村)的吴氏家族,祖二公支宗谱记载了泰伯82世孙(良材公老谱)祖二公的后裔的迁徙情况。这些后裔迁往了房县、竹山、勋阳、陕西等地。
    家谱中出现了以下地名:郧阳杜家沟、林家沟;竹山大泡沟、沈家畈、盖家塘、文峪河、鲁家铺;房县西乡仓口药池沟脑;孟家沟、刘家坡、秦口、马家河、熊家垭、孙家坡;均州柯家湾,陕西落家坝、一里坡、花蛇沟、帐子沟;四川、河南等等。

    2025-01-20 10:40:18 回复

    验证码
  • 宗亲

    湖北省是中国中部的一个重要省份,有着“九省通衢”的美誉。湖北省有五千多万人口,其中有些姓氏是比较常见的,有些姓氏则比较稀少。那么,湖北省的前十大姓氏都是什么呢?它们的来源和分布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十大姓氏:吴
    吴姓是湖北省第十多的姓氏,约有186.72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03%。吴姓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太昊之子高阳氏。
    吴姓在先秦时期主要分布在吴国和越国等地,秦汉时期开始向南方扩展,隋唐时期形成了南北两大支系。湖北的吴姓主要分布在全省各地,没有明显的集中区域。

    2025-01-20 10:37:04 回复

    验证码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