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分布 > 国内吴氏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江西萍乡东阳吴氏

       东阳村属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芦溪镇管辖。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吴国,邻楚国,历承吴风楚韵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村砖厂下塘挖出石器数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本村土桥挖出汉古墓群。公元923年,南唐袁州刺史吴民怀逝世葬芦溪洋田垅,其长子吴东约带孝守坟三年后,定居在东阳开基立业。为纪念始祖东约公,明朝建社,为避讳人名,称为东阳古社。古时,东阳村称名教里,解放后,改称东阳村。千百年来,吴氏人弘扬家风在这里繁衍生息,重文崇武,立功建业,出三名进士、三名将军、两名教授和博士后导师,数次荣获皇赞国誉。开创了东阳辉煌历史,成为赣西望族。这里风景优美,人文荟萃,史悠名扬,人称为古村东阳,名村东阳。东阳村从先祖吴民怀之子吴东约一家人开始,吴家历经1100多年,发展有20000多人,成为一大家族。

江西萍乡东阳吴氏

       东阳村吴氏聚族而居,东阳村并同芦溪街、楠木塘等地存有祠堂20余座。每座祠堂有多副楹联,现据记载存有94幅。村中老屋里丛桂祠建于宋末,于1970年被拆毁,现存有丛桂祠两根石柱刻“泉流溯婺源由江南而江右派衍萍川千历岁”“樾萌培唐代建桂村於桂第根深梅里万斯年”(江右即婺源大江边江右村),记载东阳历史。明洪武三年,吴氏十二世景贤公在新屋里建分桂祠,后其长子在樟村下建丹桂祠,由丛桂至分桂至丹桂,明朝称为吴家三递。分桂祠门坊上雕着喜鹊衍梅,刻着福禄寿图案,气势恢弘。村里现存“丹桂第”“三让门”“太尉庙”“吴楚风民俗文化馆”“古堤挡”“百年老校东阳小学”等多处传统建筑,及“崇文塔”“丛桂祠”“分桂祠”“门楼牌坊”等遗址。

江西萍乡东阳吴氏

       据家谱记载: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为一世启至吴氏始祖太伯为第27世;从太伯启至东阳先祖民怀公为64世。吴民怀为南唐婺源县籍进士,任山东省东昌知府。民怀公能文能武,与朝廷宜春籍洪太尉为好友。东阳老屋里原丛桂词旁还专建有太尉庙,以兹纪念(文革时被毁)。民怀公七十九岁时被洪太尉推荐任袁州(宜春)刺史。他被算命者算定必死在任上。结果在当年果然死在袁州刺史任上。家人原打算将灵柩经南昌、九江、鹰潭、上饶运至婺源安葬。因赵匡胤灭南唐战乱,改为走旱路去长沙到洞庭湖经长江水路去九江到婺源。从宜春运至本村三里头垅田中,只见乌鸦一片扑在地上。随行风水先生叫停,往四周一望,只见南有玉女峰,北有银风岭,东有禅台山,西有芦溪街,说这是一个好地方。并捏指一算说:等到有马骑人、戴铁帽、鱼上树时就安葬在此,吴家人必有大发。并设计内坑坐东朝西,墓门坐北朝南。挖好墓坑后,第二天早晨,果然同时有当时居住在老屋里的一诸姓人请了木匠肩个木马经由此地(马骑人);樟树下一刘姓人从芦溪买了个铁锅顶在头上来到(戴铁帽);一个过路人从芦溪街买了一条鱼,就把鱼挂在树上来看热闹(鱼上树)。这时风水先生一声大喊:“吉时已到,安葬”,棺柩随声入坑。吴民怀长子吴东约在此看坟守孝,其弟东绍在洞庭湖落难后,流浪在长沙定居,并大发其后,另树一支。当时花生岭四周都有许多桂、柏树,也称为柏桂园。吴东约花了四百六十银子买了田地、山林定居在老屋里。从先祖吴东约一家人开始,吴家历经一千一百多年,发展有七千多人,分布在本村老屋里、新屋里、樟树下、芦溪的南木塘、院前、蔡家岭、大安里、高坑、及宜春合浦、广东、四川、台湾等地,成为一大家族。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洋田村建房铲除了墓地,挖了一层。现年九十多岁的吴森富等人亲眼看见挖出两只净瓶,下面就没有再挖了。吴家人永远不会忘记那里是自己先祖的墓地。

       现今东阳村,4.4平公里,600多农户,2600多人口,吴姓占大多数。村虽不大,却蕴藏着巨大的人文能量,吴氏人发奋勤劳,积累了大量财富。在解放前,有租田上千亩,分布在宣风、高坑、泉江、安源、大安里、南坑等地,还有山林数万亩。历代族人将财富投入到学文习武中,奖励学子,形成深厚学风,人才辈出。吴东约之孙吴建于1049年考取宋朝进士,任云南大理府知府,吴琯于1181年考取宋朝进士入翰林、官任总制御史、吏部、礼部尚书。吴三益于1604年考取明朝进士,任大理寺正诰授大夫,徽州府丞。清乾隆皇帝下诏书赞吴来聘母亲为母仪淑范、赏八品孺人,匾额今存。有褒奖五品官3人、六品官4人、八品官76人,有参军3人,恩授登侍郎31人、秀才28人。晚清举人吴绍固、燕京大学毕业,在校与毛泽东结为好友。民国时曾三任乐安县县长,后主修萍乡县县志。本村曾家屋坊在禅台山脚下对面,门前河水流往新屋吴家。解放初他为曾家大门写下楹联:“屋对东山如住鲁,门临流水直通吴”。以春秋时鲁、吴两强相比,对仗工整,意味深长。一九六二年,我的堂兄吴德行娶我表姐罗瑞莲,本村文人吴信华出一桥联:“四维八德直冲罗家迎淑女”,罗家对出:“口天同庆东阳吴府配才郎”,成为美谈。

       至解放初,本村并同芦溪街、楠木塘等地吴氏祠堂19座。每个祠堂都有多副楹联,家谱记载有94幅。在封建时期,吴氏就主张男女平等。将“天地好生之德,不分阴阳,父母爱子之心,何分男女”之说载入家谱,显示着人性的光辉。现老屋原丛桂词两根石柱分别刻“泉流溯婺源由江南而江右派衍萍川千历岁”;“樾萌培唐代建桂村於桂第根深梅里万斯年”(江右即婺源大江边江右村),记载东阳吴氏历史。老屋里丛桂词建于宋末,又在明清、民国初期修膳数次,于一九七0年被拆毁。明洪武三年,吴氏十二世景贤公在新屋里建分桂祠,后其长子友良在樟村下建丹桂祠,由丛桂至分桂至丹桂,明朝称之为吴家三递。记得分桂词,门坊上雕着喜鹊衍梅,刻着福禄寿图案,气势非凡。一九五八年作为东阳村的标志物拍成照片。传说在建分桂祠下基时,有一人路过,自己搬一椅子对着玉女峰坐下一会即走。走后有人发现是有名的大地理师杨九萍,立即告诉族长,族长连忙赶去,追了几里,当面请教杨大师大门朝向位置,杨说,如果吴家有福,我坐下的椅子没搬动,就是大门的位置。并说,东阳有玉女峰、禅台山、轿顶山、纱帽岭好景,地理独特,风水好,评为三元不败,丁财秀发。族长即谢跑回,看见椅子未动,就按椅子摆放定位为大门方位和朝向。后新屋里,樟树下果出进士,将军数人。

       东阳历史名人

       吴氏宗族十分重视教育,1908年,集用祠堂公产,在纱帽岭下建造了萍乡全县第一座农村私立完全小学。并用租谷资助贫困家庭的男童女幼上学。

       解放后东阳村,仍出局厅级八名,团职军官2人,二名教授。吴鸿,新屋里人,1963年2月生,现任华南农大副校长、教授、博士后导师,曾留学瑞士,专业药用植物研究,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农工委广东省副主委。其兄吴亮同为大学教授。

       报国卫家的人才。清朝有武举人两人,据载:清光绪年间,大安里有钱人罗风纲和南坑邓海山因不满朝廷,办哥老会,举兵近万人,西攻礼陵、萍乡县城,东犯袁州城,州县奈何不得。萍乡县县丞顾家相报江西道台并急请东阳村用公产租谷购买洋枪,组团练训兵对抗,由吴启连、吴启涛各率精兵营,持枪炮进行清剿,一举成功。道台向皇帝奏章:攻破九洲,兵占三寨。皇帝不解,思九洲乃中国,这时文延式奏曰:我家乡一小地名叫九洲。县丞送来写有“尚义可风”大匾祝贺(此匾今存),并给吴启连、吴启涛褒奖为六品官员及有功将士共46人奖赏。辛亥革命初期,富家子吴振才参加同盟会,在送刻起义印章去安源途时,被密告被捕,但宁死不屈,不供同党及姓氏,被点天灯活活烧死,时年33岁,家人不敢收尸,幸被安源的吴家佃户人暗中埋葬,后江西省省长熊世晖写墓碑,迁回东阳安葬,民国政府评为烈士。1930年村中吴坎元等四人参加红军并牺牲,评为烈士。

江西萍乡东阳吴氏

       民国期间,本村学生吴叶邦、吴调枢、吴若书在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中服役,后吴叶邦在汤恩伯部下任少将参谋;吴若书任少将机械师师长,成为中国革命军军事代表团成员访问过印度;吴调枢当上校团长;吴建中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江西第1军服役,随军长赖世煌一起逐级升迁至该军第一师少将师长(宣风易简烈士任该军第二师师长)。蒋介石凝赖世煌通共,曾下手令要吴建中杀赖,许吴当江西省省长,但他重义不受。传吴的下属熊世晖杀赖后当省长。此期间还有吴铁山为国民革命军团长,他们在抗日战争中都立过战功。此时,东阳三个少将、三个团长、营连长九人。他们回家探亲,在进村前便脱下授封制服,穿上便衣,在长辈及族人面前都谦和有礼。那时民间颂传东阳当官的雀皮带要用高箕子来担。成为东阳辉煌时期之一。那时,吴家族人势力极大,并置有枪支。芦溪乡公所派人到村办事,不敢进村,而是在村头传话。一九四六年高坑煤矿提高煤价停卖,新屋里吴承实一声叫唤,几百人去高坑担煤,矿主听说东阳人来了,不给钱都可担走。一九四七年一群国民党伤兵在芦溪火车站为辱一吴姓女子起斗,架起机关枪围攻东阳,村人不惧,对着放了几下土铳吓得伤兵退走。解放战争中,富裕人家女青年吴叶荣等3人高中毕业后参加解放军,在军政学校任教员。解放后,该村有两人在军中任团职。

       说到吴绍固和吴若书父子,吴德全生前还讲到了其父子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吴若书很有军事才能,与程潜等将领交往深。一次在拟提升前,被蒋介石召见,见他虽有内才,但个小,就说他适宜做政治工作。一九四八年弃官回乡。第二年,程潜率国民党军队在长沙起义投诚后,派人送信给吴若书,要他同吴调枢等原国民党军官去长沙,允原在国民党军队的职务降半职在解放军中任职。当时芦溪、宣风等旧时军人都来找他商量去长沙。但他厌烦官场生活,决定过清闲日子。其父吴绍固却劝说,若不去长沙,可能遭不测。若书等人去了萍乡,看到解放军政策好,于是又返回家乡。他对其父说:共产党政策好,从战场下来的俘虏都优待,愿者留军,回乡者发路费,我已离军一年多没有事的。并说凭我的大学文化当一个教师对社会也有利。但工作组违背政策,把吴若书、吴叶邦定为反动军官。这时吴建中带萍乡清乡团残部躲到大安里,解放军派人前去说降,允缴枪不杀。吴就同意并写条派人送给解放军,投诚后因有红军家属告吴建中欠红军血债,于是吴建中和吴若书、吴叶邦在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被枪决。不过几天,就在工作组决定把吴绍固作为官僚地主进行批斗并执行枪决的当天,吴绍固为儿子死不平,去萍乡乘火车上北京,找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好友毛润芝反映下层执行政策变化的情况。到北京住在同学家,同学劝说,毛润芝现为国家主席,戒严森备,门都进不去,向谁反映?住了几天,北京严查外地人,吴绍固就回来,躲在宜春合浦吴家两个月。这时工作组也派人去合浦捉拿,被族人藏了起来。随后,吴绍固躲到泉江庄地佃户家,佃家见东家老板来了,热情招待,但不得不向当地组织报告,结果被遗返回东阳。他以为这次必死无疑,走到禅台边用普通话对押送人说:“禅台是名胜古迹,以后是休闲的好地方,要保护好。显示出一个学者的远见。这时,工作组已撤走。吴绍固还是活了下来,这不经意的一次出走,竞留下了他的一条性命。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