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稼穑
夫王政首以重农治国先于经野,此固本洪猷保邦至计也,人君且然,况民为家计乎?当夫东作之日,稼穑为勤,爰致篝车之庆,刈获不辍,聿有仓箱之盈,胡忍乎逸豫乎西畴、优游于南亩?而反嗟原隰不齐,亩浍异壤也哉,余为戒之,务学上农夫以食,九人可耳。
译文:
一、农事篇
治国之策首推重视农耕,经略田野是安邦的根本大计。君王尚且如此,何况百姓经营家业岂能不以此为重?每当春耕时节勤于稼穑,方有秋收时"篝车"欢庆的丰收;收割劳作不辍,才能实现"仓箱"满盈的富足。怎能忍心在西畴田地游荡享乐,在南亩田间闲散度日?反而抱怨高地洼田不平整、沟渠田埸土质差呢?我在此告诫众人:务必学习上等农夫的耕作之道。若能精进农事,一人耕作足可养活九口之家!
【注释】
1.篝车:典出《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形容五谷丰登时,高地收成堆满竹篝,洼地粮食装满牛车。
2.仓箱:语出《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指粮仓谷囤充盈的景象。
3.上农夫食九人:出自《礼记·王制》"上农夫食九人",指优秀农夫的生产力可供养九口人,强调精耕的重要性。
4,西畴/南亩:古代农田代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诗经》"今适南亩,或耘或耔"。
5.原隰:高平曰原,低湿曰隰,泛指不同地貌的田地。
原文:
一、勤学
盖和璞者,天下之宝也,琢磨而后成,圣贤者,天下之智也,勤学而后精。顾周公日读百篇,孔子韦编三绝,仲舒不窥园门,车胤萤火自照,且大禹惜寸阴,虞廷执精一,圣贤且然,况下学者乎?余以为务必乘时笃学,究通典奥,或显名于当时,或垂誉于后世,自非然者,羲轮已如飞也,韶华已日逝也,虚度流光,是谁之愆?予之后人尚其朂诸。
译文:
一、勤学篇
璞玉是天下至宝,却需雕琢方能成器;圣贤是世间智慧之源,亦须勤学方能精深。试看周公每日研读百篇典籍,孔子翻阅典籍致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董仲舒三年不窥园门专注治学,车胤囊萤火虫照明夜读,大禹治水时珍惜每寸光阴,舜帝秉持精纯专一的治学态度——圣贤尚且如此勤勉,何况资质平庸的求学之人?我以为必须抓住光阴刻苦钻研,穷究经典奥义,或可显达于当世,或能留美名于后世。若不能如此,须知日月如飞梭,青春岁月日日流逝。虚度锦绣年华的罪责,该由谁来承担?后世子孙们,务必要以此自勉啊!
【注释】
1.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致串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开,喻读书勤奋,典出《史记·孔子世家》。
2. 仲舒不窥园:董仲舒三年闭门读书目不窥园,事见《汉书·董仲舒传》。
3. 车胤萤照:晋代车胤囊萤为灯夜读,典出《晋书·车胤传》。
4. 虞廷精一:指舜帝治国秉持《尚书·大禹谟》"惟精惟一"的专注精神,此处引申为治学态度。
5. 羲轮:太阳别称,传说日神驾六龙车(羲和御日),代指时光流逝。
6. 朂(xù):古同"勖",意为勉励,语出《尚书·牧誓》"勖哉夫子"。
原文:
一、夫妇
盖闻天道立阴阳、配两仪,而正始人伦,首夫妇,端六礼以称,嘉典重敌礼之配,礼先相敬如宾,必刑于而树范,斯家室以和平。故国风首重关睢,而王化起于闺门,然夫位乎外,宜理阳以肃刚健之规,毋阿好以取容;妇位乎内,宜理阴以守柔顺之分,毋预外以致诮。夫妇各尽厥职,乃家道克底于成,是以女宗播于彤管,母仪著于编缃,夫感孤燕而志咏,观黄鹄而兴歌。为妇者,尚知守义,为夫者,固甘妇人之不若乎?盖亦鉴诸古而勉之。
译文:
一、夫妇篇
听闻天地之道确立阴阳两极,配合乾坤两仪,从而端正人伦秩序的根本。夫妇关系是人伦之首,需通过庄重的婚礼仪式来确立。美好的婚姻应重视彼此对等的礼义,夫妻之间首先要做到相敬如宾,必须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如此家庭才能和睦安宁。《诗经》首篇以《关雎》彰显夫妇之道,帝王的教化往往始于家庭门庭。丈夫主外,应当秉持阳刚正气,遵循严谨刚健的规范,不可曲意逢迎以讨欢心;妻子主内,应当恪守阴柔温顺的本分,不宜干涉外务招致非议。夫妻各自恪尽职守,家庭根基才能稳固。因此贤德女子的典范被记载于史册,慈母的仪范流传于典籍,丈夫也会因孤雁的忠贞而赋诗明志,见黄鹄的专情而作歌抒怀。
作为妻子尚且懂得坚守道义,身为丈夫又怎能甘心不如妇人呢?这都需要以古人为镜鉴,时时自我勉励啊。
原文:
一、兄弟
试观文,身遜国,前后交推,煮豆煎箕,古今致诮,法戒昭然,处兄弟不知所效法哉。况兄弟者,同受形于父母,固夫人而知者也。乃以兄弟比于手足,益云如手足之至亲,而痛痒之相关也,近世泊于利欲之私,重产业而争之,听妇言而乖之,吁抑何重资财而薄父母哉?阋墙御侮,鹡鸰之所以刺也。兄弟既翕父母之所由,顺也。古诗云:紫荆花下还家日,花萼楼中合被时,同气由来兄与弟,千秋羞咏箕豆诗,后曹其三服之。
译文:
一、兄弟篇
纵观历史,古人为保全国家而谦让退位的事迹代代传颂,而兄弟相残的“煮豆燃萁”之举却始终遭人讥讽。前人留下的榜样与警示如此鲜明,身为人弟人兄者,怎能不知效法?更何况兄弟本是同承父母血脉而生,这本是世人皆知的道理。将兄弟比作手足,正是为了强调彼此如同手足般至亲,痛痒相连、休戚与共。可叹如今世人沉溺私利,因争夺家产反目成仇,因轻信挑拨离心离德。唉!为何将钱财看得重如山,却将父母恩情视若鸿毛?《诗经》中“鹡鸰在原”的讽喻,正是为那些内斗不休却声称共御外侮之人而作;《棠棣》篇所颂兄弟和睦,恰是父母心中最深的欣慰。古诗有云:“紫荆花下重聚首,花萼楼中共锦衾。同根同气本兄弟,千载莫吟相残诗。”愿后世曹氏子孙谨记此训,永葆手足深情。
原文:
一、忠臣
尝稽唐太宗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洵哉是言也。夫龙逄被刑,比干剖心,子胥鸱夷,屈原汨罗,死身以忠义出丹心,此诚罕觏焉。至于触柱之烈,冲冠之节,折槛之名,流涕之语,若登朝而仕者,所易效也。当佥壬覆国之日,奸邪惑主之秋,必披肝碎胆,匡救其失以致其君,以泽其民,乃无歉于朝廷,不愧于一心云。
译文
一、忠臣
唐太宗曾作诗道:"狂风中方见坚韧草,乱世里方识赤诚臣。"此言何其真切!夏桀残杀忠谏的关龙逢,商纣剖挖叔父比干的心,吴王赐死伍子胥后将其尸裹入皮囊沉江,楚怀王放逐屈原终使其投汨罗自尽——这些以性命践行忠义、以热血昭示丹心的壮举,实属千古罕见。至于如朱云以死谏诤撞断殿柱,蔺相如护国威怒发冲冠,张释之直言进谏叩断门槛,贾谊忧国忧民痛哭流涕,这般忠烈之举,恰是朝堂为官者应当效法的楷模。当奸佞祸国殃民之时,当谗言蛊惑君主之际,真正的忠臣必当剖肝沥胆,匡正君王的过失以挽救危局。唯有如此辅佐君王、惠泽百姓,方能无愧于朝廷俸禄,无愧于天地良心。
原文:
一、孝子
且同兹不匮之诚,每以物感移其天性,共此只承事,恒以嗜好夺其怀来者,吾无论也。若夫发明之念深豫顺之,志笃蹑蹻而历京华,挟策而干上国,致亲于显扬,养亲以鼎钟,固其上也,亦未敢期。而穷居革茅之间,菽水以明其欢,微食以将其敬,劬劳时惕,于心定省,勿愆于职,其有怀于二人者,又何歉于一心乎?否则,徒以燕衔为孝,即为我夫子之明训矣,切为戒之。
译文:
一、孝子篇
那些同样怀有不竭诚孝之心的人,若总是用物质讨好来动摇天然本性;共同承担侍奉之责,却常因自身嗜好而忘却根本的人,我暂且不作评说。至于那些深怀显亲扬名之念、坚定践行顺亲之道者,即使脚穿草鞋奔波京城,手持策论报效国家,使双亲荣耀显达,以珍馐佳肴奉养父母,固然是尽孝的上乘境界,但也不敢苛求人人做到。若是身处贫寒茅屋之中,用粗茶淡饭让父母展露欢颜,以微薄食物传递敬意,虽劳苦仍时刻自省,内心恪守问安之礼,侍奉之责从不懈怠,这样对父母怀有的真情,又怎会比富贵之人的孝心欠缺半分?反之,若只效仿燕子衔泥般做表面孝行,这恰是孔夫子早已明言的警示,务必要深以为戒!
【注释】
1. 鼎钟:原指贵族宴饮的礼器,借喻珍馐美食的奢华奉养。
2.定省:典出《礼记》"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指子女早晚问安的礼仪。
3.蹑蹻:"蹻"即草鞋,形容贫士穿草鞋远行求仕的艰辛。
4.菽水:豆与水,语出《礼记》"啜菽饮水尽其欢",指最简朴的食物供养。
5.燕衔:化用"燕巢幕上"典故,喻看似用心实则危险的表面孝行。
6.夫子:特指孔子,《论语》中多次强调"色难"等内在孝道精神。
原文:
一、节妇
尝观闺帏者,风俗之原也,节妇者,闺帏之表也。使节妇有疵,则闺帏之彝纪坏,而风俗之纲驰,虽有智者,亦无如之何矣,其攸系讵渺少哉。或芳年失夫,柏舟自誓,中年丧君,玉洁冰清,勤俭以治其家,和丸以课其子,名推于月旦,节标于青史,生则可以质天地,死则可对夫君,何其节欤!切时戒诸,切时戒诸。
译文:
一、节妇
我曾观察,妇女的德行是风俗的根源,而节妇则是妇女中的表率。若节妇有瑕疵,妇女的常规纲纪便会败坏,社会风俗的维系也会随之松弛,即便有智慧之人,对此也无可奈何——其关联之重大,岂是微不足道的?有的女子在青春年华丧夫,如《柏舟》诗般坚守誓言终身守节;有的中年失偶,仍如玉似冰般清白自持。她们勤俭持家,以严苛之法教导子女(如“和丸教子”之辛劳),声名受世人称颂,节操载入史册。生前可无愧于天地,死后能坦然面对亡夫——这样的节操何其崇高!(世人)务必时时以此为戒,务必时时以此为戒!
【注释】
1. 柏舟自誓:化用《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喻寡妇守节之志坚不可移。
2. 和丸:典故出自柳仲郢母以苦丸教子读书,指母亲辛劳严苛教子成材。
3. 月旦:东汉许劭兄弟每月品评人物,称“月旦评”,后泛指社会评价。
4. 青史: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书为青史,此处指节妇事迹载入史册传世。
原文:
一、交友
易垂丽泽之文,诗咏嘤鸣之什。朋友乃吾人之一伦,而缔交关吾身之损益,择交诚要矣哉。昔吾夫子教人于弟子时,即示以亲仁爱众,而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其示人,交友之意至深切矣。顾订青云之交,非徒衔杯称知已,而书金兰之薄,即历生死为同心,不然滥交不择,吾恐燕朋之害,匪僻之伤,且蹈于张陈之凶,终箫朱之隙末,乃悔前此之交非其人,亦己晚矣。可不慎欤?
译文:
一、交友
《易经》以"丽泽"(两泽相连)之象喻示朋友互益,《诗经》以"嘤鸣"(鸟鸣求友)之篇歌咏知音相和。朋友乃人伦之一端,而结交何人直接关乎自身的得失利害,选择朋友实在至关重要!昔日孔子教导弟子时,便指示要亲近仁者、友爱众人,见贤者便思与之看齐,择善者便追随其行——圣人揭示的交友之道何其深刻!所谓订立青云高谊,绝非饮酒碰杯便称知己;所谓书写金兰盟约,须经生死考验方能同心。若交友不加选择,我担心会有"燕朋"(如燕雀般轻浮之友)之害、"匪僻"(邪僻之徒)之伤,甚至重蹈张耳陈余反目成仇之祸,终如萧育朱博友情破裂之局。待到后悔当初误交非人,已然为时太晚。怎能不慎重啊!
【注释】
1、丽泽:出自《周易·兑卦》"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喻朋友相互滋养如两泽相连。
2.嘤鸣:源自《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以鸟鸣喻寻求同道。
3.金兰:语出《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指深厚情谊。
3.张陈:汉代张耳与陈余原为刎颈之交,后反目成仇相互攻杀。
4.箫朱:汉代萧育与朱博初为密友,后因权势产生嫌隙,喻友情不能善终。
5.燕朋:出自《礼记·学记》"燕朋逆其师",指轻佻不正之友。
上一篇:家训:决定家族高度的基石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