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顶吴氏宗祠坐落于苍南县灵溪镇宕顶村,迄今已有二百六十余年的历史。自始建以来,其择址皆在素有“神龟瑞兆”之称的古中宕之地,坐东面西,也就是坐卯向酉兼甲庚分金。祠前遥对虎踞(浦头山)、龙蟠(渡龙山)之峰,后枕雄狮(屿峰山)横立之岗,南有鹤峰相衬,北有横阳支江东流,可谓风水极佳。
现存的宗祠建筑乃是宕顶吴氏后裔于2004年集资重建而成。其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前后共两进,建有大殿、戏台、南北厢房等。建筑形式为仿清代江南风格的翘角大屋顶造型,占地近2000平方米,建筑总造价达300余万元。
一、吴氏宗祠的建造历史 据考证,宕顶吴氏自肇基祖光星公在此定居后,后裔子孙已有四次建造宗祠的经历。 第一次建造时间约在清朝乾隆初期,据传当时祠堂初建成时仅有三间平房,不过其确切时间以及主事人等信息如今已无从查考。
随着家族人丁日益兴旺,在清道光十八年(1833年)进行了第二次建造,此次建成二进式,建有正殿五间、前座门房三间、南北轩廊各三间。可惜的是,由于资料遗失,主事人等相关信息现已不得而知(在第三次拆建时曾发现木制“百步”上有第二次建造的墨笔记载)。
此后历经一百四十九个春秋,因年久失修,宗祠破损严重。于是在公元1982年,由吴志铭、吴明春、吴续明、吴正议、吴明陶等宗长主事,对宗祠进行了第三次原址原基拆建。此次拆建的建筑形式、规模与原状相同,均为单层单檐建筑,只是将正殿木柱改用了砖柱。该次拆建于公元1982年5月动工,据当时当事人回忆,本地每丁集丁钱3元,外埠每丁1.5元。由吴李明(泥工)、吴正甫(木工)宗亲领队施工,总造价9000余元,同年9月完工。落成时,郑氏姻亲组团前来祝贺,宕顶吴氏宗亲设酒宴款待。但遗憾的是,重建不久后宗祠便遭受白蚁严重侵蚀,摇摇欲坠,只能逐年增加木料来支撑(拆除后发现蚁害严重到无一根木料可再用)。
二、重建吴氏宗祠进入21世纪,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宕顶吴氏族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重建宗祠、缅怀先祖功德的心愿也愈发强烈。公元2003年,迁居灵溪的吴正团、吴启立、吴启昉、吴守允、吴正满、吴正福等宗亲,在宕顶吴氏青年会元宵节团拜酒会上发起了“重建宗祠、改变家乡面貌”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与会百余名青年宗亲的热烈响应,吴守允、吴正满宗亲当场认捐15万元,此举在全族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无不赞同响应。 同年二月初,召开了有百余人参加的各房各支派代表会议,通过了重建宗祠的决议。一致推选热心公益、责任心较强的吴钦诲、吴正闻等宗长组建“宕顶吴氏宗祠建设委员会”,推选吴志铭(守金)、吴守锵等宗长组成“宕顶吴氏建设宗祠顾问委员会”。
在“两委”的召集领导下,各房各支派累计召开筹资会议数十次,落实丁钱指标,制定捐资褒扬措施。同时,组织人员先后五次到苍(南)平(阳)两县各地参观考察宗祠建筑,结合用地情况优化方案,由吴正闻宗亲设计规划总平面图和建筑施工图纸,以公开招投标方式,根据七家投标单位的报价,经“两委”人员、各房各支派宗长组成的评标会评定,最终选定由“苍南建丰园林古建工程公司”承包建设。
三、吴氏宗祠的落成庆典为适应大宗祭祖和日常地方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此次重建的规模比原祠有所扩大,用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800平方米。于公元2003年12月28日破土动工,按照日后新村改造规划要求,新祠建筑群中轴线南移17米,但朝向分金不变。全部建筑采用带型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单体建筑四周立面均装饰五彩斗拱,大殿、戏台双重屋面,飞檐翘角仿古式,上铺黄色琉璃筒瓦。2004年12月30日竣工,合计总造价200万元。 新祠竣工之时,为庆祝落成答谢各方面人士对宕顶吴氏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分别于2005年1月1日与2日两天,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庆典活动。庆典期间,族内调集人手百余名组织会务接待,聘请三班司厨人马,两天共计设酒宴275席,接待来宾2800余人。
四、建设吴氏宗祠,宗亲无私奉献 为了新祠堂的建设,众多热心宗亲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极高的工作热忱投身到各方面事务之中。像慷慨解囊、带头献资的吴黎明、吴守允、吴正闻、吴正满等宗亲,他们的模范行为对成功重建宗祠起到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更是不胜枚举。新祠的落成充分展现了宕顶吴氏后裔敬宗重祖、精诚团结的高尚情操,也充分体现了宕顶吴氏后裔奋发图强、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与愿望。
雄伟庄严的新祠,是16000余名后裔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血脉相连的根!盛哉!福哉!后裔子孙将如祠旁的母亲河一般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先人手植的香樟巨树,也将永远苍翠茂盛,蔽护着后裔子孙吉祥如意,世世平安!
下一篇:湖南宁乡吴氏宗祠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