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春夏之交,风和日丽,永记在安徽吴氏文化发展史上新的篇章——江淮大地上,在安徽梁园吴氏祠堂揭牌成立了安徽第一家泰伯书院。近百位吴氏宗贤齐聚祠堂广场,共同见证安徽首座泰伯书院的庄严揭牌。
上午九时,安徽泰伯文化联合会、合肥吴文化联合会、肥东吴氏文化联络会秘书长、典礼活动主持人吴长先宗贤宣布安徽梁园泰伯书院揭牌典礼开始。
礼乐齐鸣,高朋满座。
典礼现场邀请世吴七届执行主席、广东泰伯文化交流中心(粵吴总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东莞吴氏文化交流会会长吴虹渊宗贤,七届世吴常务副主席、广州泰伯文化交流中心会长吴松康宗贤与安徽泰伯文化联合会顾问吴文渊、会长吴卫宏、执行会长吴宗斌、常务副会长吴广鑫等宗贤共同为梁园泰伯书院揭牌,并合影留念。
邀请梁园吴氏祠堂理事会名誉会长吴恒冰宗贤鸣鼓三声,一鼓宗族恒昌,二鼓文脉绵长,三鼓至德永光。
会上,各地参会宗贤发表致辞。
当天下午,前往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参观吴氏宗祠和吴氏始祖七三公墓园。
约在下午五时,安徽泰伯文化联合会在合肥明月东一大酒店组织召开安徽省域泰伯书院筹建研讨交流会。
世吴七届执行主席吴虹渊提出泰伯书院建设的时代意义
1. 弘扬泰伯精神,赓续文化根脉泰伯“三让天下”的至德精神与开拓江南的历史贡献;书院作为文化载体,传承吴氏宗族“孝悌、谦让、创新”的价值观;
2. 服务地方文化振兴助力安徽梁园打造文化地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增强地方文化认同感,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3. 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宗族力量以书院为纽带,促进海内外吴氏宗亲交流合作; 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融合。
4. 建设泰伯书院是吴家特有的文化载体,一个组织为什么要有文化,就如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在提倡宣导文化,文化是国家级组织的精神及灵魂,不但能让我们知道从哪里来,也是让我们知道要去哪里。
泰伯书院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
1. 基础设施建设与功能定位修缮吴氏宗祠,完善书院功能区(展示厅、讲学堂、藏书阁等); 融入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文化传播体系;
2. 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系统整理泰伯文献、吴氏宗谱、地方文史资料;开展口述历史采集,记录宗族记忆与地方民俗; 举办泰伯文化主题展览、非遗技艺展示活动。
3. 教育功能深化与品牌打造开设国学讲堂,定期举办经典诵读、礼仪研习等活动; 联合教育机构开发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打造“泰伯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
4. 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成立泰伯文化研究中心,联合高校开展课题研究; 定期举办吴文化研讨会,出版学术成果;与国内外书院、文化机构建立交流机制。
5. 社会服务与创新发展开发文创产品,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 组织公益讲座、社区文化活动,服务地方群众;
保障措施与实施路径
1. 组织保障成立书院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工;吸纳宗族代表、学者、社会贤达参与决策。
2. 资源整合争取政府政策支持,联动文旅、教育等部门; 发动宗亲和社会力量参与资金筹措、资源捐赠。
3. 人才队伍建设招募志愿者团队,培养文化讲解、活动策划人才; 邀请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提供智力支持。
4. 长效机制构建制定书院发展规划(3-5年),分阶段推进目标; 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确保项目可持续运营。
总结与展望
1. 呼吁各界共同参与,将泰伯书院打造成文化传承、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的标杆平台;
2. 展望书院未来:成为安徽文化新名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上一篇:远口泰伯书院赋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