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历史 > 吴氏考证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考《本源引》及《墓志铭》辩

       吴世万后裔近代谱牒中,出现了一篇以“众首重辑”署名的《吴氏始祖开辟晃县西溪龙寨世系本源引》(以下简称“本源引”)。这篇引文的标题,在各房谱牒中然命题各异,但其内容却很一致。主要重辑了吴世万的族源,撰述了吴世万、杨天应、姚君赞三位始祖开辟沉州之西的故事。

      《本源引》开篇说:“启祖原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十字街朱石巷,坐东朝西,寅山申向,后徙居靖州诸葛城会同远口,遂家焉。念自庐山以至世万公二十一世孙也。派自洪都,支分南郡”。接着撰述:“我世万公以茂才救乱有功都指挥,蒙恩封百户侯,不愿为官,落弹游猎于芷江西,后移广西柳州府(路),又迁湖南(广辰州沉州芷江为民。万公素与文献往来相契。公对献曰:‘当计及于子孙久远之谋,有将来人稠地窄之虑’。献曰:‘吾亦虑及久矣!”序文接着描写“忽然路遇杨天应”,三人同行口渴难止。天应将竹扦地,清泉顿涌。行至西溪境内云沉雾结,突然天朗气晴,吴、姚二公认为“今日云雾开,莫非天应斯人来”。于是,结盟为兄弟。“虽然异姓,如系同胞誓不联姻”。这篇引文包括命题,除某些历史概念和地理常识比较模糊外,读者初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本源引》自何处来呢?稽查吴、杨、姚三姓族谱便知其原委。

       吴世万出自江南西道永新吴氏。唐宣宗时,九江德化令吴篪生10子,其第8子吴皙事南唐永新主簿,为官清正深得民心,卸任后当地百姓造房留居永新,并在宅旁凿井一口,人称义井。吴皙为永新1世祖,其长子吴熄回庐山奉祖,次子吴炤由义井迁家邑南烟冈。孙吴愿、吴惠自邑南烟冈再迁廉里,愿居中院,惠居上院。14传到吴暹,因读书自廉里上院徙家卢陵安塘(今江西吉安市,又称禾川)。自义井邑南烟冈迁居廉里复徙卢陵安塘,旧谱称“三里(“里”,旧时基层建置)吴氏”,或“安塘三里一派”。16世传至吴盛,任南宋大理寺丞,因言事忤权贵,弃官自卢陵安塘西迁避居靖州会同远口(今贵州天柱县远口),为远口吴氏始祖。吴盛5传至“世”字辈,有世爵、世元、世昌、世万、世禄、世德、世铭、世雄等兄弟19人,先后析居沅水流域。元顺帝元统初(约1333),吴世万弃官定居沅西大溪龙寨,为大溪龙寨吴氏始祖。世万3传至“富”字辈有12孙,于明洪武初先后析居舞阳河南支流大溪(今平溪河)和西溪流域。

       安塘三里吴氏自南宋嘉定7年(1214)光祖首修族谱后,至明中叶经8次续修。嘉靖18年(1584),族贤吴铎、期肇等纂修《吴氏合修前后全谱》,并由礼部主客司郎邹守益赐序,吴铎、期肇分别撰序作记。清康熙、乾隆年间,世万后裔四、十二(克寨、柳寨)等房上承安塘三里昊氏宗谱,下录本支世系,编修本房支谱。历代先哲宗贤,在谱序中记叙脉经清晰,派系繁衍泾滑分明。《全谱序》指出:“徙外省则有茶酸、古攸、酃县、祁阳、溶江、会同、远口、柳村(今新晃柳寨)、龙村(今新晃龙类)诸吴,皆庐山禾川之所出也”。道光戊申谱吴家骤撰序说:“吾族之谱啟自有郃(今陕西武功西南,后樱外家之围),绵于无锡,由秣(mo)宁县东南)而远口,远口而舞阳”。

      杨氏全谱和姚氏全:修于乾隆年间。杨氏乾隆谱载:“缅思公祖籍陕西西安府华阳县;令公(杨业)-先父務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该谱又说:“永乐年间(一说水乐2年,一说永乐12年)有吴公世万、姚公君瓒、龙公帝盛、谢公天飞来至芷盈(芷江边地》,即中寨是也。是时,天昏地暗,雨雾蒙蒙。神灵有感曰:‘要得云雾开,必待杨姓来’。四公因访全罗蒙,约余鼻祖应公同来卜吉。及至,雾于焉大开。斯时夏季炎熏。渴无由止。应公执杖凿井,清泉涌出”。

       姚氏乾隆全谱上溯到姚君赞的高祖,就是“奉旨拨民征天下,殷实之家实辰州”迁居沅陵的良珊,下录君瓒的孙辈正文、正浚、正灏等13兄弟,嘉庆16年(1811),姚辉得导增补全谱。他访遍川、粤、黔、楚各地,最后在江西南昌丰城县找到线索把谱溯上去,历时38年至道光29年(1849)全谱增补完竣。据族谱载:“文献,字君赞,生正统庚申年(1440),由柳寨卜吉伞寨,与吴世万、杨天应结盟兄弟改正字派,定再、政、通、光、昌、胜、秀子派,谟猷宏远,智气超群”。

      咸丰、同治年间,吴万世后裔仍有部分房族支谱编修尚末就绪。其间,吴、杨、姚三姓始祖遇神梦示结拜兄弟的故事已成热门话题。与此同时,一本摸拟杨、姚二姓谱牒情节杜撰出来的“吴氏宗支簿”手抄本悄然出台,并在家族中传抄蔓延。其中说:“启宗天麟王所生一子,名唤吴都。妻龙氏,所生一子大昌王,生名唤吴殇,中了八总爷,升至粮源,自江西南昌丰城新路街,坐东朝西向。后升至广西犹阳府沅州县马路巷坐南朝北,后开辰州府辰州县,后新龙款磨寨,后至升下西溪涂家寨,以中地执银洞插标为界”。光绪14年至18年(1888-1892),吴世万后裔部份房族倡修支谱。于是,一篇以“宗支簿”为基础,以杨、姚道光谱中的故事情节为依据的《本源引》重辑出台了。

      《本源引》问世迄今已历时一个多世纪,由于它不以事实依据为基础,凭想象虚构情节,导致自相矛盾。一方面标新立异,说:“启祖原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派自洪都,支分南郡”;另一方面却含糊其辞,说“念自庐山(其实应说永新始祖吴皙) 以至世万公二十一世孙”。民国25年(1936),吴作斌为大晏(八房)提《三修谱序》说:“皙公官吉安,惠德在民,为永新开基始祖。子孙益盛,世居官。传至盛公,宋理宗时任大理寺丞,以言事忤宰相弃官,徙湖广之会同远口,为湘中始祖。置田三百余顷,年纳官税二百石,家世之富盛可知矣!至六六公仍散居靖州会同,生世昌、世爵、世万。我族即世万公后也。光绪成子年(1888)续修族谱载‘世万公由江西南昌丰城县自(至)会同远口家焉。又越广西柳州及湖南芷江家焉。素与姚君赞公,由鱼溪而上,道遇杨天应公,执杖凿石出泉,效桃园故事卜磨寨新龙地居焉’

       六六公席(袭)先人盛业,久居于会同靖州,阀阅巨族,旧谱记载极详。万公又何由江西丰城而上?此诚令人不解也。十分遗憾,作赋的论述在族中见者可惜不多,仅退支谱序,能识者为数甚寡。60多年已经过去,而鼓噪之声未息。

      1987年重垒吴世万坟茔,并将引文情节修改镌刻《墓志铭》。引文和墓志情节互相抵捂。引文说“忽然路遇杨天应”墓志却说“万公回至靖州飞山脚下,取得杨姓之子天应前来”。引文说:“虽然异姓,如系同胞誓不联姻”;墓志却说:“杨天应是(吴世万)外甥”。二者叙述的故事,谁真谁假必须让事实说话。按序文和墓志提出的问题考证日吴世万,生于元世祖至正26年(1289),曾于延祐2年(1315)辅周王和世辣出征云南,兼平黔楚。杨天应,生于城步罗蒙寨,永乐年间(1404-1416)迁天柱兰田楞寨,旋迁西溪芷盈(《杨再思氏族通志•四天考》)。姚文献,字君赞,生于正统庚审年(1440)。三位开基始祖应该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杨天应是杨再思第19世孙(道光谱说12世孙),杨康(光泰)的长子。杨康的夫人朱氏生昌应、昌保(天应、天保)。天应不是吴世万外甥。吴世万的孙媳有二杨(富官、富保妻)一姚(富来妻),曾孙媳有三姚(总伟、总德、总胜妻)二杨(总容、总魁妻),且富昌子孙辈有90%以上妻杨氏女。由此可见“结盟兄弟”“外甥”“誓不联姻”都是假话。致于“改正字派”又是怎样一回事呢?杨姓用的“再、政、通、光、昌、胜、秀”是传宗字派。明洪武年间黎平建的飞山庙前有付对联:“七字传宗来宋北,八轮迎祖派关西”足以说明。姚君赞迁伞寨定居后,约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自第二代再聘、再榜、再麟、再行兄弟起,便借用杨姓字派。吴世万的子孙前四代的字辈为“世品富总”是统一的,到第五代混乱了,其中老黄寨富赛子孙也借用杨姓字派,时间约在永乐前后。此后,平地(七房)、晏家(八房),扶罗(五房)、先后自第六、七、十一世起借用这个字派用字。在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年代,吴、杨、姚三大姓氏开发舞阳河畔,毗邻相处,成为唇齿相依共求生存发展的伙伴。三姓人中的某一代曾结盟兄弟,无可非议,况且姓氏文化的渗透也有很大影响。

     《本源引》和《墓志铭》展示在族众眼前自相矛盾,互相抵牾。误导吴世万的子孙们到中国历史上建置未满一年的洪都(公元1362年朱元璋在故洪州建洪都府,次年改为南昌府》去寻找什么人分派,到鄂东南江陵地带古南郡去找什么人分支。从而混淆是非,紊乱族源,妨碍人们对姓氏血缘文化的研究。老一辈族贤达士呕心沥血,执着追求完善家族文化用心良苦,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翰墨。笔者作为家族中不起眼的小辈,原本应虔心拜读,唯言是听,不该叼絮不休。但《本源引》自19世纪末叶以来流传甚产;一时众议哗然,文字连篇累牍。近年来其中内容为某些方志和典籍录用,势必导致子孙后代,争论不息无所适从。因而,在考其由来,辨其真象之后公诸于族众,供来者剖析。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