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几篇探讨《祐公碑记》的文章以后,对祐公宗族的研究似乎陷入了困境。前几天浏览吴氏在线,“关于休宁吴田吴氏祖源的两个版本”文中的一张毘陵吴氏族谱(山东吴明远宗长提供)图,让我眼前一亮。图中文字说“浯溪吴氏相传自衢开化(今浙江衢州开化县)桠山来海宁(今在休宁县)分居浯溪”。
本宗族谱封面也为“浯溪吴氏”,多年来我一直没弄清这“浯溪”在何处。根据以上的资料,结合该吴氏迁来休宁为宋宝祐年间(公元1253到1258年),本人推论,该脉吴氏很可能与本族有关联,因为宋朝之前在衢州仅有本族吴氏。祐公后裔在吴越国后期就开始分布在衢州和周边各地。
另方面,该信息来自“毘陵吴氏族谱”,因此推断毘陵吴氏也与该休宁吴氏有关联。本人对毘陵吴氏作了进一步了解,因为本族堂号为“三让堂”,故查了毘陵吴氏的三让堂,获知其居住地为江苏常州宣庄,且与抗金名将吴玠是一脉。
展开来查阅,我进一步发现如下信息:吴玠弟弟吴磷的孙子吴曦在1207年,因称蜀王仅四十一天被杀,与其一起被杀的还有他的堂弟吴晛。史记中没有吴晛更多的记载,而我联想到同时代的衢州常山桐门(洞门或同门,今常山球川镇九都村一带)的吴晛(常山县志记载他曾知汀州),不知道是否为同一个人。为什么我想知道是否同一个人呢?因为常山桐门吴氏在宋朝初早期为官的非常多,但是在宋朝,吴晛却成了地方志中记载的最后一人。
我也曾探究常山桐门吴氏在宋朝中后期式微是否由吴昉造成的。据《宋史本纪》卷二十四记载,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胜捷军校陈通作乱于杭州,俘获帅臣叶梦得,杀漕臣吴昉。吴昉是常山桐门人,时任转运判官。虽然他的被杀不是他的错,而是陈通反叛所致,但被错杀者没有得到昭雪,所以,我曾认为这事件也是常山桐门吴氏退出宋朝官场的原因之一。
要弄清浯溪吴氏的来龙去脉,尚期待发现更多的相关历史史实。
吴 武
2021.10.15
上一篇:华莹山南宗和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