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况
苗家大院建筑材料以木材、小青瓦、青石板为主,采用穿斗、歇山、斗拱等古建技艺构建。主要建有凤鸣居、南楼、左右厢房、文昌阁、武胜楼、方圆楼廊、大门等楼阁。主要特点:全是榫卯结构、纯手工、不用一颗钉子,通过楼廊相接、榫卯嵌合,建成一座独具民族特色四合院落。
建筑坐北向南,投资1000万、占地1518平方米,设立200根木柱,组成24间进深,构成 9个歇山式屋顶、81个屋檐翘角、123个檐瓜吊灯笼,上木梁共10根等建筑形态。建筑用材780立方,耗木料9999件,请工15189个,建期5年。大院主楼高3层12.3米,厢楼高2层8.9米,廊楼高1层5.8米。
大门建于院落东方,与大院围墙相连,是大院出入的总门。建筑共立18根木柱、楼高9.5米,由梅花斗拱、歇山屋顶、门当等传统木构法式建成。
苗家大院建筑,总策划:吴恒文。周易指导:凌云海。木工匠:吴永忠、吴玉。泥工匠:甫旦生、禹优求。
文化内涵
苗家大院虽由人造,但宛若天生。建筑应用《周易》文化与圣贤之道和现代元素揉合构思,体现“天人合一”传统思想,把文化内涵寓情于景、寓义于物体现于一院,把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信仰追求等民族文化融入到建筑风格之中、镶嵌在院落枋柱之上,承载着大院的精神文化天地。
建筑特设200根立柱,蕴藏九宫中乾坤两宫理数之合,蕴含庭院纳乾坤之意,成为“天人合一、阴阳合徳”,意与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吻合,每根立柱各代表着一个年份砥砺前进,让大院文化绽放时代华彩。
构建组成24间进深,蕴合24个节气,意为周而复始、天长地久。构成9个歇山式屋顶,形成九宫格局,蕴含九宫法则,喻为九星连珠吉兆;屋檐翘角81个,暗藏九九归一,意为九宫还原、真理归根;木瓜吊灯笼123个,蕴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道;共上木梁10根,即上梁十次,蕴有十位数齐,喻合阴阳五行平衡,意为完美征兆。
建筑文化丰富、寓意深刻、印证独到,促成大院精神文化灵魂,提高了大院文化价值,提升了人们旅游生活质量,促进了民间文化以及历史性建筑研究和交流。
大院简介
苗家大院位于湖南省靖州县三锹乡元贞凤冲村半田段团寨。交通便捷:距靖州县城50公里,距从松高速公路锦屏县敦寨出口15公里,油路可直达,交通便利。周边旅游:距地笋苗寨13公里,与黔东南隆里古城40公里。
苗家大院是集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农庄。建于2010年8月,投资打造乡村旅游,开发生态种养产业,组织村民成立绿色种养合作社共同发展。目前,可提供住宿、餐饮、垂钓等接待,可体验民俗、农事、影视拍摄等活动,销售原生态禽畜产品,是传承展示和欣赏苗族手工艺、传统文艺的舞台。
大院2015年10月落成开放,深受游客青睐,社会效益明显。如今声名远播、闻名遐迩,以它传世经典的建筑,丰富多彩的文化,灿烂绚丽的风情脱颖而出,现已成为了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是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文旅特色
紫门楼(延陵第),是独立的大门。建在大院左东紫气方,门内栽有紫竹,建为八字形大门,有“宽进窄出,紫气东来”之意,进门摸摸紫竹,紫气福来。
南楼
南楼,是四合院前正门。形态犹如将军坐轿,以楼上起楼、官轿穿斗、品字斗拱构建,体现南楼“品德”内涵,与大院中堂“俯仰天地”遥乎相应,蕴含着德通天下、日转千阶之道。南楼门前中间有“龙凤呈祥”石雕,前面围墙呈官帽玉带,衬托南楼阴阳和谐、玉带缠腰。
龙凤池
龙凤池在南楼内则,具有消防、净化、聚气作用,特有“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之意,池内养有鱼类动物,增加院内生机和灵气。
半月塘
半月塘在大院围墙前面,构成半月弧形,池内有寿龟望月,养有鱼龟动物,是院内水流所归之池,既起到消防作用,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聚财气以及延年益寿之意。
凤鸣居
凤鸣居,山状如凤,形如鸟巢,引申“凤鸣岐山” 得名,是大院最贵重的主楼。中堂方正端庄,悬挂着“俯仰天地” 匾额,是主人接待贵宾等活动场所,中堂前门部位为燕窝,是主楼吸纳天地祥瑞的气口。
文昌阁、武盛楼
文昌阁、武盛楼,是大院重要的亭台楼阁,结构复杂罕见,蕴育着“文武双全” 和“栋梁之才”的涵意。文昌阁为藏书楼,武盛楼为棋牌室。看书者能成栋梁之才,娱乐者能为常胜将军。
方圆门楼
方圆门楼,在大院中心位置,是大院的隔断和集散廊楼。方圆蕴含着“天方地圆” 处事之道,横梁悬刻“八卦图” ,镇守着风调雨顺,囯泰民安。人们仰望,平安临身,看懂玄机,一生平安。
长寿泉
长寿泉,在主楼天井左方,是大院神奇的水井,水源自如,水质良好,甘甜可口,人们当神仙水来喝。
社会效益
苗家大院投资2000万元用于土地流转,打造乡村旅游,开发绿色种养产业,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院自开放以来,游客不断攀升,常为村民提供岗位就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140户,帮扶效益明显。目前,为了确保贫困户增收,提升巩固脱贫成果,正在扩建年出栏5000头生猪养殖场。
以苗家大院为依托,成立农村经济种养合作社和生态种养专业协会、成员共123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模式,积极帮助社员培训业务知识和推销农副产品,提高社员增产创收。现已成为了湘黔靖州地笋苗寨与黔东南隆里古城乡村旅游的中接点,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