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涓清净水,肯与洗尘烦。”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来自浙江省常山县桐门福田寺。该寺城西三十里,背靠青山,地处开常古道,九都龙绕。寺前一涓清泉,滋润了千多年川流不息的古代徽商到江西、去福建,见证了景德镇瓷器销往沿海各地以及经此出海。寺周边景色喜人,“山列锦屏秀,水流翰墨香”。
本族家谱记载始祖后唐同光年进士吴祐,简命来守三衢,致仕卜居常山桐门,置东园胜壤建福田名刹,卒后赐葬梧峰,而随居桐门先祖列瘗东园寺内。光绪十二年《常山县志》记载福田寺在县西三十里吴祐建,俗称桐门寺,岁久,圮。淳化二年(991年)三世孙君德(重)建,熙宁九年(1076年)六世孙(以下17个字字迹不清、句意不明)近山田地埂付住持(以下3个字字迹不清)以奉香火。宋嘉泰三年(1203年)复建(据《衢州府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僧元幖重修。
明永乐年间,寓居常山的江西诗人袁敬所游该寺后,欣然留诗:
闻说桐门寺,高僧尽日闲。
有轩皆种竹,无户不看山。
杖锡凌空碧,袈裟点露斑,
一涓清净水,肯与洗尘烦。
家谱还记载始祖吴祐去世后,吴越王敕墓额,曾孙君肃奉祀建中丞宅,撰文立碑(本文标题中的《祐公碑记》指的就是此碑文)。
五代十国时期,常山地处偏远山区,佛教的兴盛,一方面是唐末大环境影响的延伸,另一方面与吴越王崇佛政策密不可分。当时天下纷争,兵火连天,民不聊生,平民百姓祈求安康,心向乐土,而佛教描绘的正是人们所渴望的慈悲、清净、极乐的世界。吴祐公功成名就流寓常山桐门,设庙建寺为宗人积德,为国祈福,以期子孙兴盛,国泰民安。
吴祐公于建隆壬戌年(962年)离丗,今年是逝世1060周年,故以此文纪念之。
吴 武
2022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