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故事 > 人物传记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中医脊梁——吴钦堂

       吴钦堂(1887-1979),字焕章,河南杞县傅集乡赵村人。年少时即承传统教育,塾馆攻读与中医研习并行,奠定“儒医”根基。成年后扎根乡野行医,秉持 “医者仁术” 理念,对贫苦百姓常免诊费、赠药材,以乐善好施的品行深获乡邻敬重。 

       1927年,其子吴芝圃领导杞县农民起义,他当即以家产资助;次年大革命失败后,被通缉的吴芝圃重病潜归,吴钦堂凭精妙医道悉心调治,助其子转危为安。1938年5月,吴芝圃就任中共豫东特委书记,以吴家为据点组建抗日武装。吴钦堂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变卖家产购置枪械,为爱国志士提供食宿,更亲任随军医生,扛起救死扶伤重任。此后八年间,即便吴芝圃历任支队副司令员、豫皖苏区党委书记等要职,吴钦堂始终以普通军医身份随军转战。在豫皖苏边区的枪林弹雨中,他既治战士枪伤,也疗百姓疾苦,用医术为革命事业筑起 “生命防线”。

       1952年,吴钦堂响应号召,与抗日名将彭雪枫之父彭延泰携手,以500元资金和四间民房为基础,筹建河南省人民政府军政机关中医诊疗所——这便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雏形,这段历史被后世誉为 “二老办院”。1953年10月18日,诊疗所与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合并为河南省中医院。彼时,医院党组拟提名他任名誉院长,吴芝圃坚决反对特殊任命,而吴钦堂坦然回应:“我就是想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最终选择扎根临床一线。

       建国后,吴钦堂参与河南中医学院筹建,出任妇科主任,为河南中医妇科发展奠定基础;担任中华医学协会河南分会理事,与业界同仁共促中医传承;研制的“木香调经丸” 被誉为“妇科奇药”,多次亮相北京全国医药成果展览会;著有《验案手稿》,凝聚毕生临床经验。吴钦堂的一生,是中医传承者的缩影。

       1979年,这位跨越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医者溘然长逝,但他在战火中坚守的仁心、在名利前秉持的初心,早已融入中原杏林的血脉,成为后世医者的精神坐标。


上一篇:平凡英雄吴我练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