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溯源:名门肇基,溪山定根 吴姓渊源久远,始于周朝泰伯。泰伯让位避贤,开创吴地基业,其后人以贤德传家,逐渐发展为华夏衣冠望族,后裔散居列邦,枝繁叶茂。 荆邑(今江苏宜兴一带)芳溪吴氏,系名门之支脉,始祖为唐代著名谏议大夫吴兢。
吴兢以史学名世,主修《贞观政要》等传世典籍,为官以直谏敢言著称,修史以秉笔直书闻名,因不阿权贵、坚守史德而青史留名。
晚年,吴兢游历江南,见金渊(芳溪古称)溪山秀美、泉清林茂,民风淳朴醇厚,遂心生眷恋,择此地卜居定居,奠定芳溪吴氏之基业,开启家族绵延数百年的繁衍史。

二、谱乘:孝悌为魂,累世续修 族谱乃家族之根脉、文化之载体,芳溪吴氏对修谱之事极为看重,历代子孙以“敬祖、尊亲、睦族”为念,累世传承修谱大业。
- 首修奠基:明宣德七年(1432年),时任豫章(今江西南昌)泰和县县令的吴景春,有感于家族支派日繁,为追溯先祖源流、彰显祖德功绩,秉持“慎终追远”的孝悌之心,耗时数年考证史料、走访宗亲,梳理自吴兢以下的家族世系,编撰完成首部《芳溪吴氏族谱》。谱中支派分明、叙次秩然,既详载世系脉络,又收录先祖嘉言懿行,为家族文化传承筑牢根基。
- 历代续修:此后数百年间,族谱历经五次续修增补,一脉相承:明万历年间,因家族人丁兴旺、支派蔓延,首次重修,补录新增宗亲与家族要事;清雍正年间,家族人才辈出、家业兴盛,二次重修,完善家训规制与世系图谱;乾隆、道光年间,先后两次续修,新增族人科举功名、仕宦履历及迁徙记录,使族谱内容更趋详实完备;光绪十七年(1891年)季春,吴族贤达、孝廉吴用宾(字心畲)秉承父命,肩负全族重托,联络各房宗亲核对信息、增补新事,圆满完成第五次修谱,让家族根脉得以清晰延续。
三、家声:祖德传芳,世代兴盛 芳溪吴氏自始祖吴兢以来,历经数百年沧桑而基业长青、家声远播,核心在于“祖德传承、孝悌为先”的家族理念深植人心。
先祖吴兢的正直品格、治学精神与清廉家风,化作家族基因代代相传。族中子弟恪守家训,既重孝悌睦邻,又勤耕苦读,历代涌现出众多贤才:或科举及第、为官清廉,造福一方;或潜心治学、著书立说,声名远扬;或躬耕乡野、乐善好施,惠及邻里。诸多族人的事迹被载入地方县志与史册,成为家族的荣耀。
数百年来,芳溪吴氏以族谱为纽带,凝聚宗亲力量;以祖德为指引,传承优良家风。
“祖宗积德于前,子孙务德于后”,孝悌之风绵延不绝,家族文脉代代相续,成就了芳溪吴氏作为地方望族的兴盛与荣光,也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传承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