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历史 > 家史记录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解读吴玠后裔清盖东《家山祭祖记》

今天,读《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吴家军丛书˙吴家军研究文集》中,吴正茂提供的清盖东《家山祭祖记》,觉得有解读的必要。

一、原文

圣贤曰:“有夫妇方有子孙,子孙盛方成巨族;瓜瓞不断,绵绵连接,是谓兴旺也。”祖宗功德,木本水源,生生不已,诚祭祀方酬亲之诞育恩也。余,盖东,谱名蒙先,廪生,宋涪国武安王籍凤翔府宝鸡县陈南嫡派东房支派十九世孙也,忝为黉门士,久有赴水洛家山祀先祖之愿也。先宗祖功盖宋室,建有中兴佐命之功,子孙门荫科第四世,居官握兵五十余,士庶尊之南宋望族第一矣,犹唐郭汾阳故事。思陵南渡,国祚微,赖武将保全。至宋末世,漠北蒙古族兴,横扫夏金西藩,久蓄灭中国志,时宋室佞臣昏庸,车驾方舞象勺,秉政妇人谢氏贻误神器,崖山一役,宫车銮與死难惨烈,国祚遂绝,文信国血抛燕赵,正气参天,犹苏武之气节也。余吴氏子孙世受国恩,秉臣节不仕蒙元,隐徙他乡,存忠义于天地洪宇之间,水洛故里,虽存同宗,并非嫡派,实属疏支,祭祀中绝,余西易忠烈堂支派于宗祀至今耿耿,况蒙元立,律尤厉,苛政猛于虎,出游诸事,更是闭禁,民未敢为,前明开科取士,余虢邑陈仓子孙更是光前,登仕版,为民请命,寄籍外迁约去族之半,聚族祀先王终未如愿,十三世祖大慤、大晷二公于前明嘉靖十八年岁次已亥七月既望,行商至定西,仝籍于斯之纪昌祖裔文耀公父子昆仲,同赴家山行俎豆常馨,追远报本之礼也。及至明祚绝,大清定鼎,至今已百年矣。世祖章皇帝励精图治,传统圣祖仁皇帝,开创盛业,四海升平,万邦来贡,实亘古未有之盛也。圣主施生息免丁赋之政,天下为之颂,吴氏嫡派文科武第,颇增声德,合分籍八辅各派子孙丁口竟至三千余;今上登基三年之暮春,余在祠厅,合族议赴庄浪家山行祭祖之典,余与耆绅合议皆允从余之议也。余集阖族丁口月余筹银捌拾余两,寡者数文,多者及两,余族父廪膳生员宣喆公慷慨出资贰拾两最巨。余差人递书分籍之众安、岐山、眉坞、风翔、陇州、鱼山分支之凤州、灵台后裔十九房,共得银陆拾余两,计共壹佰伍拾两。盖东等遂欲告慰先祖,行十数世以来未竟之志是耶!龙飞雍正三年、岁在己已,五月廿七日之吉日,余率族众五十余将赴家山祭祖也。同行者:十七世东房儒士应瑞,南房能和、礼义房孟学、友敬房如言、如海;十八世西房道中、友敬房监生道经、北房增广生员道、南房传恒、东房廪膳生员正雅;十九世孙东房庠生匡先、礼学生学先、理学生韶先、秀土蒙鸿、廪膳生有成,二房宫正、南房附生敷先、青衣致先、恭先、光寅、光辛,西房庠生彦、庠生竩,友敬房正宇、正铣;廿世孙西房从先、廪生梦麟、大房盘、老大房儒士奉辽、将仕郎仕周、武庠仕泽、东房京学琇文、庠生琬文、珪文,四房慰,庠生奉鏆、老九房吏目必逄、北房永吉、南房梦旭、纶英、友敬房凤兆、名兆、三甲、春堂,礼义房鐀、智、舒、敦;廿一世孙老九房宗宾、都阃府照磨应爵、礼义房直隶布政司经历宗素、西房招鸡;廿二世孙礼义房纯贵、老四房力田等至署南,沿禹河岸西行。经太寅里翻山越岭欲直抵上邽。观夫山高径狭,崎岖羊肠,跋涉艰辛,时众已疲,然不懈西行之志,犹念祖陵耳。继而乘舟渡河,入三岔厅,至有司呈路引勘验钤印,始准西行。自是人陇地,遇通衢赁车西进,历五日,始至上邽,少憩一日,集族众北至石佛镇,观圣迹,礼参庙宇表西行之迹,施银两期神明庇护焉;初九日至秦安,赴署见官呈路引述余等至水洛祭祀事宜,邑侯窥余来意,查阅谱牒,确系宋功臣嫡系耳孙,遣役护送过境,优礼相待,余等甚是感戴,渡陇水河,十三日至莲花城,询士人知已近庄浪地,余等不胜欣喜,宿此间,与族父言,十数日奔波,元气大伤,于此稍憩两日,众皆从余议,十六日渡葫芦河,暮宿朱家店。十七日正午,至家山,同来者觅故里山色,皆悲喜交集,是夜,余于篝火旁数忖,先祖中兴宋室,名同韩蔪王,岳武穆。四世捌拾余载忠事宋室,思陵祖孙褒嘉尤隆,罪人曦为安制置诛,幸余两房平素往来甚稀,宋帝追念先世大功,未累玠裔,得全宗族。金虏领水洛城,宗祖遂自兴州、利州分籍,派衍陈仓虢县、今已传廿三世也。余又思十数世远居西秦,今归家山,有同宗子孙陪祀,当有睦族敬宗之谊也。先祖相传去,庄浪城十里,乃祖居之所焉。余等乃呈报县署,求访同宗,县主令典史王公助于十九日访得鸦儿沟同宗,阅其谱,核世谱,明行派,辨源流,斯确属涪信疏宗,虽秦陇九百里,子孙相隔五百载,余等至家山为同宗优遇,叙族谊幸也。余语同宗曰:“每岁六月廿一日,乃先王忌辰,余等不远千里欲续奉先思孝,俎豆常新之礼也。”时有故里宗弟秀士甲先者赞襄之,语同来十数宗人备牲礼同祭,余等从之,隔两日,备牲礼欲赴北原祖陵,以太牢之仪尽追远之意也。甲先以余陈仓派究属嫡宗,宜居主祭,祀文由水洛派撰诵,余同其请也。廿一日卯时,余等同至祖陵。首祀王父校尉公、国太夫人刘氏,次涪王,献三牲,祭祀秩次井然,奠仪赫赫隆隆。族老等不胜感叹,愧远离家山五百载,未践祖陵之憾,未遵祀先之成法,观者亦明其意也。甲先所备奠文最详陈仓派远赴故里祀祖之诚,实木本水源,敦宗睦族之道也。礼毕,余等同水洛宗人觅先王旧居,阅民风,数日奔走,宗人诚以待,余等由感情切也。及归,陇秦宗派骨肉难以割舍,应瑞祖竟大恸,语宗弟甲先曰:“祖宗未竟之志,余等今日为之,不甚欣慰,惟远离家山,岁时祭扫未周,烦劳甲先等周全,存祀典,纲常世延,乃余等此来之意也。余已古稀身,蒙盖东等尊来家山拜祭先王,此生足慰也。余等贻银叁拾两与诸宗人,聊充岁祀之资。”甲先曰:“木本水源,瓜瓞绵连,家声流传,正续周文宪王、孔文宣王之礼也,甲先受之。随祀者皆颂其贤也。盖东捧陵土归秦川,竟先祖未竟之志,平生愿足矣;观夫陇川宗支族裔音容,宽和淳厚,犹历历在目,于宽让中见睦宗之仁,实合族之盛,螽斯衍庆之兆,幸也。”

雍正己巳仲秋,余作文详铭家山祀祖之典,备后来续先志,行报本追源,期耕读传家,以忠以孝;兴涪、信世族,光耀西吴家声,乃余之所望也兹为记。

皇清龙飞雍正三年己已仲秋吉日。

二、解读

《祭祖记》,为我们提供了以下重要信息。

 第一,元朝,“余吴氏子孙世受国恩,秉臣节不仕蒙元,隐徙他乡,存忠义于天地洪宇之间。”明代,“开科取仕,余虢邑陈仓子孙更是光前,登仕版,为民请命。”

第二,明嘉靖18年(1539)岁次己亥七月既望(7月16日),“十三世祖大慤、大晷二公……行商至定西,仝籍于斯之纪昌祖裔文耀公父子昆仲,同赴家山行俎豆常馨,追远报本之礼也。”

第三,大清,“吴氏嫡派文科武第,颇增声德,合分籍八铺各派子孙丁口竟至三千余。”感慨系之,“合族议赴庄浪家山行祭祖之奠。”

1.发起人。

“宋涪国武安籍凤翔府宝鸡县陈南嫡派东房支派十九世孙也”,“盖东,谱名蒙先,廪生”,“忝为黉门士,久有赴水洛家山祀先祖之愿也”。

2.时间过程。

雍正3年(1725)暮春三月,全族合议。

5月27日出发,“至署南,沿禹河岸西行,经太寅里翻山越岭,欲直抵上邽。……继而乘舟渡河,入三岔厅,……入陇地,历五日,始至上邦。……

初9日,至秦安,……渡陇水河。

13日,至莲花城……

16日,渡葫芦河,暮宿朱家店。

17日正午,至家山,……呈报县署,求访同宗,……

19日,访得鸦儿沟同宗,……确属涪信疏宗。

21日卯时,余等同至祖陵。

3.资金。

余集阖族丁口月余筹银80余两,寡者数文,多者及两,余族父廪膳生员宣喆公慷慨出资20两。

余差人递书分籍之众安、岐山、眉坞、凤翔、陇州、鱼山分支之凤州、灵台后裔十九房,共得银两60余两。

共计150余两。

家山祭祖毕,“余等贻银30两,与诸宗人,聊充岁祀之资。

4.参加人员。

龙飞雍正三年,岁在己巳,五月廿七之吉日,余率族众五十余,将赴家山祭祖也。

同行者:

十七世孙东房儒士应瑞、南房能和、礼义房孟学、友敬房如言、如诲;

十八世孙西房道中、友敬房监生道经、北房增广生员道、南房传恒、东房廪膳生员正雅;

十九世孙东房庠生匡先、礼学生学先、理学生韶先、秀士蒙鸿、廪膳生有成、二房官正、南房附生敷先、青衣致先、恭先、光寅、光辛、西房庠生彦、庠生竩、友敬房正宇、正铣;

廿世孙西房从先、廪生梦麟、大房盘、老大房儒士奉辽,将仕郎周、武庠仕泽、东房京学琇文、庠生琬文、珪文、四房慰、庠生奉鏆、老九房吏目必逄、北房永吉、南房梦旭、纶英、友敬房凤兆、名兆、三甲、春堂、礼义房鐀、智、舒、敦;

廿一世孙老九房宗宾、都阃府照磨应爵、礼义房直隶布政司经历宗素、西房招鸡;

廿二世孙礼义房纯贵、老四房力田等。

5.祭况。

共备牲礼,欲赴北原祖陵,以太牢之仪,尽追远之意也。

甲先(故里宗弟秀士)以余陈仓派究属嫡宗,宜居主祭,祀文由水洛派撰诵,余同其请也。

廿一日卯时,余等同至祖陵。首祀王父校慰公、国太夫人刘氏,次涪王,献三牲,祭祀秩次井然,奠仪赫赫隆隆。

族老等不胜感叹,……

观者亦明其意也。

应瑞祖竟大恸,……皆颂其贤也。

盖东捧陵土归秦川,竟先祖未竟之志,平生愿足矣;……幸也!

6.作《记》时间及目的。

雍正3年(1725)农历己巳仲秋(8月)作记。

余作文详铭家山祀祖之典,备后来续先志,行报本追源,期耕读传家,以忠以孝;兴涪信世族,光耀西吴家声,乃余之所望也。

兹为记。

三、有感。

     《忠经》《孝经》几千年,吴门忠孝万古传。逆曦污垢荡尽后,蜀犬吠日光依然。不仕金元走他乡,忠义存于天地间。大明开科纪元新,潜龙奋起冲九天。文武占鰲栋梁多,青史书就德功言。三秦后裔思涪王,结伴西行祭祖先。十三世孙赴水洛,俎豆常馨报本远。大清雍正三年春,合族计议表心愿。筹资一百五十两,无论贫富都掏钱。六代世孙五十余,往返两月行祭奠。撰诵祭文水洛派,陈仓主祭追根源。族老观者明其意,应瑞大恸颂至贤。盖东平生愿足矣,捧陵黄土归秦川。今日涪王陵焕彩,凭吊不绝万姓看。可怜略阳信王墓,破山残俑余心寒。成州吴挺母子坟,谁见节庆飘香烟?吴拱江南墓何在,烟波太湖徒感叹!身后境况悬殊大,前因后果是何缘?焚香拔灯问《心经》,梦里拜佛上灵山。

2024年6月4日
于洛城紫荆山下朝南窝


上一篇:家风:言传身教与境教的融合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