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村寨世居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走进东莞大朗吴姓聚居地宝陂、松柏朗,繁衍生息600年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吴,拥抱中华吴姓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吴姓文化,共建繁荣吴姓。

走进东莞大朗吴姓聚居地宝陂、松柏朗,繁衍生息600年

东莞吴姓一世祖是北宋末的吴居厚

       东莞现在有10多个村庄为吴姓聚居地,人口2万多人。现存的东莞吴姓族谱资料极少,广州中山图书馆保存有近10种广东珠三角地区吴姓族谱,但没有一种是有关东莞吴居厚后人的。

       据所搜集到的四种东莞吴姓族谱(吴家涌、水边、宝陂、松柏朗)记载,东莞吴姓的一世祖是北宋末的吴居厚,《宋史》卷三百四十三上有传,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尹,拜尚书右丞,迁知枢密院事,以武康军节度使知洪州,政和三年(1113)七月,卒于洪州任上,年七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

       吴居厚在任上最大贡献是实行王安石的变法政策,帮助朝廷治理久废的盐铁业,增加了国库收入,充实了国防,是一位抓经济建设的能手。

走进东莞大朗吴姓聚居地宝陂、松柏朗,繁衍生息600年

图为南雄珠玑巷吴氏宗祠落成十周年庆典

       宋史上记载吴居厚是洪州人(今南昌),登嘉祐进士第。政和三年(1113)七月,卒于洪州任上,倒推七十九年,则出生年为1034,即景祐元年甲戌(1034-1113)。

       而据水边谱载,吴居厚于崇宁初(1102)为宋徽宗朝门下侍郎,知枢密院同平章事,乃泰伯七十世孙。嘉祐七年(1062)二十五岁时荣登进士,一生经历五代皇帝,皆拜为重臣元老,奉行王安石新法甚力,为北宋末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后见徽宗不理朝政,多次力谏无效,便辞官归故里洪州,再携全家迁到广东南雄,是为吴氏入粤始祖。居厚公生七子,七子后由南雄迁到广州合同场、增城、安南等地,其中长子吴鼎和五子吴最先后迁来东莞,是为入莞吴姓的两大分支。

       吴鼎这一支后人在清代东坑恶蛇(又称“角蛇”,今称“角社”)出了两位著名诗人吴而达(康侯)和吴鹤,其中吴而达最善于作集古诗,即将古人不同诗句集成一首诗,诗句意韵天成,切合题义,如出己手。

       集古诗很不容易写,作得不好的,不只表达不了自己的感情,简直就如乞儿之百衲衣,腐臭得很。作得好的,便如天机云锦,异彩纷呈,作者首先须熟诵无数佳章妙句,才能如控囊取物般信手拈来,汇集的都是别人的诗句,但全首却是自己的新作,表达的感情是自己的,这才称得上如张其淦评论其诗的“集古如己出,伤心人别有怀抱也”。《东莞诗录》收其集古诗80首,词1首。

走进东莞大朗吴姓聚居地宝陂、松柏朗,繁衍生息600年

       《胜朝粤东遗民录》记载,吴而达于明朝国亡后弃举子业,隐居吟咏,性疏脱不羁,他有一女将嫁,他先一日却应好友相招到罗浮山游玩,一个多月后回家,入门良久问妻子因何不见女儿?他为人刚直,不畏强权,曾作诗讽刺一位本地的降清士绅的画像:“堪嗟禄食全无面,何事奸雄尚有头?”

       据谱载,长子昊鼎这一支于南宋初由广州合同场迁到东莞东坑角蛇(角社)。至明初八世祖时,孟一之孙位南公从角社迁大朗宝陂。孟六之孙恺公从角社迁莞城,再从莞城迁松柏朗。因此,宝陂和松柏朗是大朗吴姓两条聚居村。

走进东莞大朗吴姓聚居地宝陂、松柏朗,繁衍生息600年

宝陂吴氏:繁衍生息600年传20多代

       根据宝陂近年整理的族谱记载,二世祖鼎公生念一,念一生阙,阙生贞,贞公生了六个儿子,其中孟一公是宝陂先代始祖,孟五公是横沥水边先代始祖,孟六公是松柏朗先代始祖。

       孟一公的孙子位南公于元末明初,由东坑角社乡来到大岭山一处叫硬骨蓢的地方暂住,该处与牛眠石、杨梅树等村相邻,但土壤贫瘠,故后来位南公又携妻带子迁来今天宝陂村所在地卜居。此处原有十八条村落,当初吴姓人丁单薄,常受人家欺凌,吴家后来遇到一位风水先生,成了好朋友。那风水先生答应帮吴家开枝散叶,光大家族。

       当时宝陂有一条陂堤,蓄住从上游杨屋等地流来的山水用作耕作灌溉,只留一个石闸作出水口。当时正好闹瘟疫,风水先生扬言说只要将石闸放开,让水流畅顺,本地村民就会平安无事。于是石闸被打开,结果流了七天七夜鲜红的血水,后来这十八条村的村民走的走,散的散,都散围了,只留下吴姓在此繁衍生息,至今600 年,已传20 多代,人口1000多人。

       宝陂土改前属大岭山管辖,土改后划归大朗。因村庄四周有几座山岭围绕,中间低平为水田,大雨时陂内盛满雨水,如聚宝盆,故名宝陂。

       宝陂村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大的变迁。1958年因修建松木山水库,征用了宝陂的一部分田地;而水库建成后水位上升,淹没了大部分村民的房屋,宝陂村民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水库移民,大部分村民迁往同宗兄弟水边村另立村围,也有些迁往隔坑、大岭山等地,剩下留守的15户吴姓迁至村后山坡上居住。

       1959年因横沥水灾,住在水边的村民大部分又陆续迁回宝陂山草岭、松仔岭、柑桔岭等处居住。故今天横沥水边仍有一条村叫宝陂村,居住着200 多吴姓族人,他们与大朗宝陂村的宗亲经常来往,两地宝陂村村民婚庆吊丧亦时有往来。2001 年,因市政府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全部征用大朗宝陂村土地,宝陂村民再一次大搬迁,于2005 年1 月10 日迁到大朗富民大道旁的农民公寓,名叫宝陂新村,毗邻洋乌社区。

走进东莞大朗吴姓聚居地宝陂、松柏朗,繁衍生息600年

       宝陂村自立村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清末有秀才吴琼阁,文才锦绣;民国期间粤剧演员吴帼英、吴尚英蜚声省港澳;民国六年,吴柱昌从日本留学回国,任广东省稽查处股长,之后任顺德、三水、乐昌等县县长;吴兰善于民国时期曾任东莞县政府秘书长;建国前约1943年,吴柱流任常平、寮步、大岭山三区指导员。民国时曾任东莞县县长秘书。吴柱锋于抗战时期任国民党某营营长,在民国27 年(1938 年)淡水两渡河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广州中山图书馆查到有一本《广东吴氏家庙》的抄本,里面记载的是广东各地吴氏名人乡贤的名号、官职、供奉位置等,意外地发现了几位宝陂村的名人,如前面提到的吴琼阁(琼阁是号,名字待考),另有供奉在左龛东第九级十四位的吴沛夫,号雨侯,清候选巡政厅;供奉在左龛西第六级十位的吴经畬,号笔田,清候选直隶州分册;右龛九级的吴经猷,字启畴,号燮堂,清乐昌县训导。

走进东莞大朗吴姓聚居地宝陂、松柏朗,繁衍生息600年

       宝陂村原有一座吴氏祠堂,三进,可惜文革期间拆毁了。大门联为:延陵世泽,枢密家声。旧时石柱上刻有这样一副对联:“居宝境,盼花园,丹桂开来,龙虎榜中题胜字;游连塘,封石潟,清湖化衍,鸡狗声里雍丁财。”今天宝陂新村换了新颜,农民公寓大门前对联改为:“宝聚银盘,故里发祥传福脉;陂盈玉露,新基集瑞衍荣枝。”

       宝陂村民在艰苦的环境里炼就了倔强不屈的性格。相传解放前宝陂村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被一些地主所把持,他们委托大朗乡公所的工作人员前来收田租。宝陂村民不肯交租(因收成不好),故将一些不结实的谷子交给收租的乡公所人员,那些人完成不了任务,于是心生一计,在田里抓一把泥抹在脸上,回去故意说宝陂村民打人,后来村公所来了几个人,依旧被宝陂村民挡回去。他们就纠集人马到宝陂,扬言要封围。宝陂村民于是找到当时任广东省稽查处股长吴柱昌,相传吴柱昌找到当时的东莞县长袁某,大骂一番后,把办公桌也掀翻了。县长只好当场赔礼道歉,后来宝陂村民乘势组织了抗租会,不交地主田租,每年将省下来的田租钱分发给村民。

走进东莞大朗吴姓聚居地宝陂、松柏朗,繁衍生息600年

水边宝陂村的貔貅舞成功申报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柏朗吴氏:600多年历史传900多人

       松柏朗村吴姓始祖是吴恺,字民暨,号莲峰,明南海卫副千户,几种《东莞县志》都有记载。明朝初年实行卫所军事制度,于洪武十七年(1384),全国沿海地区基本都设置了卫所,有547卫,2563所。一卫有军队5600人,其下有5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管辖1120人。副千户为从五品的武职。当时广东南海卫下辖东莞、大鹏、香山3个沿海千户所。南海卫卫所在今天的东莞中学内之北区。

走进东莞大朗吴姓聚居地宝陂、松柏朗,繁衍生息600年

       关于吴恺的号,有必要说一下古人的名号用法。名、字和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的取定一般与本人当时所在周围景物或事物有关联,如苏轼居湖北东坡这个地方,因自号东坡居士。

       松柏朗村落走向是面向西南,正对着三角山,又名莲花山,亦称莲峰。吴姓始祖吴恺来到此地时,因见西南面有巍巍莲花山,因自号莲峰。当时此地已有梁、欧、李等姓在此定居。稍后又有刘、叶两姓陆续迁来。经过数代发展,吴刘叶人丁兴旺,而梁、欧、李等姓人口反显单薄,于是他们陆续迁出他处了。

       吴姓与刘姓立围于一个大岭半腰,左边为刘姓聚居地,右边为吴姓聚居地。整条村庄靠东北,面西南,左面是高冚原,右面是寸地岭,立南北两围门,南门植几株榕树,北门有社坛和土地庙。中间挖一方鱼塘,约10多亩。远眺,前面有对面岭,岭下有大片洼田,一条溪流绕村边而过。

       经过500多年的繁衍生息,今天松柏朗吴姓有800多人,已传至三十一传。

       传说轶闻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松木山村有一书生叫吴濂,因屡试不第,于是转行贩卖猪肉为生。吴濂家中有一条黄狗,吴濂每天拂晓出门贩卖猪肉必呼其爱犬尾随,日日如此。

       某日天未亮,同村一邻居自大朗墟方向返回松木山,在卖盐路(今长塘与黄草朗交界处,长塘加油站附近)恰好遇见吴濂一人向东坑方向徐行。邻居上前问候:“濂叔,今天为何不卖猪肉?”吴濂答以连日卧病,已歇息数日矣。走出几步,吴濂又叫返邻居,将一串门匙交付邻居,托之带回自家中,并声言出行匆忙,要到横沥石涌某亲戚家去,言罢离去,黄狗尾随其后。

       当邻居回村后打算将门匙交还吴家时,却听到吴家嚎哭声一片,原来吴濂已于半晌前去世。邻居惊愕不已,即将路遇“ 吴濂”之事说出,众人均觉得匪夷所想,一时村人议论纷纷。因事出奇异,有好事者亲至石涌村一探究竟,却得知某家刚巧诞了一男婴。只见男婴天庭饱满,五官端正,正在呱呱啼哭。此时吴濂家的黄狗正趴在门槛边睡觉。

       据说松木山的吴濂那天离世后,投胎至石涌这户人家中。由于天资聪慧,且读书勤苦,后来在25岁那年考取了进士,在朝廷里当上了大官,后来还当了嘉庆皇帝的老师,后人为纪念这段奇闻,有诗流传道:“ 松木无鱼难养鹤,石涌有水出吴濂。”

       猪乸挖银宝

       相传松柏朗吴姓“七家头”的祖先养有一头猪乸(母猪),以前农村的牲畜都是散放的。这头猪乸有一天去到一处低洼地觅食,用猪鼻猛拱地上的泥巴以找寻食物,却无意中拱出一个陶缸,里面竟装着满满的银宝和钱币。

       猪乸主人喜出望外,于是用这些银宝建了一排七间高大的青砖瓦房,分给七个儿子居住,人称“七家头”。至于那头猪乸,因为挖宝立了大功,得到主人的优待,戴上了金耳环,好食好住,一直到终老。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1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宗亲

    当年我在松柏朗,有近3000人。刘姓人最多,叶姓少一些,吴姓比较少。

    2023-09-19 09:26:30 回复

    验证码

个人文集


吴楚文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