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忍堂是张姓堂号,据史书记载,唐代时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和和睦睦,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百忍堂张氏得名
据《旧唐书》记载:寿张县(今河南濮阳市台前县桥北张村)张家庄村张公艺(公元577-676年),以“忍、孝”治家,九世同居,和睦相处。
远在东晋时期,张公艺尚未出世,其家已经成为一大望族。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在天宝元年(550年),亲书“雍睦海宗”金匾,并派东安王前去拜访。隋文帝开皇八年(588年),圣谕邵阳公梁子恭携匾亲去慰抚,其匾题词日“孝友可师”。这年,张公艺刚满12岁,张公艺的祖父已去世,主持家务的是张公艺的父亲张兴。据说隋末张公艺曾在李世民落难时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登上皇位,一直没忘张公艺救命之恩,所以在贞观九年(635年)特赐亲书“义和广堂”金匾派使臣前去旌表。当使臣来到张家庄时,张公艺正在召集人员在当年李世民过河的地方修建大石桥。使臣回京禀报给唐王,唐王便批资修建,并派尉迟敬德监修,这座规模宏大的石桥长约60米,宽6米,高7米,始建于唐贞观九年,后来此桥被称作“访贤桥”“古贤桥”,张家庄更名为古贤庄。今因石桥被埋于村南,张氏居住于桥北,故称桥北张村。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冬十月,唐高宗偕同皇后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离京去泰山封禅,归来路经寿张县访贤,当时张公艺已88岁高龄。当高宗问张公艺治家的方法时,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宇,并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
高宗听后倍受感动,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敕修百忍义门。
张公艺去世后,后人为纪念这位“忍、孝”治家的贤人,为他修建了“百忍堂”,永志纪念。
百忍堂张氏后人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等省。
百忍堂张氏字辈
鲁南、苏北、烟台等地百忍堂张氏为马山张,其字辈为:“修善则昌,敬先继长,心存忠厚,礼义增光,传茂嘉运,庭化玉方,凤伯明臣,振启兴邦。
河南台前桥北张百忍堂张氏字辈为:兴玉传继广,兆宪庆繁祥,兰秀桂荣茂,逢春生贤良,忠信孝友让,正道振家邦,宏福昭耀久,作善修德常。
江苏铜山百忍堂张氏字辈为:才百和有玉,克朝学子兴,文廷宏大仕,万喜再茂荣。
上一篇:陕西省定边县姬氏宗谱序言
下一篇:金门姓氏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