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宗族血亲和家族观念的国家。很多人在外辛苦打拼了一辈子,最后都希望老年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安享晚年,去世以后能够回到自己家的祖坟或者祠堂中。
江苏有一个六百多人的吴姓大家族,他们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认错了祖先,集体要求改姓成为张姓,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又为什么一定要换成张姓呢?是什么让他们执着于修改自己的姓氏呢?
六百多人的大家族重新认祖归宗
在江苏泰州第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六百多人的大家族。这个大家族的人统一都姓吴,但是有一天他们拿出自己的族谱,说自己的祖先是当年明朝起义的名将张士诚。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言论,甚至还搬出了祖先的灵位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希望能够集体改姓张。
当年张士诚和朱元璋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起义,但是张士诚没有朱元璋顺利,没有争夺过朱元璋,最后还被朱元璋一举歼灭了。张士诚的后人为了躲避朱元璋的追击,不得已之下才让后人隐姓埋名,希望能够养精蓄锐,等到将来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把名字改回来。
其实起初这个家族也并不想改姓,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祖先是张士诚,吴家的后人在自己家的祠堂里面发现这个特殊的牌位,他们才愿意相信自己的身世。其实当初发现这个牌位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误会,后来通过仔细研究才发现真相就是如此。
这个牌位的构造十分独特,外表记载着的是张士诚当年起义失败的经历,里面还有个夹层,夹层中记录着对后人的祝愿,希望他们有一天能够认祖归宗。其实这个灵位原本应该有四块,但是由于战争的洗礼和时间的流失,其他的三块都已经消失不见。
或许是遭遇了不测、或许是被有心人保管起来,总之现在只留下了一块牌位。有人怀疑这块牌位的真实性,如果真的像上面记载的那样经过了几百年的颠沛流离,为什么如今依旧保存完好,而其他几个灵位都消失不见了。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和鉴定,发现这块牌位的确不是六百年前明朝时期的东西,而是三百多年前清朝康熙年间的东西。很多人都对此产生了质疑,当初张士诚是元朝时期起义的,为什么牌位是清朝时期的物品呢?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说,最初张家后人担心朱元璋的威胁不敢制作牌位,直到清朝时期朱元璋的势力逐渐消失,他们才敢光明正大的制作牌位,不担心被连累。建造这个牌位的目的就是提醒后人一定要认祖归宗,不要忘记自己家族的历史。
百家姓诸多,为何偏偏姓吴
有人十分好奇,为什么当年张士诚的后人隐姓埋名的时候,会选择吴做自己的姓氏,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说法?根据民间传说我们可以得知,当初张士诚起义失败之后家中留下了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分别叫张世俊和张世信,他们都被寄养在自己的大舅子家中。
起初两个孩子都隐姓埋名的生活着,后来张世俊虽然不甘心还企图招兵买马的反转局势,然而当初大局已定,并不是他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于是不得已之下也只能继续隐姓埋名的生活下去。
当初他们寄养的舅舅家就姓姓吴,由于一家人一直生活在一起早就有了感情,再加上他们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的身份,所以张世信和张世俊以及他们的后代也就跟随舅舅的姓都改姓吴了。
事实上中国人一直都十分重视宗族血亲,并且把这种感情默默地埋藏在心中。于是当后人找到这个牌位,把自己的身世真相大白以后,家族中的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姓改了回来。其中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拿着自己的张姓新身份证不禁热泪盈眶,他终于认祖归宗回到了自己本来的家族,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
如果自己的祖上是一个有名的大人物,也是一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那么当初张士诚这员大将为什么起义失败了呢?原来当初元朝被灭以后,只留下了张士诚和朱元璋两个人有能力争夺接下来的统治权。当时两人亦敌亦友,是惺惺相惜的两个竞争对手,可惜张士诚依旧略逊一筹没能称帝。
张士诚去世以后朱元璋感到十分可惜,他十分敬佩张士诚的为人,甚至还命人厚葬了张士诚。相信就算是张家的后人没有隐姓埋名,朱元璋也不见的会致他们于死地。
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千年传承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宗族情分,一直都存在很深的血缘牵扯。即使在外打拼多年,无论在外面过得多么风光,最终都希望最终能够魂归故里。很多人都对此感到十分不解,为什么一定要认祖归宗?
其实自从最初的朝代周朝开始,就开始用分封制和血缘关系来治理国家,从最初就强化了血脉亲情难以割舍的情怀,让人们对自己的血脉关系有很深的认同感。因此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先有很深的尊重和孝顺之情,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
我们国家如今之所以能够有着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我们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之所以历尽千年没有改变,也与我们这种尊重传统,还有作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有关。
当初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愿意奔赴回归,依靠的也是这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认祖归宗的感情。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出生和成长在这片中华大地上,无论后续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都始终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