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族谱 > 族谱研究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从吴老畈谈三让堂吴氏谦让血统

       延续三让血统、传承至德衣钵。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大海的光芒一样,皖北淮河支流的沙水(芡河)南岸吴老畈吴氏后裔的骨子里,坚守着“世家第一、至德让三”门规家风。在世人眼里,启蒙教育是“仁义礼智信”,吴氏家族为人处世信条是“礼让德忠义”,为一代又一代吴氏子孙播下了“平治世泽、至德家声”的火种。

       作为吴氏一脉,郡望在古沙水(芡河)岸边一个地名叫吴老畈的地方,据流失的家谱记载,吴老畈吴氏,发祥地在江苏吴县,祖系沿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等水路向外有序迁徙。吴老畈吴氏因祖上延用的是明辽东总兵、清平西大将军吴三桂的钦点御封的堂号,害怕沾上宗亲关系,被株连九族,族人便由集聚的迁徙地向外地程“鸟兽散”逃亡式搬迁,族人慌不择路,都朝着人烟稀少、于世隔绝的“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藏匿,其中就有一支族人就悄无声息地来到凤阳府所治下的“沙水(芡河,位于怀远县城西南30里)南岸的落峰岭(石山)旁边”开荒种地、落户生根、开枝散叶。颠沛流离、远离故土的吴老畈吴氏,谨记“三让”家风和至德崇尚吴姓起源及世系传承。族中的长辈把例数“三让”堂的来历作为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族训,以此来传承“三让”家风、“至德”衣钵。据传世“三让堂”吴氏族谱记载,三让堂吴氏源自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第15世孙、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千百年来,吴老畈吴氏传承“至德博学、上善勤劳”的美德。把三让家风凝集成“家文化”和代代传诵遵从的“祖训”、“家规”,凝聚着吴氏家族的力量,千秋万代传承光大。

       《史记》文典记载,按祖制古公亶父的王位应传给长子泰伯,泰伯看到季历的儿子姬昌贤能,也看出父亲古公有把王位传给季历、再传给姬昌(周文王)的意思,泰伯、仲雍因而借故外出采药避居吴山,让季历接受王位,此为坚持不受,此为“一让”;古公病逝,泰伯、仲雍回周原奔丧,季历劝慰泰伯继承王位,泰伯坚持不受,此为“二让”;泰伯远走高飞,定居江苏无锡梅里,开拓新天地,并传言要姬昌继位施政,此为“三让”。在史上,总是争权夺利,战乱不休;在民间,有人为争父母遗产,吵闹不让,而泰伯“三让”,礼仪兴邦,家风流传,光耀千秋,这就是吴氏“三让堂”堂号的由来。吴老畈吴氏将“禅让”、“谦让”、“礼让”看作祖上遗风,严守“天上有口言守信,口下是天志凌云”吴字结构蕴意,吴老畈吴氏子孙继承和发扬先辈们勤奋刻苦的创业精神,拼搏进取、自强不息、持家立业;用感恩之心待人待事,敬尊长、孝父母、促和谐;用宽容之心待人待事,互谅互让、求同存异、共谋发展,为吴氏家族争光增彩。    

       “君子以德为本,圣人以道为宗。”“齐家冶国,必先修养德行。遵人守义,择善从公,此是德行贤人。”《素书》云:人生漫漫,世路茫茫,凡成大事者莫不是品德高尚者,德高才能望众,德高才能服众,德高才能受人拥戴,德高才能为千秋万代为世人所赞颂。吴氏先贤是古往今来“至德”第一人,千百年来,吴老畈吴氏牢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古训,在迁徙地建立了吴氏族庙,在祖庙前应对的方向分别栽种了三棵古树寓意为后人遮风挡雨、祈求恩泽;这三棵参天大树按照天干地支涵盖了“天、地、人”,“福、禄、寿”,“三让天下”等寓意,也代表着吴老畈吴氏后人的分支方位,在长子居宅西南方位栽槐树、次子居宅西南方位栽椿树、幺子居宅西南方位栽榆树;三棵树可以围成三个同心圆,代表吴老畈吴家世世代代同心同德、血脉相连,祖祖辈辈相存相依;三棵树也可以勾画出三角图形,证明着吴氏后人同宗同源、手足情深,子子孙孙相互提携。这也是吴老畈吴氏家族分为“槐树底下”、“椿树底下”“榆树底下”、缘故。冥冥之中三棵大树能庇佑家门兴旺、恩泽子孙,也成为沿芡河两岸祈福纳岁的“风水树”,让百家百姓跟着沾光借福,据说吴家的三棵树因聚集了祖上的荫德,树荫长成冠状,不仅可以为吴氏族人遮风挡雨,还曾经跨越芡河倒影岸北许咀外姓人家的堂屋的香案上,一时间门朝东吴家三棵神树有阴凉的民间传言风起云涌、有口皆碑。

       从勾吴国到三分魏、蜀、吴,吴氏后人在历史的舞台上从君主到王侯将相,都是风起云涌的人物。吴老畈吴氏基因里沉淀着皇室血统,受高邮吴氏祖堂“十六世祖兄弟同中进士出生”的熏陶,习惯于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过祭灶节,传承着“至德、忠廉、孝道、勤俭持家”的家风家训,因吴老畈吴氏源自苏州吴县与桐城马埠吴氏一支家谱字派、肥东县大吴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青阳县老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肥东县六家畈吴氏一支家谱字派、蚌埠市吴小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滁州市吴连作一支家谱字派、茂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为同宗,是蚌埠吴小街吴氏的分支。为思念故土建房造物时把主宅的大门都朝着“东南方向”,被当地人习称为“门朝东吴家”或者“门朝东吴氏”。

       吴氏是有着皇室血统的30个姓氏之一,吴老畈吴氏至今仍然延续着 “官祭三”(祭每年腊月二十三)过祭祀节的风俗。祭祀活动在敬神行为的背后,得到了以强化家族观及民族观的目的,吴老畈吴氏继承了中华民族星火相传、团结进取、生生不息的繁衍方式,用“老畈头”来筑起吴氏家族的百年基业。在说文解字中,畈:多指大片的肥沃田地,吴老畈吴氏拥有肥沃的土地,一方面佐证了吴氏子孙吃苦耐劳,靠双手赢得了大片土地,另一方面“三让堂”吴氏也没有忘记流落在外的这支宗亲,在大清嘉庆年间吴氏宗亲曾派人前来寻亲续谱、接济吴老畈吴氏在芡河边上筑庄台、避水患,修“族庙”旺烟火、购良田成大业,吴老畈吴氏得以休养生息,重振家门。如今的吴家老畈洗尽铅华、返朴归真,只有清澈的芡河水映证了“延陵季子裔、三让帝王家”的遗风,让吴氏家族生生息息,人丁兴旺、千古流芳。

       “三让堂”堂号,是为了纪念吴姓的始祖太伯,让吴姓子孙牢记他的美德。当年周太王(即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想把王位传给贤良有才能的姬昌,本该继承王位的太伯知道后三次谦让,以采药为借口跑到江南。后来孔子评价说:“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称赞谦让的太伯是最有道德的人,值得人民拥戴。吴老畈吴氏不忘“爱国爱族,孝道勤俭,文明道德,自强友善”的先祖训规,在融入迁徙地的风土人情中,仍然不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从吴老畈后续辈字“帮国点翠秀、玉乃化少成、儒玖家保会、怀桂福广廷”排序中足以见证吴氏族人忠君爱国的情怀,文人骚客有文颂扬:芡河九曲十八弯,弯弯朝着吴老畈,不是老畈出才俊,三让门风天下传。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如果不知自己的血脉传承,弄不清自己的祖根来源,稀里糊涂,度此一生,岂不悲乎!翻开我国传体通史,能证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除了猿人化石、甲骨文字、千古长城、秦砖汉瓦、敦煌壁藏、典籍文献等无以计数的实体文物与载体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还有具体生动的体现,这就是人人皆有的姓氏。悠悠的历史已成了漆黑的天幕,让我们每个人还能直接“看到”历史的,不正是像活化石一般积淀下来的姓氏,以及像繁星一般闪烁在夜幕中的族谱。家是小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吴氏家族的家国情怀好似挂在天上的北斗星,为世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将以德为怀、懂得舍弃、知道谦让的品行发扬光大。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1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宗亲

    是蚌埠吴小街的分支,茂林吴氏来自饶州府

    2024-08-20 00:10:31 回复

    验证码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