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泰伯书院(筹)《海南<琼海>吴氏文化陈列馆》(初级阶段版),觅吴氏历史名人路,研究吴氏历史文化,振兴吴氏家族文化建设。
琼海泰伯书院(筹),经历近三年学习研究清代乾隆年翰林院进士、《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编纂唯一琼籍官员吴典,《琼海泰伯书院走进琼州文化大讲堂一一吴典故事》、《琼海泰伯书院觅吴典路<之一>:积善如点灯,继善若添油》、《琼海泰伯书院觅吴典路<之二>:踏破铁鞋寻古墓》,今天此文题目是:《琼海泰伯书院觅吴典路<之三>:心绪依依探访海口府城吴典故居》。
“记得住历史,看的见乡愁”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一一琼州文化大讲堂第42场姓氏溯流:“从吴泰伯到吴典”分享会场,于2024年1月20日星期六上午,设在吴典故居附近的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琼山区文化馆五楼大厅。琼海泰伯书院(筹)理事会吴茂泽、吴金芳、吴挺松、吴钟蹬前往参加。
20日一早,我们就达海口市琼山区中山北路青少年宫吴典故居旁的阳光小区停车场集中,目的是趁大讲堂九点半开课前探访吴典故居。
脚下前方就是忠介路,我们沿着古城墙一一这是府城仅存的一段明代城墙,也叫西城墙,城墙尾端是一条狭窄弯弯的小巷,叫草芽巷。沿着草芽巷入几百米处绿树叶染簇下就是吴典故居。
吴典故居是一片正统清代风格建筑群。
吴典故居,由四座形制相同的庭院组合,近10亩,6000多平方米,为府城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清宅院。每座庭院设独立路门,庭院间拱门互通,设计巧妙,形成座屋联环、互流贯畅、纳气归祥的岭南派建筑风格,把海南清代建筑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行走庭院地砖上,仿佛在穿越时代邃道,沉淀的历史片段在涌现。宅院砖墙灰瓦,抬樑式上等木结构。屈指算,近三百年了,如今房屋木制材料保持原好,据说一檩一桁一桷都没有换过,只是留下模糊的岁月痕迹。
看这片面积偌大、气派轩昂的建筑群体,与众不同,就自然感悟到其主人的地位显赫。宅院小巷边一树下,立着2015年11月被列入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吴典故居石碑牌。
吴典,生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五岁中举人,三十八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四库全书》、《永乐大典》主修官,官至正七品。是地位显赫、举足轻重的我国历史文化名人,享年五十岁。
吴典人生风范最高贵之处,在我们看来,不止是他的《四库全书》、《永乐大典》主修官显赫地位,更为后来人特别是海南民众广为传颂的是,在编纂完成《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历史巨著后,众多官员得以升就,此时四十七岁的吴典正值人生巅峰之年,他却改变观念,看淡官场,渺视爵位,毅然选择告别官场,辞官还乡,隐居琼岛,一是尽孝年迈父亲,二是为桑梓做慈善公益事业,三是人生更多精力投入海南教育事业一一任海南最高学府琼台书院掌教。
吴典掌教的琼台书院历史,还得追溯到康熙朝。康熙44年(1705年),巡道焦映汉赴任抵琼,由衷钦慕宋代大文豪苏轼谪琼传播中原文化、促进琼州文明,也赞赏明代大学士邱濬、忠宦海瑞的高风亮节,感叹清初琼州学风凋敝、文教衰落,于是捐薪献俸,大力筹建书院,兴办教育,并以邱濬之号“琼台“ 来命名,以纪念先贤。琼台书院作为当时惟一府立书院,海南最高学府,虽历经风雨,但屹立不倒,在后继者的扶持下日益壮大。自书院成立以来,琼州文风丕振,一时间科甲联翩而起,乾隆年间还建造了有名的奎星楼,造就了大批栋梁之材,吴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使他成为翰林院主修官。而今,他功成名就,想的是辞官还乡,掌教琼台书院,为家乡海南培养更多人才,启发民智,教化民风,做海南教育事业更多贡献。他同时自筹资金办珠崖义学堂,免费授学,还大量慷慨捐助困难学徒,帮助大批家族困难学子圆上学梦。他呕心沥血执教,由于积痨成疾,最后倒在任教工作上,享年仅五十岁。
琼海泰伯书院三进琼州文化大讲堂一一教育家 吴典故事,感受深刻,备受吴典风范的鼓舞和启迪。
我们边仔细探访吴典故居,边跟吴典后裔亲人聊谈。听吴典后人说,吴典起至今是十二世(代)了,吴典祖上就积德行善,对吴典影响深远,他在府城自费办学堂外,还捐资建设府城地区医院、桥梁、宗祠、寺庙等。他是为朝廷做出卓越贡献的政治家,为民众办学堂的出色教育家,乐善好施的公益慈善家。
我们在吴典故居逗留一个多时辰,离开时心绪依依,几步一回首,心想,吴典给我们后人留下太多丰富的文化和精神遗产了!
琼海泰伯书院(筹)
2024年1月20日 晚
下一篇:汤田吴氏家庙2023年度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