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进→【77】仙→【78】士睽→【79】尚六→【80】绍祖→
【81】瑗得 (为岳西县,瑗得公支始祖)
【78】士睽→【79】尚七(迁泾川山后左右俱张村)→
【80】荣九→【81】佛生(迁无为州)
【78】士睽→【79】尚十(迁婺源)
【77】仙→【78】士佐→【79】尚八(迁秋浦高田)→
【80】小一(迁贵邑兴孝商龙田)(石台县龙田吴氏) 潜山吴家塝(今岳西)
【80】小二(迁秋浦石城子饶四迁青阳上安)、
【80】小三(迁休宁商山)
【80】小四(迁祁门福川)
【80】小五(迁休宁)
【80】小二→【81】饶四(贵池上安)→【82】子善(居贵池上安村)→
【83】显孙→【84】孝章(字天祥,元朝进士出任合肥县令、岳西孝章支始祖)
【76】进→【77】仙→【78】士佐→【79】尚九→【80】福(迁无为州上坝)
【76】进→【77】仙→【78】士佐→【79】尚九(迁豫章,四世孙迁无为州上坝)→
【80】正元(徙居婺源花椒桥)→
【81】升曜(字阳谷丶约1287年生,1327年左右自婺源花椒桥迁怀宁大丰乡, 公为怀宁观乐
堂吴氏始祖)→【82】恒祥丶恒振丶恒贞丶恒和
(观乐堂吴氏主要居怀宁县万兴丶凉亭丶大丰梅冲丶潜山源潭丶岳西天堂丶朱屋丶来榜等地)
【82】恒祥(字福兆丶号几先, 公为怀宁观乐堂长房始祖)
(主要居怀宁县茶岭丶安庆五横丶潜山源潭等地)
【82】恒祥→【83】协兴 (迁潜邑)→
【82】恒振 升曜次子,字福田,号瓜初,公为怀宁观乐堂二房始祖,后裔分布在安庆五横,桐城新渡丶老梅丶双港等地,娶祁氏生二子:协鸾、协甫
(主要居安庆五横丶桐城新渡丶老梅丶双港等地)
【82】恒振→【83】协鸾→【84】度通→【85】奎高、奎贵(迁婺源)、奎肃(迁歙县)→
【82】恒贞(字福朝丶号应同, 公为怀宁观乐堂三房始祖)
(主要居潜山源潭丶岳西天堂丶怀宁县万兴丶祠堂丶凉亭东源潭铺等地)
【82】恒贞→【83】协三→【84】度刚→【85】奎楷→【86】壁秀(迁怀宁县大丰乡)
【82】恒和(字福备丶号受三, 公为怀宁观乐堂四房始祖)
(后裔多分布在怀宁马王庙丶黄马河丶高河)
【75】用清→【76】讚 (池阳令 迁方塘)
讚 行十,用清四子,迁方塘,殁于宋哲元祐二年丁卯,娶方氏
(以上资料仅根据本人收集到以下的富饶吴氏老谱整理,可作为富饶吴氏后裔寻根接谱资料线索)
左台吴氏大宗谱: 清乾隆三十(1765) 年吴正遂编纂版。首次提出左台吴氏五大派,从六十一世少微公始,部份支系到九十八世。
歙县吴氏正宗谱: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版,吴允榕编纂,本版从泰伯始,到少微公六十一世,莲塘派到八十三世,其他各支到七十三世。
新安富饶吴氏会通谱: 明版丶残卷。吴道进丶吴奇茂丶吴常宁丶吴鐄四人编辑,以莲塘派七十五世用清公支下为主,居住地以歙县富饶堨田丶清流丶婺源梅溪丶岩镇等支为主,到八十九世。
新安吴氏系考:清康熙三十二年,吴允文丶吴允良编纂,莲塘派福公支下七十九世吴昶迁居歙县向杲,至九十九世。
新安名族志:黄山书社2003年印刷本,该书原著为明戴廷明丶程尙宽所撰,由朱万暏等点校本。该书记录了徽州各宗族的迁徙和蕃衍的历史,纪录了明中叶以前徽州人文信息的总汇,就左台吴氏而言,许多支至今沒有发现存谱,如歙县的茆田丶篁坞丶仿塘鸡峰丶泽富,休宁的稍云吴田丶流口双溪等支。对于至今未发现宗谱而名族志中有资料的,尽量按志中格式和内容编入。
歙县石潭叙伦堂吴氏宗谱:清光绪二十(1894)年吴绍周编纂,莲塘派啟公支下七十七世唯公迁石潭,八十一世应元公为始祖的歙县石潭叙伦堂各支。
歙县石潭春晖堂吴氏宗谱:民国十九(1930年)年吴寿根丶吴如松编纂,莲塘派七十七世唯公迁石潭,八十一世应龙公为始祖的歙县石潭春晖堂各支。
歙县北岸慎德堂吴氏宗谱:民国九年(1920年)版,吴永涵等纂修。。
歙县昌溪庠里吴氏宗谱:
清吳景桓等纂修清光緒二十六年思成堂木活字印本 莲塘派遇公支下八十二世千一公由新洲迁居昌溪庠里,本版至少微四十四世,泰伯一百零五世。
歙县翀山吴氏支谱支:
莲塘派七十六世福公支下,
八十三世復公自城门里迁居歙县城
里翀山巷,清乾隆五十八年吴文绣编有冲山家乘和族谱。
歙县长林吴氏支谱:
乾隆五年(1740年)版,吴公洋于扬州漱方阁编印,莲塘派和公支下八十四世仲仁公由鄱阳回迁歙县长林(今岩寺)篤叙堂支。
吴氏家乘:清同治版吴联庆簒修,莲塘派和公支下九十四世斯际(又名復亨) 自歙县信山迁江苏金坛。
绩溪眉山吴氏宗谱:民国十三年版,莲塘派福公支下八十世景文公自富饶迁绩溪县前。。
肥东六家畈吴氏大宗谱
光绪六年版,
莲塘派啟公支七十七世延硕公由歙县迁宣城,
八十世七三公于宋宝庆间,由宣城居肥东六家畈,形成著名的六家畈吴氏。
(吴善槐2025/1/1于深圳)
上一篇:左台吴氏富饶支早期部分迁徙支系二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