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吴氏文化 > 处世哲理 ◇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泰伯精神

不经磨难,怎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八条大小差不多的泥鳅平均分两组养在相同的容器里,一组容器放上足够的水,而另一组容器一点水都不放。 
     第一天后,两种容器里的泥鳅各死一条;第二天后,放在水里养的泥鳅又死了一条,没放水养的泥鳅还剩三条;第六天后,放在水里养的泥鳅已经死完,没放水养的泥鳅依然活着;第七天后,不放水养的泥鳅神奇地继续活着......  
     通过这样一组实验,科学家得出结论:放水养的泥鳅要比不放水养的泥鳅死得快!
     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泥鳅有肠道辅助呼吸器官,在没有水的时候它可以用肠道呼吸。
     但是,只要一有水,泥鳅就懒得用辅助器官了。这水中的氧气毕竟少,泥鳅最终会因供氧不足而死去;而不放水养的泥鳅,因一开始就需要用肠道器官来辅助呼吸,所以它的生命力反而强些!
     生命的原理大抵相同,无论泥鳅还是人,如果一直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下,就会产生惰性。想要改变现状,唯有让其多经受磨难,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由此,不禁想起了《世法哲言》中的一段话:“大树之材顶立于天地日月,受风寒暑湿之侵而成焉,故藏室植树纵立屋顶,亦黄胎萌芽而已。设若人者闭门造车,无何磨难,焉得强者之才也。”
     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凡是称为栋梁之材的大树,往往在荒山野岭之中受尽了一切的艰苦磨难,顶受了数不清的风霜雨打,最后才能成为一棵高大名贵的树。
     如果把一棵树种植在室内,不管怎么长,因没有受阳光的照射和雨露的滋润,没有在风雨中经受洗礼,就始终只是嫩木胎芽。
     一个人也同样是如此,如果闭门读书,不经历任何磨难,与社会实践生活完全脱离,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
     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一个人只有多吃点苦头,多受些磨难,才能成为强者和英雄!
     王明阳说:“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古今中外,真正成大器的人,谁不是在苦难中历练出来的?
     林肯,一个全世界都为之叹服的伟人。1809年,他出生在一个小木屋中,9个月母亲去世;22岁风经商失败;23岁竞选洲议员落选;26岁即将结婚,未婚妻死了;39岁寻求国会议员,失败;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49岁再度竞选参议员,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
     林肯的经历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真实写照。正如他所说,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方法——永不放弃!
     苦难,对弱者而言,是一场灾难;于强者来说,则是人生最好的跳板。当一个人熬过了苦难,就会变得勇敢而坚强,独立而强大。
     困苦磨难,是磨炼人格、成就人生的最佳学校。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熬出来的;真正的强者,都是逼出来的。
     年少贫穷的高尔基、债务缠身的巴尔扎克,乃至苏格拉底面对迫害而熠熠生辉的智慧,无不彰显了他们顽强的意志、高贵的品格。
     几十年如一日收集与积淀,马克思创作出了凝聚着辛勤结晶的长篇《资本论》,李时珍跋山涉水,在披星戴月中编成《本草纲目》,这些在磨难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历经大浪淘沙,终成度过磨难的一颗垫脚石。
     不经苦寒,怎得梅花香?不经磨砺,怎有锋利剑?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苦难,怎会得真经?
     由此可见,伟大的人物都是在磨难中造就的,如果没有苦难的磨砺,注定只能默默无闻、碌碌无为。
     谁的人生都会有苦难,或大或小;谁的人生都会有坎坷,或高或低。但人生再累,我们都得前进;生活再苦,我们都应接受;日子再难,我们都要继续。
     所以,漫漫人生,我们要把磨难当财富,让其激发斗志、激励心智。请记住——不怕磨难,磨难只能磨你一阵子,难你一阵子;害怕磨难,磨难就要磨你一辈子,难你一辈子。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留言

验证码 表情

共 0 条留言(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查看全部
  • 还没有留言,赶紧来抢沙发吧~

公众号